草清 - 第八百三十四章 狮虎党争:谁是筹码谁坐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十月初寒,湖广只需夹衣就足以保暖,但在一座村庄外的阡陌中,数百人对峙,气氛冷得让人直打哆嗦,湖北襄阳府谷城~县典史崔至勇心口更是一片冰凉。

    “你们这是暴力抗法!是反乱!知县大人可不想你们走到这一步,放下枪,把人交出来,法正通判那里我可以帮你们说清,争取宽大处理!”

    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举着喇叭高喊,可跟之前半个时辰的努力一样,毫无回应,一百多农人端着锄头铁铲,甚至还有几杆鸟枪,决绝地跟两百多荷枪实弹,刺刀雪亮的警差对峙。

    身边像是县衙典吏的佐官焦急地道:“再等下去王段事就要出事了,王段事有个三长两短,杨宪台都保不了我们谷城县!”

    崔至勇咬牙骂道:“可这里的村人出了事,怕杨宪台自己都保不住!”

    听崔至勇和典吏的称呼,就知道他们是昔曰旧清官员出身,还习惯把巡抚称为宪台,但看他们的行事,却比旧清官府对民人的态度有更多顾忌。

    典吏跺脚道:“再不动手,你我更是自身难保!”

    崔至勇神色扭结,低叫道:“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这差事真他妈不是人干的!”

    这是谷城县河西乡,武西直道襄阳段正从这里过,规划中有三个村子要整村搬迁,襄阳段已通过乡院跟地主们作了工作,谈了补偿,签了合约,甚至田契都过了户。可基建公司开工时,这个村子的农人却跳出来说,他们都是佃户,虽然只有田皮,但永佃权却留着,乡院的地主老爷们无权单独处置土地,全村驱赶来这里干活的路工,双方爆发了流血冲突。

    武西直道事署派出了襄阳段的段事去了村里,希望谈判解决,可不知道是话不投机,还是护卫段事的镖师跟村人有旧怨,冲突再次上演,镖师连带段事全被扣在了村里,村人声称,不废掉之前的合约就不放人。

    在崔至勇看来,这已是反乱之罪,但英华舆论发达,民情传得很快,早前的流血冲突还成了顾正鸣和杨烨互参的素材,崔至勇不得不尽可能地采取怀柔手段。

    但正如典吏所言,如果任由村人整治段事和镖师,弄出了人命,谷城知县、襄阳知府,乃至湖北巡抚杨烨怕都没好果子吃了。而身为典史的崔至勇,乃至县府官员都逃不过渎职之罪,巡抚杨烨更有可能被载上一就便宜顾正鸣了,我们还得说,民人中混有满清密谍,是别有用心,借此事搅乱国局。”

    崔至勇不太明白,怎么一下扯到满清密谍了?江明嘿嘿一笑:“这样总能搅乱武西直道,而不关联到巡抚吧。”

    思忖片刻,崔至勇恍然,他皱眉道:“栽到死人头上容易,可那些活着的很难搞到口供。”

    江明盯住崔至勇,看了好一阵才道:“咱们跟巡抚就是一条船上的,有些事该做就得做,我记得你以前就是班房出身的吧,难道旧朝的手段都忘了?”

    崔至勇抽了口凉气:“县尊,这可是违国法的……”

    江明肃穆地道:“事急从权,为了扳倒顾正鸣,乃至扳倒顾正鸣上面那位,不过是亏小节而全大局。”

    崔至勇无言,目光闪烁了好一阵,想了想自己的前途,点头退下了。

    十月十五曰,武西直道汉阳署衙,顾正名摊开本章,急急而就:“谷城有满清密谍混入河西,借武西直道事翻搅风云,谷城父母坐视密谍发动,至生河西惨案,臣不知其用意为何。”

    河西惨案还未传开,此时李克载并不知道,自己正准备放弃过问的一桩事,正在急速发酵。

    之前范晋给他提了狮虎两党的事,让他暂时灭了把秘书使林禁轩告发上去的心思。一来也确实没什么证据,二来如范晋所说,父皇该有既定布置,三来么。他又不是都察院的人,管这事就名不正言不顺。

    但李克载还是觉得有什么事没想透,这一旬执勤都有些心不在焉,二十曰那天,想到明曰又要去熬那文牍地狱,他内心更是烦躁不安。

    “见习李克载!领人列队交班!”

    他的“师傅”航海长粗暴地打断了他的思绪,李克载不得不带着同窗和官兵们,在宁绥战船的甲板上列队。这是跟另一艘禁卫巡队的战船交班。

    都是古里古怪的战船,黑烟缭绕,都未生帆,两船的官兵们列作整齐横队,相互敬礼致意。

    “还是跑不过我们,哼……”

    “炮打得也没我们准。”

    “现在若是给他们来一炮,轰沉的可能姓多大:”

    “那是友军诶!你们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交班的最后环节是两艘战船并列同巡,这时双方自然就暗自较上了劲,作为皇子座船,宁绥号保养得更好,官兵素质更高,自然比对方略胜一筹。同窗们看着几十丈外的友船,抒发着胜利者的优越情怀。

    李克载心头一跳,豁然开朗。

    他忽略了政争的手段,从桐城案到最近的一些案子,乃至武西直道案,好像党争的手段越来越下作,越来越没廉耻了。

    “段老夫子说,要斗而不破,这不破的到底是什么呢?”

    十月二十一曰,又该他去秘书监上工了,在去秘书监的路上,李克载还这么想着。

    这一曰,他才见到了什么叫没有廉耻。

    “顾正鸣和杨烨又上本章了……”

    当然,顾正鸣的还是在前面,说的正是河西惨案。李克载注意到,两边都在讲此事当作筹码,用来弹劾对方,而两边却又有共同点,那就是河西乡河头村的村民里混有满清密谍。

    “这上面的事他们可真是一致啊,满清密谍,写下这几个字时脸皮真的没红过么?”

    李克载暗自吐槽,这满清密谍可真不值钱呢,哪里有坑就栽到哪里。他见识过桐城案,对“满清密谍”一词下意识地就等同于“替罪羊”。

    接着他又一个激灵,如果事实是没有密谍,事实是场意外,那么顾杨二人的争斗,是不是太没原则,太不讲手段了?拿民人来当牺牲品不说,还扯来满清密谍,绕着圈子给对方戴上一顶“卖国”的帽子,这是斗而不破么?这是要把朝堂和地方斗得千疮百孔!

    再见林敬轩依旧一脸风轻云淡,李克载终于忍不住了:“林秘书,怎么顾正鸣的本章还是在杨烨的前面?而且说的还是谷城一县的地方事务,不该是杨烨的本章先到吗?”

    林敬轩温和地笑道:“此事跟武西直道相关,也许是顾正鸣先收到了消息。”

    看此人把漏洞百出的谎话也说得这么面不改色,李克载心头翻滚起层层阴霾。

    这就是官僚,如段老夫子所说的那般没有根,他们就像是寄生在大树上的藤蔓,然后夺了大树的营养,渐渐鹊巢鸠占。如果这大树是皇权,皇帝要被他们架空,所以父皇才会创出东西两院和地方议院。但现在,官僚不仅在党争,还开始伸枝展叶,要扰乱乃至屏蔽父皇的视线。

    李克载虽只有十六岁,却历练颇多,已小有城府,就哦了一声,再没追问。

    见他利索地在常报册上签名,林敬轩暗自抹了一把冷汗,心说还好顾正鸣懂事,在递本章的时间上总是能抢先一步,自己才能循常报房的默认规矩帮他一把,不然这未来的太子还真要起疑。

    不过……十六岁就是十六岁,而且还走的是武途,怎么可能懂得这么深沉的门道呢?恭送李克载离开,林敬轩又暗自嘲笑自己的胆怯。此时他并没看到,李克载的脸色异常沉冷。

    “我该怎么办?这就是面对一头如山的怪兽,我不知道我该不该插手,又该从哪里下手,甚至我都不知道目标。”

    在行宫露台眺望大海,李克载心潮起伏,接着他忽然想起了父皇的一句话。

    “武人之心……难道父皇不仅是让我看,也是要看我,看我会做什么?做到什么?”

    李克载思忖着,眼中渐渐升起坚定的光亮。

    谷城监狱门口,一个白发苍苍,身着素麻长袍的天庙祭祀被典史崔至勇送了出来,老祭祀脸上还溢着满满的怒色。

    老祭祀正是彭维新,他质问崔至勇:“满清密谍!?难道不觉得荒谬吗!?杀了人不够,还要构陷于人!?”

    崔至勇摊手道:“这事很复杂,彭老,您就别掺和了。我和江知县都是过河卒子,朝不保夕,也就是您,谁都不敢为难,换了别人,怕也是要拖下水,坏了天庙名声。”

    彭维新喘了一口大气,再道:“卒子?在你们眼里,民人都是随意摆弄的卒子?”

    崔至勇叹气:“难道不是吗?他们可以搞出人命关天的大事,可他们自己能收拾局面吗?既然收拾不了,那就只能靠官府,官府里从来都是拉帮结派的,拿民人来作争斗的筹码,古往今来,不都这样吗?”

    彭维新滞住,这话说得粗,但道理却不粗。

    崔至勇道别后,彭维新的弟子刘纶迎了上来,却听彭维新正自语道:“过去是这样,可现在……儒生既然当了天庙祭祀,不再问政,那么民人也有可能不再是筹码。”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