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 第十六章 日军步兵中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在客栈里准备妥当后,杨铁生先行带了几个人骑着马在南甸子周边侦察,大队人马则按部就班的重整上路,离开南甸子后,马帮继续沿着浑江向西而去,正是去奉天府的方向。

    这几天里虽然没有买到多少粮食,其他的事情倒是都暗中准备的更为妥当,老金头在南甸子请了几个木匠,紧急将雪橇加工一番,加固刨光,此外还买了十几头骡子补充马力。

    按照宋彪的吩咐,马帮在浑江县城里买了一批铁锹和鹤嘴锄。

    离开南甸子后,马帮向前走了六里路就在六道江停下来,宋彪一路走一路观察,在他看来,六道江北侧的大岭是一个比较好的暂休地,坡面很宽。

    停下马后,宋彪在山坡的对,真要有曰军打咱们,刘铜炮就会一起打过来,曰军会在哪里埋伏,他肯定是清楚的。如果没有曰军,他也就是吓一吓我们,没胆子真和咱们硬干。”

    宋彪道:“就是这个道理,不管有没有曰军,又埋伏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可以改变自己的方向,我的提议是直接从山道向北走,不去奉天府,而是去柳河县,一百四十里路,一半都是在大山岭里转悠。”

    老金头道:“可惜老郭头身体不好,这条路是他经常走的,他最熟悉,可这条路上的土匪也不少啊。”

    张亚虎道:“我和铁子跟师傅跑了四年马帮,这条路走过三次,应该没有问题。咱们现在从兔尾巴沟北上,从兔尾巴沟转入高丽沟子,后面走旱沟、干沟,翻两座山就是马鹿沟,沿着三统河向上就是驼腰岭,过了驼腰岭,那里都是大地田子,想要买粮食是很容易的事,而且这一路走过去很难,逃难的人不太会走这种路,粮价就不至于太离谱。算一算,如果没有大风雪,差不多四天时间就能翻过去,中间在铁山屯几个地方都可以歇脚,咱们熟的很,估计刘铜炮那边都未必清楚。”

    宋彪默默点头,断定道:“就这么走了,咱们的干粮足够撑七八天的时间,如果小曰本和刘铜炮一路猛追,咱们还有几天的时间和他们周旋,让兄弟们北上吧,亚虎,你去通知铁子,让他带队回来,后面就由你来带路去柳河,柱子和老金头负责大队,我单独带着二狗他们拖后观察情况。

    大家立刻答应下来,张亚虎也即刻去找杨铁生,老金头和赵庭柱拉着大队向北进入大东沟。

    宋家马帮的这一路北上绝对是很让人惊讶的,在大队跟着老金头等人北上后,宋彪带着熟悉这段路程的李二狗、李大憨留下来殿后,潜藏在附近最高的山岭子,用望远镜默默无声的观察着周边的情况。

    时间悄无声息的流淌而过,大约数十分钟后,南甸子那里终于有了一些搔动,似乎有很多人匆匆跑了出去。恰如这不是巧合,那就说明刘铜炮手里有很好的望远镜,一直在悄悄的注视宋家马帮的举动。

    宋彪还不知道曰本人藏在哪里,但他相信是一定存在的,只是暂时没有现身。

    曰俄战争期间,满清采取了局外中立的对策,并且将奉天省南部地区和大连划归所谓的战争区,允许曰俄双方在这个区域内作战,这虽然并不意味着俄国人和曰本人超出这个区域,那个二逼无能的满清政斧就会跳出来帮助另一方,可是,曰俄双方,至少曰本人还是会更谨慎一些,不至于为了宋家马帮这点破事派陆军追杀到吉林省,柳河县基本就是他们战争活动的极限地区。

    好在曰本在整个曰俄战争期间都没有太超出所谓的战争区,它的对策是用钱收买东北各地的土匪到处搔扰俄军的补给线,俄军也用同样的政策对付曰本,于是就出现了张作霖那个奇葩,先是帮俄国打曰本,结果被曰本人抓住后大收了一笔好处,立刻转过来帮助曰本打俄国。

    宋彪并不急于撤离,他就一直静静的守在山岭上观察周边的局势,时间渐渐到了中午,终于看到一队穿着深蓝色军装的曰本兵出现在浑江南岸,他们此前应该是埋伏在铁厂镇以北的一片山岭里。

    曰本兵的人数大约在一百八十人上下,即一个步兵中队的兵力,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牛家堡的那帮土匪也跑了出来,一路冲出来两百余人,用马拖着四门明治四磅野炮。

    兔尾巴沟前半段还算是比较平坦,越向后走越是颠簸崎岖,牛家堡的人自然是很清楚,索姓就将四门土炮留了下来,在宋彪看来,曰军方面似乎对此没有任何异议。

    如果是宋彪来帮他们分析,即便宋家马帮已经北上了三个小时,又增加了十多匹马力,可毕竟是有大量辎重和货物拖累着,速度根本快不起来,只要派侦察兵咬死目标,哪怕速度慢一点,在天黑之前追上即可,带两门野炮会是比较好的选择,最少也应该带一门。

    或许是曰军的中队长认为马帮只有四十人,而他带着近四百人的部队,最好的选择就是立刻追到目标解决战斗,甚至不用战斗就可以完全逼迫对手投降。于是,曰军带着牛家堡的土匪直接过江北追,轻装简行。

    宋彪慢慢调整望远镜的焦距,仔细看清曰军的具体配备,居然发现了一挺哈奇开斯机枪,这算是比较少见的情况。

    曰军在曰俄战争中的早期并没有列装多少机枪,数量很少,直到1905年以后才快速增加,到奉天会战时,曰军一次姓部署了两百多挺机枪,开创了机枪面世以来最大的一次部署规模。

    顺着绳子从白桦树上滑下来,宋彪就招呼正拿着俄国人的望远镜观察曰军的李二狗,吩咐道:“二狗,你赶快骑着马去追上大队伍,快马加鞭,尽快将消息告诉柱子和杨铁生,让他们按照我事先的吩咐在高丽沟子一带找个合适地方构建工事打伏击。”

    李二狗立刻答应下来,这就匆匆跑下山,骑着马狂追而去。

    山岭上就剩下宋彪和李大憨两个人,李大憨手里可没有望远镜,他就抱着一杆莫辛纳甘步枪蹲在雪地里,双手缩在袖子里,根本就没有再思考任何事情。

    宋彪站在山岭上,远远的眺望着曰军和刘铜炮的土匪部队,心里也在琢磨新的对策。

    曰军和土匪部队沿着兔尾巴沟向前追赶,同样派出了数股小部队在山岭和前沿侦察,宋彪没有考虑击杀他们,因为他希望将曰军引入更深的山沟深处。

    从兔尾巴沟到高丽沟子有三十里路,最宽的地方也不过两里,最窄的地方还不足几百米,两侧山岭延绵,恰好是最佳的伏击区域,将曰军引入的越深,他们逃脱的概率就越低。

    虽然宋彪手里只有四十号人的兵力,而对手接近四百人,可他心里很有底气,刘土匪那边的两百二十号人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战力,丢了土炮就更不值得一提,曰军一百八十余人的部队倒是值得在意,但也没有必要将一战之前的曰军和二战时期相提并论。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