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 第225章 总理何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帝国强大至此啊!

    对于众望所归的即将继任为帝国第三任期总理大臣的张康仁和欧阳赓两位人选而言,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像唐绍仪那样稳定帝国的秩序和朝代的平稳过渡,而是积极、严厉的推行法治精神,推行新文化的改革,推行新经济的崛起,推行真正的光复革命,推行更坚强的新外交,推行更壮丽的新建设。

    他们应当感谢唐绍仪任期内留下的平稳过渡的宝贵遗产,也当积极进取和寻求更伟大的突破。

    其实还有一个人是更为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宋彪一直比较亲睐的宋教仁,但在光复党控制内阁大部分席位的基础上,无论如何也无法推出一位明煮党的内阁总理候选人。

    ……

    1920年9月中旬,金秋时节,宋彪乘坐火车返回燕京,但是这一次的他没有再回中南海,皇庭中央宫已经在历时十年的建造中完工,中央政斧每年给予内廷总署的拨款不过四百万中圆,根本不够这座皇庭中央宫的修建,所有开支几乎都是靠商界人士和国民的募捐,以及皇产内部的拨调。

    中央宫最初定址是在云岗一带,章炳麟特意找到了几位风水大师,最后有一位根据正式定称的“中央宫”建议重新定址在青龙湖,宋彪后来亲自去看了地形,感觉也是建在青龙湖的东北端比较合适,以内廷的名义在周边购地2万亩,纳税修改为皇家建筑用地之后,在这一带重新建造中央宫。

    中央宫的总设计师有两位,一位是俄国著名的犹太裔设计师罗森,另一位是满清御用的宫廷总造工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胜,其他一些国内著名的园林大师,和俄、德在华的一些著名设计师都有参与。

    基本格局是西式结构的底子,包括像宫廷的下水道、避难所和大局的框架来自于俄国,建筑风格的搭配,建筑的布局,园林的设计,装饰的选择大体还是国内的大工匠负责,整个设计过程中和圆明园的特点很像,很多方面都参考了东正教的圣莎屋大圣堂。

    考虑这两年的一些特殊情况,在云岗原有的皇宫建筑的基础上改修了神武皇祠,这才是真正的第一庙,允许国民前往这个地方朝拜上香之类的,神武皇祠没有明确的宗教特征,就是最传统的家族祠堂格局,安置了皇帝和皇后的长生位,皇室也委派了一名内侍官负责管理,也算是答谢国民的祝福吧。

    等皇帝真的死了,这里就真是大家前来拜祭的地方了。

    中央宫的占地面积是非常大的,建筑格局也非常恢弘,有中式,也有西式,大部分还是比较典型的帝国风,所谓帝国风有很强烈的秦汉时代的特征,也保留了从殷商时期就保留下来的重檐庑殿了,宋彪也就不再多问,和张康仁、欧阳赓说道:“推选总理的事情就你们自己党内决定吧,朕的意见呢,你们都不要对外说,以免影响其他人的决定,你们自己心里明白就行。朕还是那句话,不要将总理这个位置看的太重,帝国才是最重要的。”

    话已至此,张康仁和欧阳赓心里也都明白皇帝是何样的意思。

    不管第四任总理是谁来担任,第三任还是先让欧阳赓这个外相上台,尽可能先将帝国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外交风险处理妥当,以后的事情则是以后再说。

    和唐绍仪、张康仁、欧阳赓三人谈了一个上午,宋彪基本算是将这个事情捋顺了,估计后面不会有太意外的情况出现,这就亲自起身送他们三人离开。

    此后回到办公厅里,站在窗户前的宋彪心里感慨很多。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未来的大世界终究要走向何处,恐怕连他都难以揣摩清楚,《凡尔赛和约》和《中苏停战和约》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令宋彪真正忧虑的问题只是苏德结盟恐怕是难以避免,因为中法同盟的关系在很长时期内都不可能改变,苏德若不结盟,苏联反攻中国和德国反攻英法都是不可能的事,两国领导人就是再疯狂,再憎恨对方也必然要联手。

    这真是两大读才国家一联手,世界随之将要彻底黑暗了。

    曰本的海军和苏联的陆军联手,帝国危矣!

    此时正值巅峰闪光之上的中华帝国,未来终将是在何处啊?

    对宋彪而言,除了军事上的忧虑之外,他最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保证有一位意志坚定到足可支撑住帝国内政、外交的总理,在那战乱纷飞的黑暗时代里配合他征战天下!

    他今年34岁,二十年后54岁,正是身为军事最高统帅的黄金岁月,那位总理呢?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