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骑 - 第一二三章 第一座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下疏勒并不是唐军攻克的第一做城池,但杨定国到达这里时,却有一种起兵以来第一次得到一座城池的感觉。

    在俱兰城也好,在怛罗斯也好,攻下之后唐军上下都有一种警惕感:随时要撤走。哪怕是郭师庸等对俱兰城怛罗斯的恋恋不舍,也不敢充分地放任自己的这种感情。可是到下疏勒就不一样了!

    这是第一座唐军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尽管因为刚刚经历过战场,城内大部分是断壁颓垣,到处都是垃圾,城墙断裂处比比皆是,乍一看甚是残破,但杨定国、郭师庸都显得十分的爱惜,不顾远来疲倦,不顾天降大雪,却带着手下骑马踏遍城内城外,谈论着哪里可以驻军,哪里可以开荒,哪里可以灌溉,哪里可以放牧,张迈偶尔参与到这种谈论时,发现这些老将的语气中充满了踏实感。

    “他们的心里,大概也是这种感觉吧。”张迈心想。

    远望西北,杨定国忽然流下泪来:“老郭啊,老郭,你要是也能到这里来看看,那该多好。”

    这时,郑渭已经开始进行编户的工作,在回纥统治时期,回纥人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人口的数量只有一个具体到千的约数——而且还不准确。这时郑渭调动了三百僧侣与民部三百个识字者,逐条街道地进行登记工作,结果这一番登记之下发现,下疏勒城内居民的情况,比他们预想中要散杂得多:

    全城居民,明教教徒有大约一万一千四百人,佛教徒六千人,祆教教徒五千,还有六千七百多人没有确定的宗教信仰。全城没人宣称自己是天方教信徒,下疏勒虽然是天方教在疏勒地区的祖庭,但明教起事之初,本城的天方教徒都已经逃亡疏勒了。

    若按种族,则大体上是黄种人,或者是黄种人特征比较明显的混血儿,明显白种人因为容易被怀疑是天方教,在战争出现之后也大多逃走了。

    若按民族来分,那就更复杂了,郑渭有些讶异地发现,用一句不太好听但实际上并无冒犯之意的话来说,这座城市简直就是一座杂种之城。大部分人至少都有两种以上的族源,父亲是葛逻禄,曾祖是突骑施,高祖甚至有可能是唐民,也有一些根本就不晓得自己是什么民族。

    西域也好,大漠也罢,这些浅演民族有一个特征,就是统治阶层号称是什么族,其族民也就被冠以某族的名号,而且经过一二代人以后便会形成自我认同,不过这种自我认同又十分脆弱,要是再来一个更加强大的征服者,统治个几十年后,同样血脉的人又会变成另外一个民族。

    张迈知道这一情况之后来找郑渭,叫他将登记簿中民族这一栏淡化掉。

    “以后,大家就都是兄弟,都是大唐的子民,不必要再搞得这么隔了。”

    除了本城居民两万八千一百五十六人之外,尚有暂时迁入城内避寒的疏勒唐民农夫五万五千人,安西唐军民部八千二百人,下大雪后仍然不肯离去而随唐军撤到下疏勒的吐蕃两部、突骑施一部、昭武三部共四千八百人,再加上作战部队四府二部,口数已经超过十万。

    在统计的大致数字出来以后,郑渭给张迈提交了一份禀呈,告诉他若按照这个数字,唐军的粮食储备就不算很充裕,“如果将来能打下疏勒,再加上那边的十几万人,那日子可就紧巴巴了。”

    张迈看着这份文书发了半晌的怔,当时杨易刚好就在旁边,瞧见后笑道:“最好胡沙加尔不投降,再搞出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咱们就有了理由,领兵杀进城去,将非我族类者宰个干净,这样一来粮食的问题也解决了。”

    郭洛吃了一惊,责备道:“你怎么可以有这样的心思!”

    杨易看看张迈,笑道:“我只是开玩笑,开玩笑。”

    “就是玩笑,这种话也不能说!”郭洛道:“若传将出去,人家会怎么看我们!”

    张迈点了点头,说:“阿洛说的对,这种话不能乱说的,阿易应该掌嘴!”就在郑渭的文书上批道:“知道了。”

    杨易斜看了那文书一眼,道:“迈哥,不能说,那能不能做呢?”张迈呸了一声,就让郑汉将文书带回去。

    郑渭拿着“知道了”三字,心想:“张龙骧这样,是自己另有主意,还是把这个难题全权委托给我处理了?”

    他也知道,虽然自己政务繁忙,但眼下张迈肩头上的担子也很重——他正忙着军队的整编工作,为了这件事情,连婚期都延后了。

    在杨定国抵达下疏勒以后,唐军高层就召开了一个都尉级别以上的会议,那个会议郑渭也参加了。会议的主要议程就是要进行新兵选拔和军队的再整编。

    当时人口统计数字还没出来,但郑渭已经估算出大致在十万人上下,因此张迈道:“我打算在这十万人里头,在选拔出四千到五千人的新兵来,在这个冬季加以训练,期待着来春他们能够投入战斗。不过在此之前,我想要先对原来的军队进行整编。”而整编的重点则是撤掉昭武、乌护两部的番号。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共同作战与磨合,已不用担心昭武、乌护两部的士兵会因为番号撤出而不安,相反,这两部的士兵并不乐见自己所在部队被冠以“部”,因为那样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像正规军。

    “昨天我到昭武、乌护两部中巡视,士兵们见到我都说,为什么要将他们叫做部,而不叫做府。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外人。所以觉得是时候将我们的军制进行统一整编,一律以府营队火的编制来重新整合,对此大家有什么意见没?”

    薛苏丁自然没什么意见,合舍里也道:“这个自然是好,不过我有个请求,新军整顿之后,我想从军中退下来,还请特使准许。”

    在四府二部里头,乌护部的战斗力最弱,一路以来都是负责辅助、后勤等事务,很少投入正面战场,也没什么战绩,合舍里在知道今天会议的议题后,心想与其让别人将自己拉下来,还不如自己提出,老脸上也好看些。

    听合舍里这样一说,杨定国叹道:“合舍里,你要是退下,那对我们来说可是很大的损失。”

    合舍里微笑说:“我老了,现在是后生们的世界了,老家伙就该让一让路。”北沼黑头乌护的势力本来就不大,合舍里本人的能力亦不算很强,能够做到都尉级的人物,主要原因在于他归附得早,资格摆在那里,虽然他退下去以后北沼黑头乌护一系的人里头暂时没人能够。

    虽然谁也不晓得三大主庙手里到底有多少存粮,但谁也不会去怀疑哥硕的这句话。

    然而胡沙加尔却摇了摇头,他不是没有向三大主庙发出请求,但三大主庙都不理他,而如果要对三大主庙动用武力的话,那胡沙加尔宁可选择将那数千工匠杀个干净!

    “给那些贱民下个最后通牒!”胡沙加尔说:“现在是黄昏,明天日落之前,如果他们还不散去,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寒风之中,一个造纸匠在风雪中栽倒在地,奄奄一息。

    他两个饥寒交迫的儿子还来不及将老父扶起,就听到了府邸内传出的号令。

    “什么!大总管真的要赶尽杀绝吗?”

    许多后生义愤填膺,但更多的人却只是默泣,大多数人聚在这里不是出于义勇,而是出于无奈,他们到这里不是来造反的,而是来哀求活命的,而现在,哭乞的道路已被堵上,他们可该如何是好?

    是要回去饿死,还是明天手无寸铁地面对回纥士兵的屠刀?

    老造纸匠在奄奄一息中仿佛想到了什么,拉住儿子的手:“孩子,快,想办法逃出城去吧。”

    “逃出城去?可是外面比这里更危险啊。”

    那是一个冰冷严寒的白色世界,庄稼已经被“唐寇”抢割干净了,很难找到吃的,北风却比城内吹得更加强劲。

    “而且城外有唐寇啊。听说他们吃人的。”

    会散布谣言的并不止唐军一家,这段时间以来胡沙加尔也在加紧对内的宣传,他压制不了“博格拉汗已经败亡”等种种不利的传闻,却成功地让许多底层无知百姓都对充满了恐惧。许多伐薪的民夫,都得在军队的保护下才敢出城。

    “我不知道他们吃不吃人,可是,”老造纸匠压低了声音,说:“他们应该是我们的同族,或许会可怜可怜你们,不吃你们。”

    两个后生都听得呆了:“我们的同族?我们是唐人?”

    “是,我小时候听你们爷爷说的。”老造纸匠说:“你们太爷爷说过,疏勒会造纸的,会造火药的,都是唐人,不过后来大家被吐蕃老爷、回纥们打得怕了,就都不敢提了,慢慢的就都忘了。唉,你们太爷爷还跟我说过许多像梦一样的事情,说我们以前啊,可厉害了,走到哪里都是别人给我们磕头的,那些回纥人,都得给我们磕头的……”

    两个后生对望了一眼,都想老父亲多半是要死了,开始说胡话了,长年困闷在工坊之中,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有些迟钝,甚至愚弱,他们可不大敢想象回纥人会给自己磕头。

    “但如果你们能够逃出去,遇到唐军,或许他们不吃你们,或许还有救,就算他们吃人,那你们也跟着他们一起吃人算了,吃人,总好过被人吃……”

    老造纸匠的声音终于越来越低了,两个后生商量了一会,哥哥决定继续留在这里,虽然他也不知道到明天会有什么结果,弟弟却被他爹临终前那几句话说得心动了,竟然跑到北城门附近兜圈子,城门还没关,他却不敢出去,刚好有两个人赶着一辆牛车要出城,在他附近停了下来,赶车的人却跑去和守城门的士兵交涉,那后生见那牛车堆着很高的柴草,不知哪里来的勇气,趁着车主走远、旁边无人,竟然悄悄钻到柴草里头去,柴草里头似乎有不少东西,他也不敢动。

    牛车出城,走出了十余里,天已经大黑了,便听一个车主对另外一个道:“要带这批货出来,可真不容易……”

    跟着便是柴草翻动的声音,是那两个车主在翻柴草要拿东西出来,忽然发现柴草里头有人,都吓一跳!其中一个车主目露凶光,便拔出刀来。

    那后生扑倒在地,大叫:“老爷饶命,老爷饶命。”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