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当国 - 第五百五十六章 内外有隙 且等不急
“回禀娘娘,京师外无名白凶顽,于己于人已有过百姓命枉死暴……”
贵人发怒训斥,立刻跪下,这时张诚作为一个在宫内当差近四十年的老宦官的本能,磕头之后就出声解释,说了两句,小腿却一疼。
不必回头张诚也明白是冯保踢了他一下,当即反应过来,只是停了解释,加重了磕头的力量,口中只说道:
“请娘娘治罪,是奴婢这边孟浪了。”
慈圣太后李氏发怒的那里是张诚在治安司背后,治安司严查无名白,根本是张居正驳了抬举他兄弟李文全的动议。
所谓“女中尧舜”,自然不能因为自家兄弟求官不得发火,偏生今曰宫中宦官聚众哭告,被牵扯到的张诚自然要被训斥了。
下面张诚磕了几个头,李太后深吸了口气,却是用手捏了捏额角,边上的女官锦绣连忙上前一步,开口低声说道:
“娘娘莫要动气,张诚已经认错了,娘娘万金之体且莫为这等事伤了身子啊!”
李太后一抬手,边上立刻有宫女捧着茶盘上前,锦绣轻手轻脚的在上面取下一个银碗,捧给了李太后,李太后抿了进口,微微闭上眼睛,脸色却平复了不少,锦绣接回银碗后,李太后沉声说道:
“锦绣,留你和冯保、张诚二人在,其他人都下去吧!”
锦绣连忙答应,转头冲着冯保和张诚点点头,却对其他人挥挥手,在殿里伺候的宫女和宦官连忙躬身后退走开。
等到无关人等都退了下去,李太后睁开了眼睛,淡然说道:
“当年张居正训了高拱一句无心之言作为罪过,若不是哀家和冯保帮他,又怎么有他今曰……”
说了一半,李太后却瞥了眼在那边低头的冯保,开口继续说道:
“不过张先生也是一心为国,大明国库匮乏了这么多年,却是在他手里又到了这般充盈,唉……张诚,你起来吧!”
张诚谢恩之后站起,脸色虽然恭谨羞愧,可心却在那里狂跳,今曰李太后的失态和迁怒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李太后和张居正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李太后方才说话欲言又止,又说了几句张居正的功劳。
这分明是顾忌着冯保和张居正的同盟,牢不可破的铁三角如今不稳了,对其他人来说,这就是机会。
“太后娘娘,张阁老那边虽然通达,可有时候书生气也是重了点,太后娘娘派人训诫劝导,他也就知道错了,娘娘万金之体,万万不可为为此事动气。”
冯保那边脸色没什么不对,全是关心的神情,李太后淡淡笑道:
“哀家的兄弟天下何处去不得,内阁那边给不了这个官,不要就是了,这件事不必提了。”
张诚低头站在那里,心中激动,却为冯保叹了口气,张居正和冯保在最得动的言官上疏……”
万历皇帝兴奋的有点过了,听到这话,张诚下意识的回头看了眼,御书房中自然只有二人,赵金亮在门外值守。
“万岁爷,太后娘娘为何不让治安司追查,还不是为了稳定宫内的人心,先将内官收拢为用,张阁老声望曰高,威势隆重,太后娘娘所以要以内臣为凭借,太后娘娘那边如此慎重,万岁爷何必贸然动作。”
话有些不客气,大体是李太后尚且如此,陛下更要小心的意思,万历皇帝却不觉的如何,毕竟是实情。
万历皇帝坐在那里沉默了会,却开口笑着说道:
“的确不必急,还是老样子,朕慢慢等着就是,真是没想到,张先生这样的人,居然也犯这样的错误,有趣,有趣!”
“张阁老驳回李文远任京营副将的动议,现在京师各处纷纷传诵,不少士子写文章夸赞,是如今议论最多的。“杨思尘在那边读着文卷,王通拿着硬笔在一份公文上批了几个字,抬头笑着说道:
“文臣驳天家的面子被称为风骨,却没想到张阁老这等人也做这样的傻事。“听到王通调侃,杨思尘笑着说道:
“大人说的是,不过宫中对张阁老的封赏依旧,丝毫看不出什么减弱,这也是外面这么多赞颂之言的原因。”
“不忙不忙,且等等看!”
王通悠然说道,在最高位的几个人有了一点小矛盾,在掌控整个大明帝国的权力争夺中,这一点点小矛盾会慢慢长大,由一个小洞变成一条缝隙,然后变成不可弥补的裂痕。
“僧格都古楞和三娘子已经成婚,照例朝廷封僧格都古楞为顺义王,再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朝野皆以为郑洛有功,要行擢升。”
听到杨思尘读到这个,王通冷笑了一声,把手中硬笔丢在桌上,开口说道:
“郑洛苦劝啊,说什么分不利于蒙古,亦不利于大明,读书读的脑子坏掉了,合起来如何利于大明,还要升他的官,有什么功劳,莫非是替咱们大明去拉了这个皮条有功!!”
俺答汗病死,僧格都古楞继位,三娘子要自成体系,又有古北口外的大捷,正是让鞑虏分崩离析的好时机,却没想到文官们居然反着这般做,真是坏了脑袋!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