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往事 - 第31章 缅北发展计划
罗斯福处于种种考虑,答应加快军事援助,尽量帮助中国建立基本的军事工业,这让老将尝到了厚脸皮的好处,要是一直想以前那样,绝对不会有这么丰厚的回报,他不得不再一次佩服王汉章。
而英国人则有些不知所措,印度是英国的命脉,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难道靠贫瘠的非洲吗!
英国来不及追究王汉章在缅北的行动,如果只是中国方面的一面之词,他可以选择无视,但是包括史迪威和美国政府,还有中国政府在储存物资,似乎在为局势恶化之后做准备。英国也不得不相信。
不过中国军队只是发来一份模棱两可的情报,印度那么大,让怎么防守啊!英国人郁闷的不行,现在主力全部在欧洲防御德国或者在北非跟德军作战。
而王汉章也正是这个目的,英国人要是感受到强烈的危机,那么就没办法在缅甸对他构成威胁,只要给王汉章一段时间全面接管缅甸,那么今后就不怕英国人了,王汉章会在这段时间彻底的将那些亲英势力清除掉。
而现在王汉章已经接受中国的难民过来缅甸开荒生存,1942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情,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最关注的就是生存,而这一年河南发生了。
王汉章对这段历史了解的不多,也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他现在有点地盘,觉得应该做点事情。
河南发生在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据估计,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大家好事务农为主,那远征军控制的地区在怎么样迁移一千万人口过来应该养活的了,所以王汉章敢干。
至于万一远征军失败了,迁移过来的人会不会被日本人干掉,那已经不是王汉章所考虑的事情了。
王汉章想的是,这些人没有经济来源,政府无力救助他们,他们依靠讨饭,饿死也是那么几天的事情,谁叫这是乱世呢,讨饭的人多了去了。要是远征军真的失败了,那么他们至少多活了几天,也吃上了几天热乎乎的饭菜了,死而无憾了。
如果迟早要死,王汉章觉得每个人都会选择以这种幸福的方式死去。而王汉章考虑的是现在情况不明,远征军并不是失败已成定局,会不会失败和会不会成功抵挡住鬼子的下一波进攻的概率是五五了。
王汉章考虑的是成功之后,自己现在移民这些将死之人,不但可以就他们,还能控制缅甸,这才是王汉章考虑的事情,这属于战略层面的,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的,缅甸必须掌控在中华民族手中。
移民需要很多钱,很多很多钱,王汉章绞尽脑汁在想有什么办法赚钱。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尽管如此,在世界大战的今天,特别是缅甸也遭受战火的今天。王汉章还真的没有想出什么能快速赚钱的办法。
想来想去王汉章除了在经济上进行改革,另外就是发发唱片、拍个电影什么的,看看行不行了。
王汉章没有知道什么能赚钱的技术,要不然可以去美国弄个专利,收钱就可以了,可惜没有,王汉章唯一能用来赚钱的就是后世看过的无数电影和听过的无数歌曲了。
特别是电影,后世先不说好莱坞的,就说国内的动不动就是票房过亿,王汉章不需要他能过亿,只要能赚他个几千万就很满足了。
至于剧本还是难不倒王汉章的,怎么说也是在17k混了几年全勤的人,写的小说字数也有几百万字了,写个剧本的不难,照抄就可以了。
而王汉章在紧张的想办法移民赚钱的同时,日本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心动,也将太平洋的岛链打造的有模有样,日本军方总算是松了口气,这段时间内他们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和美国血拼,成功的将美国的注意力转移了过去,为打造太平洋岛屿的防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在珊瑚海战役受伤的航母也已经修复,美国现在要想进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而中国这段时间并没有趁机发动什么像样的进攻,跟王汉章学了几招之后,老蒋变得鬼精鬼精的,他知道日本现在肯定是要优先防御美国,因此定然把在中国的精锐师团抽调去防御太平洋,他才不去触那个霉头呢,要打也要等日本把精锐派去太平洋了再大,而且这段时间中国也确实需要积累物资。诸多原因使得中国战场在曼德勒战役和中途岛战役之后出现了难得的平静,双方似乎约好了似的。
日军由进攻改为收缩防御,国军则趁机修复千疮百孔的防御工事,或者从新改变防御工事。
中共方面这段时间也把地盘扩大了不少,本来今年是他们面临扫荡最困难的一年,但是由于日本在缅甸还太平洋遭遇双重的惨败,日军不得不放弃了制定已久的扫荡计划,草草收尾了事,共军也趁机收复之前被日军占据的根据地,有的部队误打误撞给日军不小的打击。
谁叫日本人忙中出乱,乱中出错呢,不过对于中国来说是件大好事,这意味着日军的实力削弱了,中国的力量则加强了,不管国共,只要能打败日本的军事力量都是好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