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 第194章 火枪队,偏厢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六月份的天气,对于火枪队的训练,的确是巨大的考验。宁夏镇的六月,还是比较热的,特别是白天。徐兴夏估摸着,最高温度肯定在三十度以上。训练队列的时候,白衣军的士卒,往太阳下一站,片刻的功夫,军装就会被汗水全部湿透。

    徐兴夏基本上是按照后世的军队的训练方法来训练白衣军的,站军姿,走正步之类的内容,一个不少。显然,在这个炎热的天气里,这些训练,都是最要命的。酷暑天气,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动作,就是一身的汗水,更不要说剧烈的动作训练了。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人虚脱中暑的。如果不是有董郎中带着解暑草药,在旁边随时侍候,说不定会闹出人命来的。

    但是,徐兴夏坚持这样的训练。他看中的,不是军姿,不是正步,不是队列。他看中的,是部队的忍耐力。在太阳底下训练,本身就是在拼命的吃苦。要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上了战场,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明军的那些部队,为什么屡战屡败,不能吃苦也是主要原因。一团散沙的部队,是绝对没有战斗力的。

    每天,熊渠军火枪队的士兵,都好像木头一样被艹练。每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单调的重复,唯一考验的,就是他们的条件反射。由于训练的强度很大,大部分的士兵,在睡觉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做出装弹的手势。

    但是,徐兴夏觉得还不足够。他觉得,什么时候做到,炸药包在身边炸响,火枪手的身体也没有任何反应,估计就差不多了。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人毕竟不是机械,总是有反应的。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实战的检验。

    任何一支部队的成长,都离不开血与火的考验。白衣军就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相当部分的白衣军士卒,都亲手杀过鞑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场里,永远都无法锻炼出最精锐的部队。实战,才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大人,明昊找你。”这天,徐兴夏正在训练场,监督熊渠军的火枪手进行队列训练,忽然有人前来报告。

    “哦?请他进来。”徐兴夏点点头。他估摸着时间,明昊应该也是在这一两天来找自己了。

    很快,明昊就出现在徐兴夏的面前。他在白衣军的军营里,呆了好几天的时间,将投靠白衣军的利害关系,都全部分析了一遍,最后越发的坚定了投靠白衣军的决心。现在,他终于鼓起勇气,来找徐兴夏直接表明心迹了。

    徐兴夏明知故问的说道:“明百户,请。”

    明昊有点局促的说道:“徐百户,我有些事情,能不能单独跟你谈谈?只需要耽误你一会儿的时间……”

    徐兴夏神色平静的说道:“当然可以,到这边来吧。”

    说罢,就走到训练场的旁边。这边有个休息用的屋子,只有四根柱子,将屋是戚家军驻守蓟镇的时候,戚继光亲自发明的。

    狭义上的偏厢车,造价太高,对工艺的要求也高,只有张居正还在位的时候,对戚继光进行大力的支持,戚继光才有人力物力财力建造。换了其他人,根本没有这个可能。事实上,在张居正去世以后,戚继光也被去职,这种坦克一样的偏厢车,就被废置了。

    刘广梁提到的偏厢车,其实就是普通大车的改装。成本低,价格低廉,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大部分的木匠,都懂得制造偏厢车的全过程。事实上,偏厢车的技术要点,就在车轮上。只要车轮搞好了,偏厢车的其他部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宁夏镇这样的平原地区,偏厢车的应用范围,还是挺广阔的。大明帝国的北方原野,干旱少雨,土质比较硬,正好合适大车的行驶。偏厢车只需要畜力拉动。战马或者牛都可以。甚至,骡子或者驴都行。如果连畜力都没有,人力也是可以拉动的。

    最重要的是,偏厢车还真的有车的功能,可以拉大量的物资。一辆常见的偏厢车,运输五百斤的物资,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一百辆这样的偏厢车,就能运输五百斤的物资。又能运输,又能打仗的偏厢车,单纯就功能来说,有点像是后世的装甲运兵车了。

    但是,除了戚继光之外,其他明军部队,用的偏厢车数量都比较少。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偏厢车的成本高,而是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就是滑膛枪的射程太近,无法有效的阻止敌人的骑兵破坏偏厢车。

    敌人的骑兵,冲得猛的话,可以直接冲到偏厢车上面来。高速奔驰的战马,撞击力量还是很强的。一般的偏厢车,肯定经受不起那样的撞击。就算车体结构没有大的损坏,挡板肯定没有了。如果有大量的敌人骑兵,不要命的冲过来,执意和偏厢车同归于尽的话,偏厢车也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如果守军使用的是曰月铳,那就大不同了。曰月铳的射程,可以在两百米开外,就开枪射击。这样一来,敌人的骑兵,想要冲到偏厢车的前面,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两百米的距离,足够让好多的敌人骑兵倒下去了。如果有大炮的配合,敌人骑兵无论数量多少,都是很难靠近偏厢车的。

    当然,使用偏厢车的限制,也是很多的。偏厢车的速度太慢,作为机动部队使用,肯定是不行的。它最大的好处,还是作为移动的战斗堡垒使用。到了某个无险可守的地方,只要将偏厢车互相围拢在一起,就是一个简单的城堡了。

    刘广梁最后说道:“黑山营的修建,不知道偏厢车,能不能用得上?要是用得上,不知道需要多少数量?”

    这句话正好问到点子上来了。现在的黑山营,可没有什么屏障。如果白衣军进驻黑山营,的确是无险可守。万一鞑靼骑兵大举来攻,白衣军的处境,会很危险。修筑黑山营的工匠,也有危险。但是,只要上百辆的偏厢车互相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简单的堡垒,配备数量足够的曰月铳。鞑子想要冲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的,以后在修复镇远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

    由此推广开来,以后,只要是大部队进军,只要是在平坦的地区,偏厢车都有英雄用武之地。这种偏厢车构成的堡垒,和线膛枪的组合,简直是游牧民族骑兵的天敌。在曰月铳的火力面前,无论是谁,想要冲击偏厢车构成的堡垒,都是相当困难的。

    “行!先做五十辆吧!”徐兴夏爽快的说道。

    他琢磨着,有五十辆的偏厢车,应该差不多够用了。一辆车上有五个射击孔,五十辆偏厢车,就是二百五十个射击孔,可以容纳二百五十个火枪手,火力相当的不错了。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