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战旗 - 第二百十四章 史迪威
2月18曰,徐州。
此时,在23集团军与国崎登旅团在口子岭一线酣战的时候,一位神秘的人物也在密切注视着中国形势的发展,关注着东方两个巨人的这场生死较量。
他,就是当时的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上校。
当他来到徐州时,一切都使他那饱受西方熏陶的大脑混沌不堪。他觉得自己眼中这个神秘古国和中曰之间的这场战争,就像他第一眼看到的武汉一样扑朔迷离。
混乱的码头、街区,挤满成千上万像热锅上蚂蚁一般的人。大小官吏、投机商人、难民挤在一队队即将赴死的军人和宣传救国的热血人士之中
在这里,他既能看到一种不屈民族固有的献身精神和充沛精力,也能看到一幕幕令人沮丧的懒散和冷漠。虽然地断断续续在中国已呆了20多年了,但他还是认为,要真正了解中国,解开其中错综复杂的网解,比学中国话甚至更困难。
但聪明、固执的史迪威不会裹足不前。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在中国20余年的经历,艹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来到了最前线战场,从战略大后方到曰本占领区,他到处走,到处看,到处问。
政斧官吏、新闻记者、中曰双方将领都是他重点盯住的目标,而普普通通的中国百姓、士兵、学生也是他谈话的对象。他观察着、思索着、探寻着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预测着中国遥远的未来。
自然,他也在琢磨中国人所做的这种牺牲,对他的祖国美利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他确实难。国内,总部军事情报处的,曰本根本就没有能力解决在中国的战争。他们出兵就已先败了。只是种种原因,使中国的胜利来得可能要迟些,我们付出的牺牲也要大些。”
史迪威对薛岳的话却颇不以为然:“将军,你的自信令人钦佩,我对中国也充满同情。可我认为,以曰本现代化的军事装备,以贵[]队如此消极的战略战术,中国要赢得这场战争,绝非易事。请问失去徐州,就等于失去中原,你们将何以为战?”
“先生,你们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不也是连遭败绩,南军强大得多吗?但最终结局又如何呢?中国战场即使失去中原就是再失去后面的一系列战争就结束了吗?请问,就是曰本人把全部兵力派到中国,他们能控制住广大的占领区吗?南京失守,我[]游击部队依然在后方奋战,曰本人依然没有能够成功!”
“但你得承认,就军事而言,这就是失败的!”史迪威显得非常之的固执“失败不同于征服。中国5000年来,曾数度被外敌强占,这个民族却没有灭亡。今天曰本人就是想占领也不可能,自然就更谈不上征服。”薛岳也不示弱,回击道。
史迪威摇了摇头,退缩了:“但愿中国的军人都有薛长官的自信。”
薛岳从座位上站起来,踱了几步,说道:“武官先生,关于中国的这场战争,你可以慢慢看,我所说的结果一定会出现。”说着,话题一转:
“不过,恕我直言,先生,我认为贵国目前的对华、对曰政策不够明智。你们卖给曰本人军火、钢铁,间接地强化了他们的军事力量。有一天你们可能会自食其果,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史迪威怔了一下:“将军,请讲详细些!”
对这个问题,史迪威一直在琢磨,也感到了它的严重姓。为此,他专门向华盛顿送去过一份报告。可至今毫无回音。今天,他倒很想听听一位中国的高级将领对此事的客观评价。
“曰本既要在东方建立帝国,他的胃口自然并不止于中国。北面的[]俄国和南面太平洋上诸岛国,他们一定会做出选择。也许有一天,曰本也会成为你们美国的敌人。所以你们贷款给中国,帮助中国建立机械化军队,增强与曰本抗衡的实力,不但有利于维护人类正义,实际上也完全符合贵国利益。我希望今后我的士兵不再吃到曰本人用贵国钢铁制造的炸弹。”
两人不断的在那畅谈着。在薛岳眼里,史迪威虽然直率,直率得有些粗鲁,但他的责任心、正义感和对事物敏锐的观察,都透出一个职业军人的优秀品质。虽然史迪威对中国抗战的前途,不似他那么乐观,可他理解这个在西点军校受到西方传统“唯武器论”熏陶的老军人。
此外,他毕竟能对华盛顿产生影响,因此薛岳对他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的!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