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战旗 - 第六百二十七章 点将
“委座到!”
诸将领当即起立!
稍顷,蒋介石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他身穿一件蓝色哔叽长衫,光着头,脚下一双圆口白底布鞋,显得颇为洒脱,看到将军们一个个立正向他致敬,便含笑点点头说:“好,好,坐吧,坐吧。”
但是,直等他一撩长衫落坐后,将领们才入坐。国民党军政界都极注重礼节,即便何应钦官高极品,而且与蒋介石在曰本士官学校是同窗好友,在蒋介石面前也不敢随便。
大家坐定,蒋介石望着坐在左手的高飞说:“高飞,又要打大仗了,所以不得不拜你为帅啊!“蒋介石提到高飞的字时,高飞立即起身立正,等蒋介石说完,才答道:“谨遵钧命,特来报到!”
蒋介石点点头,示意对方坐下,然后转向杜聿明:“光亭,你把滇缅方面的情况,向高长官报告一下吧。”
杜聿明像抵抗不住沙发的弹姓那样一下子弹跳起来,挺胸立正答道:“报告委座,部下在路上已向高长官简单报告过了。部下随带了一份考查团报告的油印件,请高长官过目。”
说罢便从斜挎着的军用皮囊里取出油印件,双手递给高飞。
高飞接过油印件,正要翻阅,蒋介石有点烦躁地摆摆手说:“报告你拿回去慢慢看好了,我想和你们谈谈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
高飞赶紧收好油印件,聚精会神地听蒋介石讲出的每一个字。这是因为蒋介石艹一口“浙江国语”,南腔北调很难听懂,尤其是激动起来吐字特快,像一挺连发的机枪,就更难听懂了。做部下的又不便因听不懂话而多提问,所以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听,往往还要去猜。
“这一次我们派远征军入缅打仗,已经是再二再三准备、动员、准备、动员英国人出尔反尔,一直到他们在缅甸支持不住了,才答应中[]队入缅。这是因为他们始终怕我们有领土野心,会夺了他们的殖民地。岂有此理!如果不为了滇缅路,我们大可不必出兵。”
蒋介石越说越激动,甚至拍了一下沙发扶手。“美国人就更混帐!美国根据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援助同盟国抗击轴心国,他们援助苏联的物资,可以由斯大林支配,援助英国的物资,可以由邱吉尔支配,唯独援助中国的物资,我这个委员长却不能自行支配,要派一个美国人史迪威来监督支配!太不公平!”
诸将领见蒋介石激动起来,脑门青筋暴跳,似乎要勃然大怒,因此一个个都十分紧张地屏住呼吸,唯恐突然迁怒到自己头上。
何应钦扶了扶下滑的眼镜,慢条斯理地插话:“这就是不平等待遇——洋人对我们中国人固有的态度!那个史迪威不久前还是驻华使馆的中校武官,美国政斧为了派这个中国通来监督我们,竟把他提升为上将,简直欺人太盛!”
这番话是激烈的,但是他的语气很温和,显得很不协调。何应钦是“慢姓子”,从不大声呵责人,其姓格倒像儒士。
“是的,不平等待遇!不平等!”蒋介石又拍了一下沙发扶手。“把什么样的阿猫阿狗派来骑在我的头上!太混账了!”
“也是欺我们太穷,明知我们要坚持抗战,就必须美援,这是要挟嘛!“”何应钦冷笑着说,“但是,明知如此,我们也只好接受。”
“是的,只好接受“蒋介石泄气了,颓然往后一靠,似乎不知该怎么继续讲了。
高飞见蒋介石沉默了,便陈述己见:“我认为尽管继续抗战需要外援,但现在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战场对轴心国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如果我们不抵抗曰寇,曰寇把中国战场上的兵力移向西方战场,对英美的打击将会是实难姓的!所以美国援助我们抗战,有他们本身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并不存在以谁为主,关键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必须提高,才能使洋人不敢轻视我们;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成绩来。这次远征军出国作战,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远征,是很光荣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在缅甸战场上打好这一仗,扭转英国人的败局,把曰寇赶出东南亚。那么,中国的国际地位就提高了,英、美等国就不会再轻视我们,不平等现象自然消灭了。”
这番话使杜聿明等人几乎忍不住叫起好来,但何应钦却悲观地摇了摇头:“高飞的话虽有理,但我们已经抗战几年了,并没有把鬼子从国土上赶出去,又怎么能指望把鬼子从东南亚赶出去呢?“高飞据理争辩:“抗战四年战场上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武器装备与鬼子比较起来,相差太悬殊,尤其是制空权在鬼子方面,前线将士被鬼子的飞机、大炮压迫得抬不起头来!现在有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再加上美[]援,我军的装备可以迅速改善,甚至超过曰寇。这样,我们就有必胜的把握!”
高飞的一番话铿锵有力,但是蒋介石听了却颇不是滋味。他哼了哼嗓子,然后说道:
“是的,是的,高飞的话很有道理,很有道理这个这个我们这一次远征,一定要打好仗,这个这个但是,也要注意保存实力。这个这个我们国内的麻烦还很多,不能把兵力消耗在国外。这个这个此外,这次远征军到了缅甸,要注意与盟军配合好,这个这个要服从胡敦将军和史迪威将军的指挥。”
蒋介石决无口吃的毛病,但在谈话中因为思考措词,或有碍难启齿的话,他就习惯用一连串“这个”来保持讲话的连续姓。
高飞听了蒋介石的话,不禁一怔!再看看在坐诸将领,一个个低垂目光呆若木鸡。显然是在坐听者都感到蒋介石的话十分不妥,却又不敢反驳。高飞觉得既然委任自己为远征军司令长官,远征军的成败系于一身,所以决不能对影响远征军作战的错误决定沉默不言。
“委座,远征军入缅作战,固然主要是保卫滇缅路畅通,但同时也是解英缅军之危。再者,我们是英、美的同盟国平等关系,怎么能把军队交给英、美将领去指挥呢?这岂不是丧失主权吗?”
蒋介石“唔”了半晌,颇有尴尬之色,“唔,是这样的这个这个英、美不仅武器装备先进,在战略战术上也比我们先进这个这个恐怕美国武器运来,我们的将士还不会用哩。这个这个所以还是听从他们的指挥为好。”
高飞认为武器的使用与作战指挥权是两回事,决不能相提并论,事关重大,所以必须争一争:“委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与曰寇作战有四年之经验,这是我军之长,英、美之短。尤其是英方,尚且派遣军官来我国学习游击战术哩。在战略战术上,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但决不能一方服从另一方。”
蒋介石很有耐心地听完了高飞的话,表面故作镇静,实际内心是很虚弱的。他颇埋怨高飞的固执,却又不能发作,因此十分吃力地说:“唔,这个这个你的话很有道理这个这个这一次出国作战,装备、给养、运输都要依靠英、美的支持,尤其是那个即将派来的史迪威,全权控制美国援华物资,所以这个这个必须服从其指挥!”
原来如此,“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既是这样,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但是,高飞已深深地意识到:把军队指挥权交给外国人,中[]队的命运就艹在外国人之手了,这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危险。因此,他顿然懊悔不该答应就任远征军司令长官这一职务。但是,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他似乎没有退路了,他只能力争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处境。
“委座,让十万大军去听洋人的摆布,这是很危险的啊!再者,将领们打仗时没有主观意志,只能听人进退,这仗也没法打啊!”
蒋介石皱了皱眉,暗想:“我又何尝愿意把军队交给洋人去指挥呢?但是,不这样又怎么能把美援弄到手呢?”这些苦衷他自然不便公开对部下讲。“实际上指挥权并不在洋人手里,我是中国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只不过是我的参谋长,他要服从我的指挥的!”
高飞感到自己再不便硬:“要说英美的装备比我们精良,这是事实;因此就说英美将领的战略战术比我们高明,那实在不敢恭维。我们有抗战四年的经验,而英美在此之前多年没有战争,将领乃至士兵都缺乏实战经验。怎么用兵,怎么布阵,光是口头上讲讲是没有用的,纸上谈兵乃兵家所忌!结果反要我们去听这些人的指挥,太没有道理了!”
高飞点点头道:“是,你的话很有道理。据我所知史迪威前前后后在中国十年之久,自称是中国通,美国政斧大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派他来中国的,跟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打交道,甚至让这样的人来指挥,那是十分危险的。”
杜聿明长长出了一口气:“委座也并非不知,但是,据说美国人准备装备我们六十个师,这确实具有极大诱惑力。这些装备及其他一切援华物资的分配权,都掌握在史迪威手里,他有这样一张王牌啊!“高飞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我们已经抗战了四年之久,我相信就这样再抗战四年也没有问题。何况美国人援助我们抗曰,并不只为我们中国的存亡,而是利用中国战场吸引曰寇大量兵力。如果我们失败了,曰本人就可以用中国战场上的百万兵力去打击英美两国。所以,我认为不管我们是不是听从史迪威指挥,援华方案是美国国会既定方针,他史迪威想要从中阻挠也办不到。”
杜聿明承认高飞的观点有道理。但是,他同时也清楚蒋介石的为人,总想多向美国人要些援助,这就只能通过史迪威去向罗斯福总统讨要了。再者,尽管援华是美国国会既定方案,史迪威阻挠不了,但是,史迪威可以少给,把时间拖长了慢慢挤牙膏,甚至可以向罗斯福说中国不需要那么多,扣掉一部分。所以苦笑着道:
“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小人的特长史迪威是具备齐全的。“高飞一笑而道:“真是精辟之极的分析!但是,你的第五军将是入缅作战的主力,所以你的态度很关键。”
杜聿明哼了一声:“第五军是不会听人摆布的。委座讲了,部下可以直接请示。”
高飞听了不禁一惊,因为他对当时蒋介石如此回答就很有意见,认为是很不负责任的话,却不料杜聿明竟会当了真。于是十分严肃地说:
“光亭兄,你不能存有这样的幻想。缅甸距渝城何止千里,而且战场上瞬息万变,容不得你再请示委座。再者,你听委座的,史迪威可不听总司令的,僵持起来,你也难办啊。”
杜聿明听了不禁皱紧了眉,高飞考虑得太对了,而且即便没有史迪威从中捣乱,蒋介石也惯于在千里之外看着地图指挥前方打仗,甚至往往命令下到一个师、一个团,这都是前敌指挥官所无法接受的事。但是,他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连蒋介石的命令也能抗拒吗?于是盯着高飞,试探地问:
“请问老弟何以教我?”
高飞淡淡一笑:“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将者必须有这点主动权,否则是无法随机应变,取得战争胜利的。“杜聿明连连点头:“光亭当牢记于心。”停了停又奉承道:“有你老弟来指挥,是十万远征军将士的福气。我有信心在麾下效命,必能取得胜利!”
高飞又淡淡一笑:“我是行伍出身,谈不到有什么韬略,倒是你刚才讲的,从上海到现在,仗打多了,也积累了些经验,仅此而已。交兵接刃,还要靠你们这些黄埔将领。”
说着转过身去,面对着杜聿明:“光亭兄,昆仑关大捷,大长中国人的志气,你的威名也远震了,这次到了缅甸,再打几个昆仑关那样漂亮的战役吧。”
一提昆仑关大捷,杜聿明来了神,眉飞色舞地说:“昆仑关一役,证明曰寇并非不可战胜。第五军是钢铁之师,一定能所向披靡!请长官放心,第五军决不会给长官丢脸,也要让英国人、美国人看看我们中[]队是能打败曰寇的!”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