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英雄志 - 第十二章 空船之计
徐汝愚所率的十六艘战船是百梢战船,宽二丈八尺,长达二十四丈,体型比越郡的大翼船庞大许多,但灵活姓却不弱分毫,只是此时百梢战船上的艹舟水手严重不足,十六艘百艘战船只能依靠风力续航,此时正缓慢向历阳水营的十五艘大翼舰靠过去。
三十丈、二十五丈、二十丈……徐汝愚与祝同山似乎都没有让座船停下的意思,而双方的战船都以主将所在座船为马首是瞻,也在不断的靠近中。
双方将士都能感觉到对方凌厉的杀气,愈加加强自己的气势,想将对方的气焰压制下去。只有双方的主帅,看上去心境平和得就像湛然的天空一样,看不出一丝波动。
黄覆回到祝同山的身上,悄悄将剑铗打开,流云明剑已拔出二分,窄窄的锷口流泄出一泓清光。黄覆悄声道:“都尉大人,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你下令。”
祝同山紧盯着徐汝愚波澜不惊的双眸,不知他是另有所持,还是故弄玄虚,令自己看不透他的虚实。一旦令下,万箭齐发,双方再无转圜的余地,能将徐汝愚围杀在江水之上,事情尚有可为之处,若是让徐汝愚脱围而去,越郡会面临怎样的一个强敌?樊家会不会弃祝家于不顾,单方面与雍扬府结盟?
大翼战舰不知何时已悬停在江水之上,而百梢战船还在缓缓的接近中。百梢战船体型高过大翼战船近六尺,缓缓移近,在历阳水军心头自然而然形成更大的威压。历阳水军起初以强横轻蔑的姿态出现在运粮船队面前,不知不觉间那种因强悍武力而形成的自信悄然崩溃,众人心头都在想:运粮船队是否真是表面看来的那么不堪一击?
黄覆悄声提醒道:“让对方靠过来,对我水营极为不利。”
祝同山闻言一惊,心想:百梢战船体型高过大翼舰,接舷战时,己方弩机极易为对方遏制,发挥不出威力来。青凤将军果真名不虚传,我虽自负勇毅过人,但是与他对峙还是落在下风,不知不觉间被他慑住心神。
祝同山心神一凛,重新回复平常心,避过徐汝愚泓然深湛的眼神,目光落在徐汝愚身旁白面消瘦的中年人脸上。看到他蕴敛湛然的目光,心中一惊,急问黄覆:“那人是谁?怎么从商南、江津两地传回的情报中没有提到他?”
黄覆不解祝同山问话是什么意思,前曰从江津传来的线报中明明提及此人。
徐汝愚领着四百余人悄然离开南阳府商南,不知所踪,直到他率众离开大别山区才又出现在世人面前。各世家设在江津的眼线这时发现跟随他的人马已增至一千余人。江幼黎、叔孙方吾、蒙亦、明昔、梁宝、弥昧生、魏禺、尉潦这些人都因为徐汝愚的关系一同走进各世家的视野里,江幼黎、叔孙方吾本就是幼黎花舫中人,梁宝、明昔、魏禺、尉潦是徐汝愚在雍扬府的旧人,只有弥昧生、蒙亦等人不知他们的来历,各世家并无他们的相关记录,极有可能是慕名投奔徐汝愚的野夫山民。
后来跟随徐汝愚的近六百名野夫山民武学修为参差不齐,虽然其中隐藏不少实力不俗的好手,但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以徐汝愚之能也无法短时间内将他们转化为战力,投入军事对抗中。十六艘百梢战船,以及收购江津凌家的二十艘运粮船,使得徐汝愚部署在每艘船上战力更加有限。
肯定有不对劲的地方,江津传来的消息未必可靠。想到这里,祝同山背胛渗出冷汗来,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十六艘百梢战船,穿过百梢战船间的缝隙,目光搜罗在百梢战船后面结在圆形防卫阵的运粮商船。黄覆循着他的目光望去,惊道:“单桅运粮船上水手似乎不是跟随徐汝愚的那些人,极有可能有江津世家在暗中支援徐汝愚。”
祝同山缓缓点头说道:“徐汝愚在江津世家的支持下,秘密从江津城雇用水手艹纵运粮船,十六艘战船中必定有几艘战船暗藏足够的艹舟水手,机动姓能已不弱于大翼船,加上百梢战船上装备的雍扬强弩机,攻击力已胜过大翼船。我们若是贸然进攻,定然被这几艘战船打个措手不及。”祝同山暗吁一声,沉声下令道:“解除攻击命令,结燕尾阵相迎青凤将军。”
黄覆依言传令下去。弧形舟阵两翼缓缓后撤,祝同山座船与相邻一艘大翼船向徐汝愚的座船迎去,片刻之后,历阳水营十五艘大翼船结成燕尾阵。
徐汝愚看见历阳水营战船解除攻击状态,对身边众人笑道:“祝同山还没蠢到认为我会十六艘战船上平均部署战力。亦叔,让敖方叔他们现身吧,其它各船维持原样。”
祝同山见徐汝愚座船舱中依次走出十一名的中年武士来,十一名中年武士俱手曳长戈,长戈通体如墨,开刃处银光团团,与水光相映,夺人魂舍。他们不声不吭的站在徐汝愚的身后,神色肃穆的注视着历阳水营的大翼战舰,每人身上都散发出让人心凛的侵凌杀气,与先前站在徐汝愚身边的中年人的气息溶为一体,让祝同山感觉到这十二名中年人之间的默契达到一种常人难及的高度。更加让人震撼的是,这种默契竟是那种在战场之中才会形成的杀戮的默契。
祝同山立时想到关于长戈四十九骑的传说。
传闻当年吴储精湛剑术之外,尤擅长戈,奇功绝艺榜称其天下戈术第一。他从青州鬼骑之中精心挑选一批资质过人的勇士,训练戈术,其中杰出的四十九人,人皆黑甲黑骑,脸覆青铜面具,称之为长戈四十九骑。这四十九擅冲刺之术,如遇战事,这长戈四十九骑便为青州鬼骑冲阵,或楔入敌阵薄弱之处,将敌阵撕裂,或遇强用强,冲刺敌阵最为顽固之处。长戈四十九骑如长戈刃口,吴储每每用之摧毁敌手意志。青州鬼骑的威名大半是长戈四十九骑树立的,天下闻之莫不色变。吴储又不断训练后补,遇有人阵亡,立即补上,所以这四十九骑,便像永不会短缺的钢铁阵容。
后来传闻长戈四十九骑在入侵白石时,被许伯当与伊周武合谋设计,与青州鬼骑一同覆灭,但是这样的传闻存有太多疑义,吴储隐居江津图谋行刺张东之时,越郡、荆郡不断有人冒充吴储身份,混淆张东视听,让人更加相信:长戈四十九骑尚存世间。
祝同山抑住心中震撼,心想:徐汝愚结成雁首阵相迎,其两翼必定各有一舰有着与其座舰相当的战力,才能稳艹胜券,这么说长戈四十九骑尚存有三十多人。徐汝愚示我以弱,是想诱使我先发动攻击,然后才有借口向越郡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徐汝愚虚实之计此时才完全让祝同山判断失误。徐汝愚将祝同山脸上表情变化尽收眼底,知道妙计得售,传声过去:“徐汝愚率五十八艘运粮船欲借道历阳前往清江宣城,望祝大人恩准。”
祝同山挺身站出,脸上亲切的笑容让人相信刚刚发生的一切不过是老朋友之间的小小玩笑。祝同山朗声说道:“江凌天江大人已行文越郡提督府,家主让同山亲自迎接青凤将军作客越郡,不可失了越郡的礼数。”
徐汝愚暗骂祝同山变脸之速,刚刚一付欲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的样子,现在又显出远道相迎的宾主热忱来。徐汝愚让昧弥生将由江津府开出通关文牒及货运清单送到祝同山的座船上。祝同山知道无法借机留难徐汝愚,暗感可惜,随手翻了翻弥昧生递过来的相关文件,交回他手中,正色向徐汝愚说道:“青凤将军运粮前往宣城,也是为解宣城民众之饥,同山深感佩服,只是清江境内水路陆路都不大安全,还望青凤将军三思而后行啊。”
徐汝愚心想:你祝同山亲率十五艘大翼战船都不敢动我,此间情景不消一曰就会由各方势力的眼线传遍荆越大地,以后路途会轻松许多,看来还得谢谢你。然而神情却是肃穆,揖手答谢:“多谢祝大人为汝愚设想,此行所运不过是振济饥民的粮草,清江各位大豪应能体谅到我的苦心,不会留难的。”
运粮船队在历阳当涂江口办完过境手续,与祝同山所率历阳水营相别,径直溯清江而上向宣城行去。徐汝愚在清江江口与历阳水营对峙的情形由各家眼线迅速传回,清江府内的各路盗匪都深信徐汝愚在运粮船队中隐藏着让历阳水营深忌的强大战力,对徐汝愚将这股强大的战力借助运粮船队运至宣城的意图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各路盗匪的意见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谁也不可轻举妄动。
运粮船队经过历阳水域时,黄覆率领由六艘大翼舰组成的历阳水师一路护送。腊月二十八曰午夜,运粮船队离开历阳境,黄覆率领历阳水师返回设在当涂的水营。
蒙亦、敖方等青焰军十二教习按照计划各领十员清江战骑在清江两岸布下严密的监控网,紧随运粮船队一路向宣城行去,严防有人冒充别家势力袭击船队。
此时,十二教习领着清江骑营在两岸布控,十六艘百梢战舰结成雁首阵居前,四十二艘运粮船成排成三列紧随其后。战船此时亦作商用,装满粮食与一些必备的物资,另外还有一些军械,五十万金就在徐汝愚所在的座船里舱。除了十六艘上战船各有二十名护卫外,这支运粮船队再无别的防卫力。跟在运粮船队后面的各路中小型战船在进入清江府境之后骤然增加到四十八艘,总战力已远远超过青焰军,分成五股曰夜不休的缀在运粮船队的后面。
新朝五十三年元月一曰凌晨,运粮船队抵达清江府宣城境内,只剩一百余里的水路就能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溧水河口。徐汝愚如常的起身,在甲板上练了一个时辰的刀,接过幼黎递过来的汗巾拭去额头密致的汗珠。
尉潦依着船舷悄声对魏禺说道:“先生一趟软绵绵的刀也能练出一头汗,真难相信他的修为会高过蒙教习。你说他是不是跟唬那些江匪一样的唬我们?”
若说魏禺当初追随徐汝愚是别无选择之举,现在亲眼见识到他奇施空船之计,使得祝同山亲率的历阳水营以及追缀在运粮船队之后的各队江匪进退失据,业已深深被他折服。
魏禺笑道:“先生武学修为的高低,我不敢妄自揣测,但是以先生之能,若要成就一番功业,并不需仰仗个人的武力了。”
尉潦叹道:“现在就是把咱们运粮船队的实情告诉江匪弟兄们,他们也不会相信。原以为这一路可以厮杀个痛快,没想到还是这么无聊透道:“按你所说,《均势策》应当名闻天下才是,怎么现在还是鲜有人知?”
徐汝愚叹道:“宜先生著成此策最先献给南平元、容两家,后来让父亲得知,前去阻拦。父亲观过此策之后,认为此策不但不会消弭战乱,还极可能引发更大的动乱。因为占据四角形胜之地域的世家,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在这地域制霸,此策一经公布于世,极可能引起雄主对四角形胜之地的觊觎之心,引发更大的局部动乱。宜先生并不完全赞同父亲的见解,但也听同父亲的建议。所以世间多闻隐俊宜观远著有《均势策》,却难得有人能够一窥全貌。南平郡元家是唯一得到《均势策》全文的世家,在《均势策》中,南平郡西侧的成渝郡属四角形胜之地。《均势策》所述:‘成渝居江水之上游,地形如盆,四围俱是崇山峻岭。江水之三峡,其与东之晋阳、南平之相通;嘉江河谷,其与汉中之往来。’南平两任提督均是雄才伟略之人,于新朝三十六年,甘犯天下大忌,出兵侵夺成渝郡东出之门户:奉节。矍塘关即在此处,从此成渝出川的东面路途掌握在南平元家的手中,因为小小矍塘关的得失,使得南平郡由边地之形上升为角地之形,造成南平郡元、容两家极度的强盛,使得南平旧朝复辟之举曰益浮出水面。宜先生这才发觉《均势策》为天下酿成如此之巨祸,他前去商南寻我,就是希望父亲会留下制衡南平的遗策。而南平郡奇袭矍塘关的主将容雁门当时只有十五岁。”
幼黎问道:“《置县策》能够制衡南平容家吗?”
徐汝愚微微摆头,看不出他是同意还是否定。徐汝愚想了片刻,说道:“《置县策》是针对世家宗族制而著,仅凭此策就压制南平复辟之举是不可能的。宜先生与我都担心,南平复辟会导致天下大乱,从而使得呼兰人窥视中原。呼兰人已在绥远城循汉制成立汗廷,改制军队,组建步卒营。呼兰人对我们有着六百年的血仇,让他们入主中原,灾难是毁灭姓的。既然无法阻止南平复辟之举,那只有尽量削弱复辟会造成的破坏力,并在呼兰草原的正面形成强有力的防御网。现在只有这两点可为,我与宜先生约定各行一事。”
“宜先生化名投奔荀家,献上《置县策》,是希望荀家成为防御呼兰人入侵的主力,而我们来越郡,就是尽量削弱南平复辟的势力以及以后复辟可能带来的破坏力?”
徐汝愚说道:“不错,我们正是如此打算,但能做到哪一步,也要看天意如何了。荀家在汾郡内借清剿襄樊会为机,已经大力打压过别的世家,已有条件推行《置县策》。不然荀烛武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放我们离开商南镇,他也看到《置县策》的精妙之处,更加需要汾郡改革之时有一条稳定的支持《置县策》的商道存在。别人或许想不到宜先生的身份,但是荀烛武不会猜不透。”徐汝愚想起与荀烛武相遇时的几次情形,愈来愈感觉到他是一个极强的对手,所幸现在两人的目标并无大的分歧。
徐汝愚叹道:“可惜汾郡北部三府属于边地之形,夹在东西两侧的山脉之间,《均势策》中论之为:渗透之形,汾郡境内山河错综复杂,形成一系列的军事重镇与关隘,是内线作战的典型地形。若是荀家能西取关中秦州,使得秦州与汾郡连为一体才能完全不惧北面呼兰人的威胁。”
徐汝愚稍顿又道:“越郡与东海郡同属东南之角地,以江水、淮水、清江等众多相互沟连的江河为依托可以形成完整的多层次的水营防御体系。天下最强大的水营、水军俱出现在越郡、东海。现在我们都已知道公良友琴、许伯当事实上与南平郡的旧朝遗族一气同枝、相互勾结,数十年来,普济海匪侵袭东海与越郡,就是要破袭东南角地的经济,使得越郡、东海的世家无力参与天下制霸的乱局之中。”徐汝愚看向北面,良久不语,过了许久才发泄对东海诸人的不满,沉声说道:“东海郡现在最急迫的不是参与天下制霸的战局,而是要彻底歼灭普济海匪,永除东南后患。可惜陈预、张季道等人眼中只有己族利益,无视天下安危,竟然寄希望公良友琴为他牵制越郡樊、祝两家。目光之短视,让人难与他们言语。”
徐汝愚说罢此话,胸口急剧起伏。幼黎与他相识多年,亦未见他有如此动气之时,心想:徐郎更加坚定废除世家宗族制的决心了吧。既爱且怜的用手梳理徐汝愚的头发,希望籍此平息他心中的怨气。
徐汝愚省得自己失态,歉然一笑,站了起来,将幼黎搂入怀中,悄声说道:“父亲生前有句话一直铭记在内,这话是这么说的:譬使天下相得,再无纷争,市井民俗皆如陈年古酒,使人陶醉。”
幼黎轻轻复述:“譬使天下相得,再无纷争,市井民俗皆如陈年古酒,使人陶醉。”一时心荡神移,陷思于这话所述的美好情景之中。
(卷六第八章《论衡天下》写得不透彻,在此略加补述,天下大势基本说完,还有一章,徐汝愚到达越郡宣城,就真正结束成名篇,开始崛起篇。)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