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阀 - 第七十三章 养虎为患
八百流寇一举攻陷郏县,之后不久,八百流寇大败颖川汉军,斩颖川太守赵谦于阵前,连陷襄城、郏县的消息像洪水泛滥般传遍了整个颖川郡,赵谦以铁血镇压手段安定下来的颖川局势一夜之间崩溃糜烂,当马跃的八百流寇还在郏县休整时,一场声势汹猛的风暴正在颖川郡南部诸县迅速漫延开来。
……
颖川郡、舞阳县。
无数头裹黄巾的百姓手持粪叉、锄头、竹竿,像潮水般涌来,将整座城池团团围住,一名身材骠悍的汉子跨骑在一头毛驴上,挥舞着一柄绣迹斑斑的钝剑于阵前声嘶力竭地大喝道:“弟兄们,至高无上的大贤良师派来了无敌大将军,率领着一支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已经打进了颖川,颖川太守赵谦阵前伏诛,襄城、郏县已经先后被攻陷了,黄巾军的时代很快又要来到了,大汉朝覆灭在即,这天马上就要变更颜色了,嗷~~”
“嗷~~”
“嗷~~”
成千上万已经饿昏了眼的百姓忘形地跟着喧嚣,狂乱地挥舞着手里的破家伙什。
城楼上,舞阳县令急得脸色煞白,连连顿足道:“如何是好?这便如何是好哇~~”
舞阳县令话音方落,一名小吏哭丧着脸跑上了城楼,喊道:“大人,大事休矣,城中乱起,乱军已然攻陷县衙了~~”
舞阳县令闻言剧然一震,良久始失魂落魄地叹道:“天亡我也,天亡我也~~”
……
颖川郡、昆阳县。
一名身材高大的精壮汉子奋力夺过一名汉军士兵手中的腰刀,恶狠狠地掠过汉军士兵的咽喉,激溅的鲜血霎时狂乱了聚集在周围的百姓,纷纷声援那汉子和周围的汉军将士扭打起来,一边扭打还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吼:“杀呀,杀光这些天杀的豺狼~~”
精壮汉子执刀跳到台阶上,高喊道:“先是干旱、又是蝗灾,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官府却还要摊我们的税赋,我们已经没了活路了,乡亲们,不如杀尽这些天杀的豺狼,起事去投奔郏县的无敌大将军~~”
率随从军士下乡征收粮赋的昆阳仓曹掾心惊胆战,眼看身边护卫的士卒越来越少,周围聚集的乱民却是越来越多,眉宇间不由掠过一抹阴云,看来昆阳的局势很快就要失去控制了呀。
……
颖川郡、定陵县。
“杀呀~~”
波武奋力将一架云梯搭到城墙上,振臂高喊,两名精汉汉子头裹黄巾,口衔钢刀、手脚并用像猿猴般顺着云梯攀上了城头,城头附近的汉军潮水般涌将过来,想将这两名汉军赶下城头,惨烈的厮杀在狭小的城头上上演。
“杀呀~~”
“杀呀~~”
山崩海啸般的呐喊声汹涌而起,无数头裹黄巾的百姓蜂拥而至,一架又一架云梯搭上了城头,越来越多的黄巾贼攀上了城头,城头上的汉军逐渐被黄色的汪洋所淹灭,城池沦陷已在顷刻之间了。
波武乃是原颖川黄巾督帅波才的侄子,波才事败之后,波武率一部黄巾残兵逃到定陵当起了土匪,最近闻听八百流寇席卷颖川,阵前斩杀颖川太守赵谦,又连陷襄城、郏县二城,以为时机已至,遂率众而起,挟裹周边百姓来攻定陵。
“轰~”
一声巨响,定陵县沉重的城门轰然垮塌,黄巾贼们像蚂蚁般蜂拥而入。
……
颖川郡、临颖县。
阳城人孙仲率领百余条精壮汉子,手持利器冲进县衙,将临颖县令、县尉、县丞及一众大小官员斩杀殆尽,自号将军,麾下军士皆有封赏,城中富户士族被掳掠、杀戳一空,无辜百姓也多有遭受池鱼之殃。
孙仲一边扩充军队,一边派人前往郏县与马跃联络。
……
郏县,某深宅大院。
马跃席地而坐,面前桌案上摆着一只高脚酒盅,一只小鼎,鼎中热气蒸腾,有诱人的肉香弥漫出来,满屋皆闻。邹玉娘一身素衣,云鬓高挽,打扮得妩媚可人,手执酒壶跪侍一侧,正替马跃斟酒。
脚步声响处,周仓的身影昂然而入。
马跃头未抬,淡淡地问道:“周仓,你来了?”
周仓应了一声,挺立如松。
“郏县之战,弟兄们伤亡多少?”
周仓道:“战死七人,重伤两人。”
“还剩多少弟兄?”
“合823人。”
“战马呢?”
“损失战马二十二匹,还剩1023匹。”
“郏县共有多少钱粮?”
“铜钱三千余贯,小麦两千余斛,黍米五百余石,谷物两百石。”
马跃道:“老规矩,铜钱全部交付老黑,融了打造铜甲,全军留足十曰军粮,多余的小麦、黍米就交给廖化、彭脱他们吧,谷物留下,喂马。”
周仓道:“大头领,城中有一家大型铁匠铺,可能是官府作坊,铺中有存铁三千余斤,未打造好兵器一千余件。”
“是吗?”马跃闻言眼睛一亮,凝声道,“立即派人把老黑他们从襄城接来,另外,铺中的铁匠全部抓起来,不许放走一个。”
周仓抱拳道:“遵命。”
马跃挥了挥手,周仓转身离去。
周仓刚刚离去,门口人影一闪,身材瘦小的郭图已经闪了进来,萎萎锁锁地向马跃道:“大头领,图~~有要事求见。”
马跃从邹玉娘手中接过酒盅,一口汲尽,阴沉着脸问道:“何事?”
郭图小眼睛骨碌碌一转,说道:“大头领,如今颖川太守赵谦方死,诸县人心惶惶且守备空虚,此乃天赐良机。大头领可速谴精锐攻城略地,尽占颖川全郡以为根基,而后广招兵马,多积粮草,徐图大事。”
马跃冷冷地瞥了郭图一眼,阴声道:“公则意欲某重蹈波才覆辙乎?”
郭图神色一窒,双手拢进袖里,呐呐地应道:“这~~”
“大头领!出事了~~”郭图正尴尬之时,门外响起裴元绍宠亮的嗓门,然后是急促的脚步声踏门而入,“大头领,廖化、彭脱不听劝阻,径直率军进攻颖阳去了。”
“是吗?”
马跃淡淡一哂,脸上全无一丝惊讶之色。廖化、彭脱二人终究还是山贼,山贼不是八百流寇,八百流寇是马跃从血雨腥风中缔造出来的一支虎狼之师,可山贼不是,他们投入马跃麾下还不足一个月的时间。
只要马跃一声令下,八百流寇敢去硬撼洛阳,可山贼不行,如果三天不能管饱他们的肚子,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背弃马跃,就像现在,廖化和彭脱根本不顾马跃的命令,擅自出兵去攻打颖阳。
马跃绝不会认为一伙刚收伏不久的山贼能够和八百流寇一样对他忠心耿耿。
也许,机缘凑巧、时间允许的话,这伙自由散漫的山贼也能训练成又一支虎狼之师,但马跃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训练他们了,现在他的心思全在八百流寇上!马跃只想将八百流寇从虎狼之师再进一步,演变成铁血之师。
马跃并不希望八百流寇的规模过于庞大,过于庞大的军队不但补给困难,行动缓慢,而且目标大、威胁也大,很容易招致大汉帝国的全力围剿,马跃并不认为他的八百流寇能和整个大汉帝国相抗衡。
大汉帝国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却气数未尽,至少在灵帝驾崩之前,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它的根基,庞大而又腐朽的大汉王朝还将沿着原有的轨迹隆隆前行,所有胆敢挑战它的权威的叛逆者,都将被无情地碾为粉末。
还有,战马的数量也决定了八百流寇的规模,现有的流寇加上许褚的三百义勇,人数已经超过千人,战马已经不敷使用了。廖化、彭脱所部山贼,乃至所有依然活跃在中原大地的各路山贼、流寇和盗匪,都只能是马跃眼中可以利用的盟友,马跃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他们融入到八百流寇之中。
在战乱的中原,在天灾[]的乱世,兵源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控制军队的规模,抵御住盲目扩军的诱惑。黄巾军的将军们没有抵御住这种诱惑,结果败了,而且败的很惨!所谓的“百万大军”根本就是乌合之众,在汉军精锐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马跃淡然道:“廖化、彭脱要去攻打颖阳,就由他们去吧。”
马跃的原则始终是宁缺勿滥,不是一条心的,绝对不留,留下也是害群之马,早晚连累全军将士。八百流寇身处中原腹地,周围有无数的精锐汉军正在虎视眈眈,稍有差错便是灭所描述的那样,只能跑到灵帝或者太后、皇后跟前去哭天抢地抹眼泪,当时的宦官,不但有灵帝的宠信,还把持着大汉朝最精锐的羽林军,西园八校尉的设立,更是把何进名义上的总镇兵马权也夺走了,各州郡也多有大员与朝中宦官沆瀣一气、互为声援,完全不像明末时期的宦官,受世人所轻视,再怎么踹达也始终只是皇城里的一只跳蚤。
这次争论的焦点是,是否需要调谴大军征讨肆虐颖川的八百流寇。
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系势力认为,绝不能姑息养歼,坐待颖川局势崩坏,应该立刻任用袁术为讨逆将军,领豫州刺史,协同左中郎将朱隽、右中郎将皇甫嵩两路大军,三路并进,协力清剿八百流寇。
而宦官系势力则认为这纯属小题大做,八百流寇只不过是一伙四处流窜的马贼,根本就不会危害到大汉帝国的国运,只需要晓喻地方官员严加清剿便是,犯不着兴师动众。而且,宦官系提出的理由更为冠冕堂皇,因为自黄巾之乱以来,大汉帝国穷兵黩武,国库空虚,民生疲弊,再承受不起一次大的军事征伐了。
何进有何进的担忧,朱隽、皇甫嵩所率精锐之师一旦回返洛阳,届时兵归西园,势必要受到上军校尉蹙硕的节制,从此以后何进再想调谴就难如登天了!而如果让宦官控制了这支精锐之师,就好比在外戚与士大夫官僚阶层的脖子上悬了一柄利剑,令他们寝食难安。
最明智的办法自然是借口黄巾未平,将这两支精锐之师牢牢地控制起来,最好是能控制在袁术这样的可靠之人手里,始能安心。宦官也不是省油的灯,对外戚的用心洞若观火,因此极力反对兴师动众讨伐颖川,坚持兵散西园,将归于朝。
灵帝夹在宦官与外戚之间,左右为难,脑子里只想着与妃嫔裸泳戏嬉,从来就没有好好关心过国事的灵帝怎么也想不明白,区区八百流寇为祸颖川,如何会引起满朝文武如此激烈的口角?
又一轮廷议在谩骂与诋毁中结束,灵帝逃也似的逃离了德阳殿,返回西苑陪伴他的妃子们继续裸泳戏嬉。大将军何进心情郁闷,邀请了司空袁逢、司徒袁隗、车骑将军何苗以及虎贲中郎将袁术、侍中王允、侍郎蔡邕等人结伴前来红楼寻欢解闷。
酒过三巡、斛筹交错,大将军何进已经喝的微醉,忽然仰天长叹一声,情绪极为低落。
何进的郁闷不是没有原因的,在世人眼中,他是高高在上的大将军,整个大汉帝国的兵马都归他调谴。可又有谁知道何进心中的苦楚?原本他这个大将军就只是个摆设,现在,十常侍弄了个西园八校尉,更是连这点名义上的权力都要夺走了。
面对宦官势力咄咄逼人的架势,何进欲振乏力,不由得心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奈感慨。
眼见何进心生消极懈怠之念,司空袁逢的眉头不由得跳了一下。
事实上,在官僚士大夫眼中,宦官只是些不能人道的阉货,可何进也只是一介屠户而已。以袁逢、袁隗兄弟为首的士大夫阶层之所以愿意与“何屠户”合作,只不过是想借助外戚势力来扳倒宦官势力而已。
自曹节乱政以来,宦官集团一直只手遮天,士大夫阶层只能仰人鼻息、苛且偷生,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何进这个外戚可以与之争锋、角逐,他们自然不愿意何进消极懈怠,失去与宦官抗争的锐气。
袁逢冲弟弟袁隗使了个眼色,袁隗会意,恭敬地劝道:“大将军不必气馁,宦员虽然势大,却终究不能只手遮天。朱隽、皇甫嵩两位将军统军留驻虎牢、汜水,素来只尊大将军号令,只要这两路大军一曰不归洛阳,便如猛虎窥于侧,张让等阉货便始终有所忌惮,不敢拿大将军怎样。”
侍中王允附和道:“司徒大人所言极是,当务之急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两路大军回京,如若不然,兵散西园、将归于朝,上军校尉蹙硕总镇天下军马,大将军手中既无兵又无将,大事休矣。”
何进叹息道:“吾岂不知,奈何陛下只信歼佞之言!吾尝试探皇后口风,陛下似有听信阉货之意,如之奈何?”
侍中王允道:“下官倒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何进急道:“子师快快道来。”
“大将军可严令颖川周边州郡,不得与援。”王允眸子里掠过一丝阴狠之色,沉声说道,“为天下苍生计,为大汉社稷计,说不得只好牺牲颖川乃至豫州之百姓了。”
蔡邕闻言耸然动容,失声道:“子师言下之意,意欲放任颖川乃至豫州的局势崩坏而不顾乎?贼酋马跃非寻常之辈,只恐养虎为患耳!”
王允道:“欲留朱隽、皇甫嵩两路大军于关东,令阉货心有顾忌,舍此别无他策。”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