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春 - 第二十八章 斗诗
要按说呢,李适之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算是中落了,虽然高宗皇帝即位后就恢复了自己同母哥哥承乾太子的名号,并且以厚礼改葬之,也就是说,承乾太子这一脉作为帝室之胄的身份,被重新认可了。
但即便如此,恢复只是这一支脉的身份,承乾太子的子孙们却已经没有了什么地位,没有权力,原来的家产也没了,只是给恢复了一点封田,算是给承乾太子的后人一碗饭吃。
李适之能走到今天,几乎完全是靠的自己。
他这人能诗、喜酒、善音律,近二十年来,可算是大唐数得着的名士。而且他为官清廉,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与人交际又极有人缘。所以,他此次终于得以高升御史大夫之职,再次回到长安,并且重新在这里定居下来,自然就少不了故交新朋上门道贺。
而且呢,他这个御史大夫的位子,说起来有些敏感,如果打个后世的比方,有点类似于后世中央纪检委的一把手,说实话,是个专门负责查人的官儿,所以,即便不是什么故交新朋的,这时候也愿意过来凑个热闹混个脸儿熟。
比如,王家父子。
右散骑常侍王丘,是朝中有名的忠厚长者,当然,之所以得了这么一份尊号,主要是人家聪明,做事情从来都是拿捏着分寸,举凡待人接物,或者是处理政务,人家几乎无时不刻都是恰如其分,一来二去,自然在朝中人缘极广,声望也极高。
今年春三月,侍中裴光庭薨了,陛下便询问萧嵩,让他举荐一个可以做宰相的人选,萧嵩向来与王丘为善,于是便想举荐他,但是王丘一听他透漏这个意思,立马就一口回绝了,然后,他向萧嵩举荐了韩休,后来萧嵩举荐上去,果然韩休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
到了五月份,当今陛下意欲让王丘改任御史大夫,王丘再次固辞,陛下不解,王丘便找了个借口,推说自己身体不好,硬生生的把一次升官的机会又给推辞掉了,然后,这才轮到李适之被拣拔进京,出任御史大夫一职。
只不过呢,王丘在地方上累积做了几任刺史,积累够了声望开始到长安做官的时候,李适之却是刚刚开始调任外地做刺史,因此两个人本是不认识的,李适之本次迁回长安,想要摆宴席请一请老朋友,自然也就不会想到要请王丘。但是等到开宴这一天,也不用请柬,人家王丘就带着儿子王殊彦过来了。
要说这事儿换了一般人都拉不下脸来,自己的官儿又不比对方低多少,甚至论起资历,自己比他还老资格呢,在陛下面前说话也话那个学子鼻子斥道:“你是谁家子弟,竟敢如此无理!”
那学子既然敢说开头那句话,就自然不是个怕事的,当即就冷笑着拍开他的手,不屑地道:“怎么着?戳中痛处了?明明知道自己尾巴短还不藏起来,有脸在这里指东画西的,我是谁家子弟管你屁事,莫非想罢了我们家的俸禄?你有那个本事么?”
那边贵族子弟们闻言可就真是齐齐的都火了,而学子们这边有了一个出头的,也一个个都不怕的站出来,于是几句话的功夫,两边足足几十号人,就在李家的前庭这里对峙上了,一时间谁都不肯后退半步。
这贵族子弟里自然也有不少都是在国子学里呆过的,而能进国子学的,赖好也得算是贵族子弟,所以,其实两边都通着气呢,不少人相互之间都是认识的,只不过当着这个局面,大家都是给双方的话把火拨弄起来了,自然也就没人会选在这个时候自不量力的站出来做个和事老。
偏偏这个时候最有资格做和事老的杨洄却是一副什么都没看见的摸样,站在那边跟王殊彦低声的说着什么,说话之间,那王殊彦不时的抬头往国子学学生和岑参这边看上一眼,然后就又低下头跟杨洄低语几句。
这个时候几十人的大动静,已经是惊动了周围不少人,不过大家也都是看着,两边都不怎么好惹,大家都觉得自己身份不够,所以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劝这个架。
这个时候站出来的,反而是岑参。
不过没等他把那番低声下气的话说完,已经给一个贵公子一把推开了。
国子学这边见状大怒,立刻就把岑参引以为自己人了,别看都是读书人,大家长安城里住惯了的,自小斗鸡走马的事儿都玩过,因此当即就有人撸胳膊挽袖子,眼看就是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这个时候,杨洄已经跟王殊彦并肩走了过来,看见这场面,他当即就是一声咳嗽,大声道:“做什么?不知道这里是李大人的家宴么?难道还要动武不成?”
这个话还是说给两边听的,但是接下来,他转过身子,右手指指点点之间,却是直接指着国子学这帮学子的鼻子训斥开了,“枉我费尽力气带了诸位进来,你们是进来打架的么?你们便是不给我杨洄面子,这里头便没有李大人几分面子么?”
然后,他负手在后,一副神气慷慨的模样,道:“谁要打,冲杨某来!”
他这话一出,虽然国子学这边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觉得杨洄这隐隐有些拉偏架的意思,不过他这话说的在理,大家即便是不看他面子,却到底是不好搅乱了人家李大人的家宴的,因此一时间倒真的是没人说话了,那撸胳膊挽袖子的,也甩甩胳膊整理好了衣裳。
这个时候,杨洄才满意的点点头,偷偷往人群里瞥了一眼,见那位佳人果然正瞧着自己呢,他就又笑笑,道:“这才对嘛!不过呢,我杨洄也不能说拉架就拉架,你们爱打,不是不成,但是咱们读书人出身,可不能耍拳头,要打,就斗诗!”
站出来说这番话之前,杨洄都算计好了。
国子学那里,可没听说有谁是能作好诗的,就算是岑参也加入那边,说实话还是不够看,因为自己这边只要随意拉一拉,光现场就能划拉到十来个进士。
大唐的进士啊,不光考策对,还是要考排律的。写不了一首好诗,可没资格中进士。所以,只要是进士出身的,拉过来跟国子学这帮人打擂台,那是稳胜不败的事儿。
因此说完这番话之后,杨洄扭过头去看看王殊彦,两人相望皆是一笑。
国子学的学子们这边闻言,大家都是忍不住面面相觑,有人眼尖,早就看见了那帮贵公子们的旁边站着好几位前几科的进士呢,跨马游街的时候大家见过,后来圈子里有所往来,甚至还冲人家请益过的,这要比,怎么比得过?
而这个时候岑参扭头看看两边,是进退两难。
从本心来讲,他自然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出一把风头的,但是他又知道,自己是绝对不可以站在这帮公子哥们的头上出风头的……直到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李家大公子李过才慌忙赶了过来,他过来见事情已经平息,转头问了杨洄几句,得知了事情处理的过程,见是双方要斗文,比作诗,这就立马兴奋起来了,他老子李适之是有诗才的,他作为长子,虽然水平一般,可是自来就喜欢这种斗诗的场面,因此当即就很兴奋的道:“既要斗诗,那怎么都得算我一个!”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