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二百六十九章:有缘千里来相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韩世忠与完颜兀术两人在黄天荡死磕不放,而岳飞也开始率领他的岳家军,向建康府的金兵发起了猛攻。

    是的,金兵的主力部队已经跟从完颜兀术从水路撤退。但是,在江南地区,还是有一些后手被留了下来,作为下次再次进攻南宋的根据地,而建康府就是完颜兀术这个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为长江流域的一个重镇,建康府扼守着整个长江下游地区,进可攻退可守。

    假如能够在江南地区保留有这个据点,就象把一根铁钉钉在建炎小朝廷的脖子上,随时可以收取高宗小皇帝的性命。

    因此,完颜兀术不但在建康府派驻重兵,还大兴土木,在城东北的钟山、城南的雨花台构筑大寨,开凿了两道护城河,并在山上挖洞,修建防御工事。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八:自常润来者皆云:虏於蒋山雨花台两处各大寨抱城开河两道以护之及穴山作小洞子以为避暑之地陆增城垒水造战船而采石金人已渡复回者累累不绝今。

    建炎小朝廷在温州府慢慢稳定了下来。

    可能是经历的事情多了,人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高宗皇帝如今处理公务比以往靠谱多了。

    高宗皇帝上岸后颁布的第一个军令就是进攻:把张俊任命为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诸将并受节度”,全权负责收复建康事宜。

    卑怯的张俊宁肯任由国人的切齿唾骂。也不敢向建康前进一步。

    为了对朝廷有所交代。张俊给身在宜兴的岳飞发了一道军令。把收复建康府的任务全权委托给了岳家军。

    岳家军如今的编制还是属于下三军---地方禁军。这一点,从岳飞给建炎朝廷所呈请的第一份奏折上可以得到证明:

    《鄂国金佗粹编》卷十九。建康捷报申省状:“武德大夫、英州刺史御营使下统制岳飞状申:照对飞自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起离建康府,至广德军界,与金贼六次见阵……”

    武德大夫、英州刺史这个头衔,还是当初在开封府南薰门前,岳飞一刀惊退王善后,杜充给岳飞调升的官职。

    因为在高宗皇帝给张俊的圣旨中,有“诸将并受节度”这样的字眼。所以由张俊下令让岳飞单独去收复建康,在礼制上也不算逾越。

    不过张俊没有想到,正因为他的胆小怕事和裹足不前,让岳飞能够趁机迅速冒头,跻身南宋朝的明了南宋人民对于金兵的那种刻骨的仇恨,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峰。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此对清水亭的不知名守将表示欣赏: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非常敬业的守将。

    清水亭被夜袭攻破,这位守将并没有带领手下的残部逃回建康府,因为这样会直接把追兵引导建康府来,打建康府一个措手不及,会误了大事。

    因此。这个守将和剩下的士兵们一起往东逃跑。

    在历史记录中可以发现:除恶务尽、痛打落水狗一直都是岳家军的优良传统。而这一次仅仅是个开端。

    接下来,岳飞带着部分兄弟和兵马,对清水亭的残兵穷追不放。

    双方你追我赶的,最后来到了一处地方。

    有一个本地的士兵跑过来对岳飞说,这处地方叫“老鹳口”

    这个士兵的话还没有说完,岳飞在马背上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位老朋友正好朝着这个方向慢慢走过来。

    这位老朋友就是金兵的主帅---完颜兀术。

    果然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岳飞随后又发现,完颜兀术的身后,密密麻麻的好多金兵;以自己身边这些少得可怜的兵力,很难把老朋友给招呼好。

    于是乎,岳飞带领兄弟们扭头就走。另外寻觅地方来招呼完颜兀术,以略尽朋友之道、地主之谊。

    完颜兀术被韩世忠先后两次“关门打狗”。被困在了小小的黄天荡里,其中的惨况,真的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金兵惨了,十万大军都坐在一个个小舢板上,即便是最大的指挥舰,也不过是条大点的商用船。

    想冲出去,刚刚还被压着打,一路压进了烂泥潭,拿什么冲;想上岸,周围全是淤泥,别说穿着盔甲骑着马,就算脱光了去爬,也得陷进去。

    金军惊惧交集,束手无策,堵在荡口的韩世忠也有点挠头。

    截止到这里,韩世忠做得堪称完美,之前的惑敌、斩首、激战、压制,每一步都做得太漂亮了,可是这最后一击却打不出去。

    一来,黄天荡河道浅,大船进不去。

    二来:八千对十万,人数实在太悬殊了。虽然之前一战斩杀了一小部分的金兵,但从现场看,金兵少说还有七八万人。真要逼急了,鱼或许还没死透,他这张网就会被挣破。

    当此时,韩世忠非常镇定。他清楚自己的优势无可动摇,那么就耗下去,让惊惧、饥饿、疲劳拖垮金军,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时,才全面出击。

    对于韩世忠的心思,完颜兀术当然知道,可他没办法。

    靠身边的力量已经彻底没有办法自救,所以完颜兀术选择等,等长江北岸的金军知道战报,派水军前来营救。

    双方就这样耗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一连四十多天,没有任何改变。

    金兵方面没有动静是可以理解,毕竟是在宋军控制的水域,消息传不出去很正常;就算知道消息,组织水军来助战也得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可是宋朝一方呢?此时距离高宗小皇帝上岸已经两个多月了,为什么没派人来帮韩世忠一把?

    这个问题很是折磨人,让人越想越来气。

    宋朝没船?当然不是。起码高宗皇帝出海避难时所乘坐的那些大船如今还没派上用场,正安静地停泊在温州的码头上。

    宋朝没兵?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就算不连小皇帝的御林军,单是刘光世和张俊两人手上的兵马相加,少说也有三四万。

    很明显,这又是宋史中的一桩悬案!

    。(未完待续。。)

    ps:谢谢zhuxyhh01大大、ve2003大大、错花心大大、hans2006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