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进浩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同治八年六月初十。

    京师正阳门东的兵部街,由南口来了一骑快马,听那辔铃叮当响,纵马京城毫无缓意,便知道绝对是外省的折差到了。果然,那骑快马越过兵部衙门,直奔各省驻京提塘官的公所,也不知道惊醒了多少正在午睡正酣的人。

    到了门前,马背上骑手猛的把马一勒,唏律律一声长嘶,马上那人跳落下来,两脚占地的瞬间,腿筋一软整人差点滚到地上去。来人挣扎着直起身,踉踉跄跄走了两步,还未踏进门槛,一歪身又要倒了下去。双腿真的是无力了!

    公所里的人认得他,是西北来的折差,姓何,还是个把总的小官。

    一看这样酷烈的天气,长途奔驰,人已瘫倒,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抬了进去,一面撬开牙关送了半碗凉水进肚,一面把折包从他的汗水湿透了的背上解下来。

    新疆甘陕三省的提塘官拆开包裹,照例看了一看勘合文簿,然后顺手一揭,看到油纸包外的传票,不由得大吃一惊。传票上盖着陕甘总督的大印,写明是陕甘总督杨岳斌会衔由西安拜发。

    这是怎么回事?总督甘陕军事的是多隆阿啊,杨岳斌虽是堂堂总督大人,也只是随在多隆阿手下打打下手。

    近年来甘陕的紧急公文全出自多隆阿之手!

    文簿上面的日期是六月初六,用核桃大的字特别批明:“六百里加紧飞奏。”

    提塘官惊呼失声,喊道:“莫不是多帅出事了?”

    这一喊后,提塘官顾不得别省围过来询问的提塘官,就匆匆穿戴整齐。出门上马。往西而去。照规矩,紧急军报要递外奏事处,转内奏事处,径上御前。这样层层转折,奏折到宫内两宫太后手中的时候已经临到黄昏了。

    “多隆阿率军攻甘肃肃州。击鼓督阵,大军强攻,己为鸟枪所中,属军群情激愤,拼死力战,二日克敌。斩贼首马文禄、马化龙、白彦虎三人,贼将数十,暴军万多,肃州城夷平……”

    慈安太后立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多隆阿是满人里绝如此小心谨慎,对方乃是真正被逼出来的!米尼式步枪的射程与精度绝非浩罕军手中的燧发火枪所能比。那些没有经历过狙击战的浩罕军士兵,这短短几天内就非常精确的探明了米尼式步枪的有效射程。他们可是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完全用军官和观察哨士兵的生命一点一点了解了对手的有效射程。

    “这帮兔崽子学得倒挺快,现在都不穿的花里胡哨了。”

    随在胡文光身边的几名新入狙击部队的士兵都举枪四下张望,试图寻找一两个可供他们练手的目标,可惜却未曾如愿。他们的任务是在胡文光观察敌情的时候保护其安全,但如果有机会的话,发挥一下自己狙击手的本职工作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浩罕军如今已经聪明了许多,到前线的军官再也不打扮的如他们原先那种非常显眼的样子了。现狙击部队的狙击手们已经很难再轻轻松松找到新目标了。

    ——自从一开始的那次大打出手后,浩罕军企图速战速决的愿望是彻底破灭,双方就陷入了胶着状态。

    董福祥手下兵力不多,一边要弹压城内的浩罕人,另一边要防守整个城池,可用来进攻的兵力并不多。更重要的是,小四千人的士兵里,真正能来打硬仗的只有寥寥的一些。

    董军中一半人都不占到,阿布都力的步兵大队一样是不咋地,叶尔羌等地的义民武装就更不用多少了。这些部队若团聚在秦军身边,那威力相当不俗,可要是没有了核心战斗力站台,要他们自己攻杀战,野战能力着实堪忧。

    也正是因为这,董福祥之前一战中始终固守安集延不出,靠着城墙防护,利用步枪优势,轻易地收割了浩罕军上千条性命。

    眼下所谓的胶着状态,只是董福祥无力进攻,浩罕军不想强攻。

    他们招惹来清军,原因可全是英俄的怂恿。现在清军的报复来了,英俄必须给一个说法,给一个交代。

    而且浩罕这边也清楚,援军大败了,清军追着屁股杀到了安集延,可以预见的——喀什新城肯定是完蛋了。也就是说英俄两边的人至少有一些落进了清军手中。以英俄两国的蛮横霸道,这真的是必须讨要的。如此,浩罕真正收复安集延的时机,不是现在,而是要等英俄的插手。

    眼下浩罕一方是多方筹措部队,汇聚到安集延。两边彼此互派小股部队不断的侦查,渗透,骚扰,以及冷枪冷炮……总之就是一直保持着绞杀状态。可不是大家各自守着己方营地一动不动,安分守己。

    前日,浩罕军仗着人多势众,并且熟悉当地的地形,一度派出兵力绕到安集延城周边各处,要从城防的的薄弱点突袭切入。但董福祥那头不死守城墙,而是有针对性的将对手放进来一部分,然后群枪、手榴弹击毙。对于有了米尼式步枪和手榴弹等热兵器的董军来说,消灭对手他们从来不需要跟对方拼人数和体力。无论对方有多少人,只要是适合的地形,子弹手榴弹面前,下场都是一样。

    连续两次被打的全军覆没之后,浩罕军再也不玩这种把戏了。(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