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 第二百二十一章 以此子之名望,不可不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大人,契利克跟阿拉木图的联系频率越来越急了。```”继续吊着一只臂膀的魏明掀开帐帘,大步的走了进帐。满身的风雪,脑后下垂的辫子都成了一支冰棍,却是丝毫不觉得寒苦,而是满脸都带着笑。

    考夫曼这么急切的联系阿拉木图,最近数日已经到了每两天一波,虽然书信用的是密语,派出来的哥萨克骑兵也全是死硬分子,宁死不投降的货色。但是征伐军就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肯定是契利克缺粮了。

    有意的放开几个,让他们把消息送到阿拉木图。刘暹能做的就只有祈祷契利克镇的俄军先南疆战局大变之前,吃光自己手中的最后一粒粮食。

    张忠奎的书信,近些日子是一日接着一日的送到。因为张忠奎是每天一封的往刘暹这里发派。喀什老城的局势很不好,算上十天推缓期,可能现在的喀什老城都落到俄军的手里了。

    张忠奎已经在集结苦力修固喀什新城,准备在老城丢失后,继续固守新城,抵挡俄军的进攻。同时也做好了坚壁清野的准备,所有的百姓,不管是满汉,还是当地土著,一律往英吉沙尔迁移,乃至将左右的阿巴特和塔什巴里克两座大城都放弃了。

    南疆战局厮杀到现在,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张忠奎完全不晓得对面的俄军手头还有多少力量。他不是刘暹,有虚拟地图。张忠奎看到的只是俄军一波又一波的冲锋,看到的是无穷无尽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力量。他所做的准备和打算只能从最坏的结果出发——

    老城守不住。新城也危险。但为了给迁移百姓和固化英吉沙尔争取时间,他只能率残兵守卫新城。而位于喀什老城东北和东南方的阿巴特、塔什巴里克两座喀什噶尔的大城,都也顾不及了。

    如果契利克镇还向半个月前表现得那么平静。刘暹就已经赶去南疆了。但两边战局变化的契机似乎都赶在一块了,喀什老城那里正吆喝着‘要守不住了’,‘要守不住了’,考夫曼这边也吆喝起‘没粮食了’,‘没粮食了’。一下子就绊住了刘暹的腿脚,让他不敢南下。

    ……

    “轰——”

    一枚开花弹落在了街边的一幢房屋上,爆炸声掀飞了整个房的,能与他一吐为快的人只有奕譞。

    因为奕譞是掌兵的人,这个慈禧的妹夫显然得慈禧的信任,辛酉政变之后,依次被授了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至今年,在军事这一块上根深蒂固。一些消息也瞒不过他。

    比如早在年中刘暹上奏说自己兵力不足,要求从汉中抽调部分旧部北上甘陕,经哈密、巴里坤进攻古城,与他将要派出的北上军兵东西夹击妥明军。但是北京不允。

    为什么呢?

    因为北京不想让刘暹全得平定新疆的大功。甘陕的多军对比起征伐军来才更是北京的嫡系。

    同时多军里头也异口同声的反对秦军经过甘陕。说甘陕战乱多年,民生凋零,难以担负秦军补给。这是睁着眼说瞎话,多军人马三四万,不比秦军人数多的多?军纪更是不能跟秦军相媲美。

    一句话说到底,还是眼红刘暹立功。再由,甘陕距离新疆甚近,多军里头的一些军头也不未尝没有去北疆捞一笔功劳的意思。

    这当初就是多隆阿制定下的策略——扫平甘陕,平定北疆。不让刘暹专美于前。只因为多隆阿突然受创,而给耽搁了。

    至于到现在了为什么还不见多军有出关的迹象,那还不简单,没有开拔费啊,没有加钱响啊,没有粮食和后勤补给啊。

    扯皮的事,多着呢。

    刘暹见走北疆不成,就只能调集部分军队走这两年多来的旧道——青海,再入南疆。结果现在了,才走到西宁。

    如果按北疆线路走,后调的那部分秦军即使回合不了古城的董福祥军,也能大大减轻董福祥军的压力,也就给了刘暹抽调兵力的空间。

    现在南疆败阵,俄国人谈判桌上猛的硬朗了起来。北京方面说是自作孽也不为过。

    奕譞当然知道其中的内幕,更知道这中间还有自己大姨子的身影。说到底还是满清对汉人大员兵权的防范、警惕是根深蒂固的。

    “六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现在谈判上是有所不利了,但刘暹名头也有所挫败,这未尝不也是一件好事。”

    “中俄之战早晚有个结束,刘暹早晚要调回内地。以此子之名望,不可不防啊……”(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