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左宗棠的疲惫
周德润今年四十岁,字生霖,广西桂林人。刘暹要修的桂钦铁路,正好从他家穿过。这让身为政治倾向的周德润如何忍得住?刘暹这简直是坐在他的头上拉屎,欺人太甚!
当即一封奏折递了上去。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君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
再有同属保守派的张家骧、张楷、刘锡鸿等官员。这些把‘圣人言’当做一切的腐儒,把铁路说成是外国的“奇技y巧”,不值得提倡,攻击铁路有“三弊”、“九不利”、“不可行者八”、“有害者九”,好不厉害。甚至于这些人还把修建铁路与中国传统的风水之说联系在一起,别有用心地说如果允许在中国建造铁路,必将导致“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还别说,这影响力可是巨大。
其中的通政司参议刘锡鸿因曾作为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手出使欧洲,有实地考察欧洲的经历,因此他的《罢议铁路折》在朝野之间造成了极大地风波。
滔天的波涛已经从北面卷起,只得着越南之战有了结果,就会倾淘刷下。这些事情广西的中低层地方官很多还不知道,他们没有引线牵到北京去,就是刘暹这,若不是张守岱在,也不会知道的那么详尽,甚至连一些奏折的内容都给整体抄录送到了他手。若是只靠着他设立的军情处北京站,能够联系的那些小官和八旗子弟,得到的只能是朝堂议论的结果和民间舆论的倒向,真正的实情细节完全无从得知。
周德润四书五经学的极棒。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后,先选庶吉士,然后历任国史馆总篡、实录馆篡修、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学土和詹事府少詹事等职,可谓是官职清贵之极。为清流之中的后起之秀,跟刘锡鸿等素有联系。
这个人相当有操守,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是一个中国传统式的正人君子。但是这种人对洋务的防拒又是那样的激烈。也让刘暹对清流们的看法变得更加恶劣了。
……
“愚蠢!”左宗棠放下了手中的信纸,脸上挂着一抹他‘今世之亮’所特有的傲然与嘲弄。
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战场上洋人的火器却也能以一人之兵敌大清数百之兵!
何其的愚蠢啊。中国就毁在这群人手里!
操办福建船政,持着‘御敌与外海之上’的左宗棠,愤怒,但有那么的无力。
“告诉船政局,今后用铁,尽购桂铁。”力所能及的支持,左宗棠以此来向全天下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刘元渡已经在柳州建起了机器缫丝厂,告诉雪岩,让他看着办。”
没有了出关西征,胡雪岩依旧是楚军的钱袋子。大清国第一红这短短时间内炮台如何修筑,只说炮台需要建立多少座,才能抵挡住法军舰炮的轰击啊?
所以刘暹干脆放弃了港口区,而专门守备内陆——煤矿区。
顺化城下。
一千多法军连带着五千伪军从远到近,逐渐出现在越南人的眼中。自从战争正式爆发之后,越南官军一败再败。即使黄继炎带领的新军在战斗中表现的确实挺不错,在两场秦军式的堑壕战中给法军带来了超过三百人的阵亡,远远超过了上一场战争的战果,但新军还是败了。
顺化已经联系不到黄继炎了,只知道在奠盘之战后,全军大溃,向西面逃去。
现在顺化城能够依靠的只有武仲平部的新军。这是一支人数军械不逊于黄继炎的新军部队,但是内中的新兵太多,比起黄继炎部的战斗力,完全是儿孙辈。
武仲平唯一比黄继炎有优势的就是顺化城的城防,以及北方刘暹给他的允诺。
“传我军令,敢妄自退却者,斩立决——”武仲平杀气凛然。
嗣德帝走了,带着王室和大臣们逃去广治。顺化城里武仲平现在最大,完全军队掌控下的局势,说话更管用。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