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 第六百八十四章 被参观的李鸿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李鸿章神经很有韧性,为人也确实老而弥坚!没被突如其来的噩耗给搞崩溃了。

    他一边是心疼自己的老妻,两人已经陪伴着走过三四年了。李鸿章的原配夫人是周氏,并没有为他留下一儿半女,否则李鸿章也不会去抱自家六弟的儿子来养了。咸丰十一年的时候周氏病逝,李鸿章隔了一年,纳太湖望族、进士赵昀之女赵小莲为继室,两年后赵小莲为他生下了嫡子李经述,不久又生了嫡女李经璹,小字菊藕,人多称其李菊藕。嫁给张佩纶的那个。

    李鸿章从内心里讲是感激赵小莲的,可赵小莲发病发的真不是时候。要是选妃能尘埃落定,也就是了。可要是赵小莲撑不到那个时候,李鸿章的孙女等若是自动出局了。

    赵小莲再是继室,也是李经方的嫡母、长辈。赵氏病逝,李经方就要跟着丁忧服孝,下面的孙子孙女也要跟着带孝的。那里还能参与皇室的选妃呢。

    李鸿章也是七十岁的人了,老妻重病,孙女前途大败,儿孙仕途遇挫,这些压力压得他是直直的喘不过起来,最终也是一病不能起了。

    李鸿章是真的病了,所以接见也是挑人的,官太小的就干脆拒绝接见。放人到前堂坐一坐,有儿子代为喝杯茶,说两句客套话,也就是了。本系的重要成员是他想见的,自然被允许入内。不过,在那之前,他还是要先见一些他不得不见的人。

    比如,张守炎就派了儿子先期来探病。张守炎与李鸿章也就是个点头之交,关系平淡得比白开水还清,甚至还有些互瞧着不顺眼。张守炎自己不来,派来的却是长子张树桢。张树桢出身侍从室,现在已经是内阁秘书处的科长,看似官不大,却是正三品的:“老大人何必担忧,想是连日奔波劳累所致。又值隆冬,天气也不好。您静养些日子也就是了。”

    两人这不怎么长的说话时间里,李鸿章已经咳嗽了两三回了。张树桢就跟小孩儿坐不住了似的,屁股在椅子上来回移磨了两下,觉得真心不能再待了。不管李鸿章的这场病是因为出了什么幺蛾子,反正他是不好奇的。面上略带懊恼:“是晚辈打扰您了,看您老没有大毛病,我也好回去向家父复命,好叫家父不要太过牵挂。”

    李鸿章实际上也没心情留他联络感情:“已经到了年底,朝中事物众多,正是忙碌的时候。老朽却抱病在家,真的甚感汗颜。代我向首辅大人问好。”

    张树桢不敢说:“朝中之事,自由安排。老大人只管安心将养。”这样说的话,就跟挤兑李鸿章一样。他只能弯腰一施礼,老老实实的说:“小子会替家父转告。老大人请安息,晚辈告退了。”

    李鸿章在张树桢退下后叹了一口气,张家人才济济,后继有人啊。李家,一个月前看似还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现在……

    李鸿章叹口气:“今儿还有谁?”

    李经方偷看一眼他的脸色,咽咽唾沫:“还有……翁安孙,代他祖父来看您了。”

    “哼。是看我是不是要死了吧?”翁字一入耳,李鸿章脑筋里的警报雷达就立刻拉响了最高级别的警笛,声音阴恻恻的,听得李经方不由得一缩头。自家人跟翁家的仇,这辈子是不用想着化解了。

    “还愣着干什么?请他进来啊!”李鸿章坚持着挺起了身子,李经方连忙在他背后床头塞上了枕头和靠背。

    翁安孙是翁曾翰的大儿子,咸丰年间的人,现在也步入中年了。他老子翁曾翰是翁同龢三哥翁同爵的三儿子,道光十七年的人,只比翁同龢小八岁,但因为是翁家兄弟中年岁最小的侄子了,没有后的翁同龢就过继了翁曾翰为子。

    后来翁同爵病逝,翁曾翰回籍处理生父翁同爵丧葬之事,事后途径淮安感染伤寒,以至于不幸早逝。所以翁安孙跟着翁同龢的时间更长一些,面上一团和气,像极了他那个道貌岸然的祖父大人。当然这是李鸿章说的,腹诽完毕,他还要作慈祥长者状:“还要你跑一趟啊!你祖父还好么?”三十多岁的人了,连个官身都没有,翁家也是要败的底子。李鸿章内心里继续诅咒着。

    而翁安孙呢?这时正紧张的看着李鸿章的面容。这老头儿看着像是真有病啊,自己要不要立刻去通知六叔【翁曾桂,翁同书的三子】。要是这老李头真的死了,六叔肯定会高兴地放上三天的炮仗!但面子上翁安孙还要口不对心地关切道:“老大人怎地如此消瘦了?”

    那声音和做作假的很。李鸿章这会儿没心情跟他计较。长年的条件反射下来,让他在面对翁家一派人的时候恢复了一些战斗力,没有放任自己的情绪继续焦恼、无措下去。打起精神与翁安孙周旋:“上了年纪了,就是这样。你祖父的身子如何了?说来我是有好些日子没见着他了,别跟我似的也病了。这都要到年底了,朝中的事情大把大把的,这时候病了可不好。”

    “劳您挂念。我祖父大人身体安健着呢,还能为朝廷效力。倒是老大人您,要好好安养啊。这朝中的事儿多,少了谁,也不能少了次辅大人您啊。您可得宽心安养,早些儿好了才成。”

    一来一往,明讥暗讽,却都不能说破了。无趣的很。在李鸿章又咳嗽了两回之后,翁安孙也无聊地告辞了。

    接着,一些碍于情面的人也来了。探病也是有讲究的,李家见的人也是按照一定顺序排的。先亲后疏,先尊后卑。李鸿章这回要用着一副病容把一切都给打发了,可以想得出来,来日,不,用不着来日。只今天下午和晚上,李鸿章大病的消息就能传遍整个北京,甚至通过电报传到更远的地方……(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