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地主 - 第4章 欠拍的黄瓜
黄瓜原本也称胡瓜,与许多其它胡字头的果蔬一样,黄瓜也不是中原土产,这是西汉之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胡种,因此称为胡瓜。
胡瓜、胡萝卜、胡茄、胡椒、胡桃、胡豆、胡蒜、胡荽等胡字系列的果蔬基本上都是汉代时从西域传入中原,此外还有西瓜、石榴、苜蓿、葡萄等。
黄瓜最初引入中原时就叫胡瓜,不过到了五胡乱华之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于是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胡瓜改为黄瓜,从此沿用至今。
到如今大唐之时,黄瓜也算的上是一种寻常蔬菜,既是蔬菜,也可算是水果。不过这是夏令时节的作物,都是夏季上市。也只有皇家宫廷和一些豪门大户才会用温室在冬季种植一些绿菜。
冬天里温室种点果蔬可不容易,要吃上一根新鲜的黄瓜,成本可不低。
李逍看着自己空间灵土上的那几排黄瓜架子,一个生财之道冒上心头。
反季节蔬菜到了后世,那也是极受欢迎的,当季里很便宜的果蔬,反季节上市,就能卖出几倍甚至是十倍的价格,种植成本虽高,但利润也高。
眼下李家的情况很窘迫,祖宅和商铺、田产、钱财都被张家夺去了,李逍刚回来,也不能冒然就去硬拼张家,这个须从长计议。特别是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安置下他们这一行人,还得照顾好李贞赵婉等。
天气越来越冷,就那几间茅草屋可摭不了风避不了寒。
缸里没粮,床上没绵,这寒冬腊月的怎么撑过去。
蓝桥乡虽然说是处于秦岭山中,是个小地方,但这里因为是进出关中的要道之一,因此往来经过的人多,而且很多过路的都是官宦、商旅,镇子虽小,但消费能力却是不低的。
若是在寻常小山村,就算有黄瓜,也难卖的出去,有产品没市场。但是在这里,李逍相信能够挣到第一桶金。
伸手从碧绿的藤叶中摘下一根黄瓜。
碧绿的黄瓜如玉,说黄瓜倒不如说是小青瓜。刚摘下来的黄瓜青翠欲滴,还带着小尖刺,一头还长安城里不是贵族之家里都有温室,冬天里种果蔬绿菜,想不到东边也有啊。不过就这几根黄瓜,怕是也卖不了多少钱。”
李逍笑笑。
“不止这几根,我买了有上千斤呢,这几根是我拿来给你们偿偿鲜的。走,我一会给你们做个拍黄瓜吃。”
拍黄瓜还是没有做成。
因为婉娘的厨房非常简陋,一个陶罐当锅,几只木头的碗,几双竹筷,然后就没有其它什么了。
更别说调味料这些,连油都没,只有一个小盐罐,里面有大约一二两左右的盐巴,不是白白的盐,而是那种又粗又黑的盐粒,李逍甚至怀疑那究竟是不是盐。
没有酱油没有醋,更别说其它调味料。
拍黄瓜做为一道家常凉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而且做起来也方便。
李逍以前就时常做个拍黄瓜,做起来简单方便,却又美味可口,还有开胃去火的功效。
一根黄瓜,一点香菜一点料酒,加点陈醋、酱油,弄点蒜米和辣椒,再放点麻油,材料简单,做法也不难,把黄瓜拍碎,再切块,然后就是加各种调味料凉拌就好了。
可婉娘这里啥都没有,黄瓜虽然有了,但光有黄瓜也做不成拍黄瓜啊。起码得有醋啊!
醋都没,这拍黄瓜真做不了。
最后李逍干脆把黄瓜简单的切片,就当是个黄瓜果盘。
“大家偿偿,这可是冬天里的小黄瓜,非常难得。”
赵大夫夹了一块黄瓜尝了尝。
“嗯,不错,清脆爽口,想不到这季节里居然还有这么清脆的黄瓜,甚至比夏季里当季的黄瓜还要好吃,爽,脆,甜!”
赵婉吃起来就比较斯文,她本来还不好意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吃,耐不住李逍的劝,才夹了一筷子送到嘴边,还不忘记抬起袖口掩住嘴,小口的吃了起来。
看到她柳眉一扬,眼睛带笑的样子,李逍也笑了。
李贞吃起东西来也很秀气,不过在哥哥面前倒没有那么的害羞,吃了一片后赞不绝口。
不大的屋里,站满了人。
大家你一筷子我一筷子,都来夹黄瓜吃。
吃过的都赞不绝口,似乎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围在火炉边上吃一块爽脆冰甜的黄瓜,是无上的美味。
“赵伯,你说这黄瓜拿到蓝溪街上去卖,会有人买吗,能卖到钱吗?”李逍问。
赵大夫捋着山羊胡子,“这黄瓜拿去卖,肯定有人买,不过我建议最好是送到酒楼去卖,其实你们有马,愿意跑一趟的话,送到长安的酒楼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蓝桥到蓝田县四十里,到长安也不过八十里。没有马,往返一趟比较远,但有马的话,一天倒是能够来回。
“赵伯,我也是这样想的,这黄瓜若是卖给普通百姓,价高了大家买不起,价低了不划算。所以还是卖给酒楼和大户人家才划算,我手上有一千斤左右的黄瓜,赵伯以为卖多少钱一斤合适呢?”
赵伯捋着胡须,“我看这些黄瓜大小都差不多一根,每根都有一斤左右,干脆也不要论斤称重卖,直接按根卖,也不叫黄瓜,换个名字,就叫碧玉青瓜,每根卖个两文钱。”
“一根才卖两文钱?太便宜了吧,我这可不是一般的黄瓜啊!”李逍对于一斤两文这个定价有些不同意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