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 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569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有的是想搏一搏。

    有的就是按规矩来。

    原身便是被她父亲上献给帝乙的,因为容貌不错,所以原身在后宫当中的地位也还算可以,虽然不至于特别的霸道,但也没什么人欺负,同时还顺利的生了两个孩子。

    那两个孩子便是子启和子衍。

    正好帝后无子病亡,后宫其他嫔妾生下来的孩子都没有长子子启来的聪慧,帝乙为了让子启继位的名正言顺一些,所以,特地把原身升格为帝后,因此,原身之所以能够成为帝后,那完全是母凭子贵。

    本来如果只这样的话。

    那就没后面那些事了。

    可是谁知道,原身在成为帝后之后竟然又怀上了一胎,并且生下了子受,这下子麻烦事就来了,根据祖宗规定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看。

    后出生的子受。

    才是最符合宗法的继承人。

    朝堂上的矛盾就因此而来。

    帝乙本身是有点喜欢子启,并且想让他继位的,这一点通过子启的名字也能看得出来,子启子启。

    他名字叫启啊。

    启意味着什么?

    夏朝虽然是大禹创建,但是真正名义上的第一个帝王,是夏启。

    这本身就是帝王之名。

    帝乙给自己的长子起这样一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可谓不言而喻。

    但是现在有祖宗宗法在。

    即使他想,那也难以对抗朝堂当中绝大多数的大臣,和贵族们。

    三公大臣只有太尹跟他站在一起,其他两个,都是持反对意见。

    朝中其他百辟百官。

    也是站宗法那头的比较多。

    帝乙的弟弟,太师比干也站在他的对立面,支持尊重祖宗宗法。

    现在的僵持就是因为这。

    至于原身的愿望。

    原身是死后以商朝残存国运为祭,请求获得帮助的,所以原身的愿望跟哪个孩子称帝没关系,她只是看到周朝成立之后的礼法越来越严苛,对她们女性越来越不公正。

    所以这才以国运为祭。

    希望殷商不要灭亡。

    希望从此之后,女子依旧能够成为贵族,依旧能够以妇和女为贵族的称号,不用成为男性的附庸。

    殷商是很奇特的一个朝代。

    这个时代女性可以当官。

    也可以成为贵族。

    贵族的女儿可以被封为x女。

    这个x可以是官位。

    也可以是封地。

    帝王的妻妾也可以封妇。

    称妇x,这个x可以是名字,也可以是官位,甚至可以说是封地。

    封妇的女子不仅可以有士兵。

    可以带军打仗。

    甚至还可以主持国家祭祀。

    比如妇好,她就是代表人物。

    国家大事,在祀在戎。

    什么意思?

    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

    一个是祭祀。

    还有一个是打仗。

    而封妇的女子可以祭祀可以打仗,这无疑使得她们拥有极崇高的地位,不逊色于真正的帝王多少。

    因此,殷商年间是除上古母氏社会之外,女性地位最为崇高的古代社会时期,女性不但拥有军事权力,同时还掌握祖宗祭祀和神权。

    很多时候帝后除了是帝后。

    本身还是宗殿神庙大祭司。

    所以原身有这愿望也算正常。

    第895章 殷商子受帝太后(2)

    “这么看来,最急需解决的反倒是增加殷商实力和对付周西伯势力。

    周西伯姬昌,姬季历之子……

    商和周也能算是世仇了。

    还真是前人养虎为患啊!”

    通过原身记忆,乔木很轻松就理出了殷商和周之间的恩怨关系。

    最开始,商和周是并立部落。

    就是说他们没有谁统帅谁。

    彼此是平等的。

    但是,商人在掌握了青铜技术之后,就开始对周围大小部落进行征伐,作为祖先就是以农耕起家的后稷后代创建的周部落,本身也的确更加精通农耕,而不是征战和冶制青铜,所以很快就被商人打败。

    成为商部落的附庸。

    并且为商部落所利用,为商部落冲锋陷阵,攻打其他部落,正因如此,周部落很快就获得了商部落的信任,获得了部分冶炼知识,同时还得到了商部落的庇护和分封。

    在商部落将周围其他大小部落或收复或消灭之后,作为功臣之一的周部落,不但得到了很多好处和一些封地,本身部落范围也扩大了不少,同时在之后的时间里,在商部落的庇护之下发展了很长时间。

    姬季历继位后,发展农业,推行仁义,使得他统治的周部落变得越来越强大,西边的很多诸侯都归顺于他,同时他还跟商部落的贵族联姻,娶了太任为妻子,吸收商部落的知识文化,增加自己的实力。

    至于知识文化哪来的?

    当然是太任带过去的。

    作为女性贵族,太任某些方面可能会略逊于男性贵族,但是在知识体量方面,主管祭祀的女性贵族是要超过不怎么爱学习的男性的。

    除了这些,姬季历还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等到商部落的领袖发现不妥的时候,他已经将周部落周围的戎狄部落基本都消灭干净,实力大涨。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功高盖主。

    做小弟的,功劳比老大还要牛叉,军事实力也快赶上老大了,做老大的怎么能不担心,那必须得鸡蛋里挑骨头,想办法挑刺,就算实在挑不出刺,那也得无中生有的造出一些问题来挑,打压打压他们。

    于是,帝文丁便借着一次朝贡的机会,找了个理由把姬季历囚禁起来,并且污蔑他杀了自己父亲。

    就是说他杀了先帝武乙。

    武乙是文丁的父亲。

    帝乙的爷爷,子受的太爷爷。

    传说他是用箭射天。

    被雷劈死的。

    但实际上,他是被神权祭祀团体谋害的,因为他在位时一直都在极力的削弱祭祀神权,增强王权。

    并且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祭祀团体实在受不了了,所以就把他弄死了,并且借着他的死顺带着又重新稳固了一下神权地位。

    文丁无力向祭祀团体复仇。

    所以就索性以他父亲的死,将可能威胁商未来统治地位的姬季历囚禁在殷都,并且令他绝食而死。

    至于是绝食还是被饿死的。

    这就不太好说了。

    反正官面上是绝食而死。

    在季历死后没多久,文丁也死了,同时殷都附近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灾害,实力大损,同时东方还出现了叛乱,但这时候周的实力却没怎么损失,帝乙出于担心东西两面受敌,最终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姬季历的死是他父亲的错,并且把他父亲的小女儿嫁给姬昌,缓解矛盾。

    这便是周易里的帝乙归妹。

    同时也被记载了《诗经·大雅·大明》篇中,创造出了天作之合这个词:“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

    可是,这只是政治联姻罢了。

    帝乙需要暂时稳定周部落。

    姬昌也因为实力不够,并没有把握灭掉商部落,所以只能示好。

    希望积蓄力量,静待日后。

    杀父之仇可没那么容易平息。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