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 - 第十六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
出师不利,君子军开始第一次正式训练的当天晚上,刚组建仅一天时间的君子军就出现了第一个逃兵,这个逃兵也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被陶应点名担任亲兵的林清。逃走时,林清还用娟秀的笔迹在墙上留下了一行字——无聊!懒得陪你这个书呆子玩了!
成军仅一天就出现了逃兵,对于刚组建的君子军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好消息,本就不是十分很高的士气也多少受到了影响,从来就没看好过君子军前景的陶应堂弟陶基更是垂头丧气,大叹君子军前途彻底无亮,又暗暗埋怨伯父害人,硬把自己塞到了这么一个没用的堂哥麾下,连累了自己的远大前程。而陶应收到消息后,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暴跳如雷,只是在君子军将士展开第二次训练前,又对君子军将士训了一次话。
“弟兄们,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站在九百君子军将士的队列前,陶应语出惊人,面带微笑的大声说道:“这个好消息就是,一个会在战场上拖你们后腿的懦夫、一个在战场上会让你们白白送命的祸害、一个会把我们从精诚团结变成一盘散沙的垃圾,在昨天晚上自己滚蛋了!当了逃兵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我们君子军的上上下下,都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感到高兴!”
君子军将士中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全都对陶应这番话万分惊奇,站在陶应正前方第一位的陶基更是不给兄长面子,直接就翻起了白眼,暗骂兄长白痴,这样的事怎么能大张旗鼓的张扬?还公开表示庆贺,这不是变相煽动君子军将士当逃兵是什么?
“弟兄们,你们一定很奇怪,我们君子军成军第一天就出现了逃兵,我怎么还要你们庆贺呢?”陶应根本没理会陶基的白眼,只是继续的大声说道:“我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我是由衷的高兴!也为你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弟兄们,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那个叫林清的祸害没有提前滚蛋,而是继续躲藏在我们君子军队伍里,得过且过的混曰子,那么到了战场上,会有什么后果?我们冲锋的时候,他会跑在最后面!坚守的时候,他会带头逃命!”和敌人血战的时候,他会把你们推去挡敌人的刀子!失败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出卖你们,用你们的命换他的活命!而到了胜利的时候,他又会冲在最前面,去抢夺本属于你们的战利品!抢夺你们用血换来的战利品!你们如果不给,他就会在背后捅刀子,下绊子,让你们浑身不舒坦!”
大声说到这里,陶应再次提高声音,大吼问道:“弟兄们,告诉我,告诉你们君子军的统帅,这样的同伴,你们要不要?!”
“不要!”刚接受训练的君子军将士回答得参差不齐,但声音很响亮,态度也很坚决。
“对!我也不要!这样的懦夫,我也不要!”陶应大声吼道:“我们是君子军,忠君爱国、守公正、斥邪恶的君子军!陶二公子练兵有什么闪光点的话,那可能只有两个,一是陶二公子无比重视君子军的纪律,五六天时间就把一群新兵蛋子变成了一个勉强成形的整体,无论喊口号、正步行军还是挥舞马刀,一举一动都十分整齐,看上去颇具美感。第二是陶二公子很重视士兵的臂力训练,创造了一种叫做引体向上的臂力训练法门,让君子军士兵双手握住木杠拉起身体,借以锻炼双臂力量。
但很可惜,陶应的这两个小小的闪光点,并不足以让对他有所期待的亲人和朋友满意,因为陶应麾下这支君子军虽然才区区九百人,但光是前期投入,就已经和曹豹招募的四千新兵的前期投入相差无几,刚刚经历了曹兵之乱的徐州元气大伤,还要承担如此沉重的开销,然而却没有看到半点成果,陶应的亲人朋友当然是万分失望。
与之相反的是,有一些人却对陶应的表现万分满意,比方说自称孝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刘玄德,在仔细了解了陶应的练兵法门和过程后,玄德公就露出了一些难以察觉的喜色,暗道自己真是谨慎多疑,楞是把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当成了心腹大患来提防,还一再动用糜竺兄弟这样的重要内线,监视这个书呆子的一举一动,降低了自己在糜竺兄弟心目中的高大光辉形象,也可能导致陶谦反感,真是得不偿失。
暗暗嘲笑了陶应的纸上谈兵和自己的小心过甚后,玄德公很快接受了糜竺兄弟的好意,把自己骑兵队伍里的次等北匈奴战马挑选出来,换成糜竺兄弟重金买来的西域好马,然后把这些次等战马交给亲自送马过来的糜芳,让糜芳带回徐州献给陶谦父子,再让陶应拿这些二等马去武装注定三流的君子军。
同时刘备向糜芳交代道:“烦劳叮嘱糜别驾,徐州始终还是陶府君所有,凡事过于张扬,对别驾兄弟的声誉也有害无益。所以备认为,别驾兄弟也勿须太把君子军的事放在心上,倘有泄露,势必引起陶府君反感,为别驾兄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多谢玄德公指点,糜芳一定转告家兄。”糜芳心领神会,知道刘备是要自己兄弟放松对陶应的监视,以免走漏风声,横生枝节,引来陶谦大怒。
答应过后,糜芳又猛然想起一事,忙又向刘备拱手说道:“玄德公,家兄还有一事要糜芳禀奏玄德公,家兄查到,陶应小儿命曹宏为他准备了十名木匠和一批上好木材,又从曹宏麾下借到五十丹阳兵,在君子军营地中单独划出几个草房,让木匠在草房中打造一些木器,但到底是什么木器,因为丹阳兵严密封锁,家兄与糜芳都无从探察。家兄怀疑,陶应小儿很可能是造新武器!”
“木器?木制的新武器?”刘备哑然失笑,道:“再上好的木材,造出来的武器,能赶得上铁制的武器坚硬锋利?”
“是啊。”糜芳附和道:“糜芳也觉得兄长太过小题大做,但兄长一定要糜芳将此事禀奏玄德公,请玄德公小心提防,做出指示。”
“用不着浪费时间和精力了。”刘备轻蔑的说道:“一个书呆子,拿着一堆木材,能造出什么新武器?撞车还是云梯?怕连撞车和云梯是什么模样,他都没有见过吧?子方回去转告别驾,不要再刺探了,陶府君连你们为我秘密购马的事都刺探到了,你们再继续刺探监视陶应小儿下去,不仅瞒不过陶府君的眼睛,也会更进一步激怒他。”
“玄德公所言极是,糜芳记住了。”糜芳恭敬答道:“其实糜芳也不想打草惊蛇,让陶府君对玄德公生出提防之心,是兄长太过多疑,一定要糜芳暗中监视陶应小儿那个书呆子。”
“子仲不是太过多疑,是小心谨慎。”刘备换了一副郑重面孔,很是严肃的说道:“陶应小儿深入曹营送信,人人都是他是不知死活,不知天高地厚,刘备当时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现在刘备再仔细一想,发现其中也许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陶应小儿当时有可能已经知道了三姓家奴吕布攻打兖州的消息,料定了曹贼必然从徐州退兵,所以他才敢孤身赶赴曹营送信!”
“不可能吧?”糜芳惊讶说道:“这绝对不可能!当时陶谦如果知道曹贼将要退兵,就绝对不会让玄德公你的大军进徐州城,只会让你的大军在城外驻扎。”
“怎么不可能?陶府君一家毕竟在徐州树大根深,有隐藏的消息渠道,并不为奇。”刘备摇头,冷笑说道:“或许陶应小儿收到了这个消息,没有向陶府君禀奏,然后假装为了徐州百姓出生入死,冒险深入曹营送信,抢走本该属于我的徐州解围大功!”
“有这个可能吗?”糜芳瞪大了眼睛,更加惊讶的说道:“就那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能有这样的心计?”
“当然有这个可能,只是没有证据,无法证实这位陶二公子,到底是一个没有心眼的傻书呆子?”刘备再次冷哼,“还是一条隐藏得极深的毒蛇?”
说到这里,与糜芳谈论了陶应身上的疑点之后,刘备心中难免又生出了一些狐疑,觉得最好还是再谨慎一次,所以刘备只稍一思索,立即改口道:“子方,俗话说得好,小心驶得万年船,汝兄子仲的担心,并不是毫无道理,刘备也觉得,在没有确认陶二公子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之前,我们不能随便掉以轻心。”
“玄德公的意思是,我们再冒一次险,摸清楚陶应小儿到底在造些什么木器?”糜芳试探着问道。
“不错。”刘备点头,冷冷说道:“摸清楚了陶二公子到底在造些什么木器,等于就是摸清楚了陶二公子是什么货色,肚子里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再冒一次险,值得!”
“听玄德公这么说,那糜芳也觉得是应该再冒一次险了。”糜芳倒是和刘备八字很相投,立即就拱手笑道:“请玄德公放心,少则十天,多则半月,陶应小儿在君子军营地里造些什么木器,糜芳一定为玄德公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