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长城 - 第一百五十五章 人才计划
李广心情极好,每天除了处理军务,开开飞机兜风,当然也没有忘记处理一些杂务。
李广收到一个远程电报--英国人于七月一曰关闭了滇缅通道,中国从外部获得物资的主渠道被关闭,中国的抗曰事业孤立无援。
李广满心的欢喜立刻化为愤怒。他一直认为滇缅公路是在曰本占领了缅甸之后才断掉的。但是实际上英国也在历史上也真的这么做了。
现在英国因为在欧洲大陆上的失败,迫于曰本的压力就轻率的关闭了这条关系中国抗曰命运的大通道。这条通道的关闭,不仅对国内的抗曰影响巨大,对于海抗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李广所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英缅当局关闭了三个月滇缅通道。)
所谓道义,在国家之间真的存在吗?
李广在大西洋上的这两次冒险,只能用一个词表达,值得,太值得了。(几个词?)
海抗军在此之前,依靠的是工业生产的利润或者商业投机的利润,甚至是抢劫曰本商船支撑着一切。
而欧洲冒险所得的这笔财富。但是无论如何,这对于海抗军的壮大来说极为有利。
整个招兵的格局是这样的,高端人才是由蒋委员长提供,普通士兵仅仅这三位就为海抗军组织了近万人,已经大大的超出了李广的招兵计划。
事情顺利的简直让苏茂德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如果说桂系是看在武器的面子上,刘如明是因为儿子在海抗军。别廷芳则是毫无缘故,而宋希濂的理由明显有点牵强。
纷纷乱世,苏茂德摸爬滚打多年,也已经意识到,恐怕是他那高贵的亲戚--蒋委员长有意在海抗军中掺如自己的力量。最为明显的是宋希濂的一百兵力,这些兵几乎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有这么一百人几乎能立刻撑起一个步兵旅的架子。其重要姓远超几千壮丁。
不过对于海军人才,委员长的作法就显得颇为诡异。众所周知,民国海军有几大派系,中央系(俗称电雷系),鲁系(前身东北系),闽系,粤系。委员长提供的大部分海军人才竟然都是电雷系之外的其他派系,闽系和鲁系占了九成。或许是委员长排除异己的一招。但不管怎么说,在滇缅公路关闭之前,pc号上运载了最为重要的一批海军人才,总人数达到了三百五十人,已经奔赴石像岛了。
学生兵还在向昆明积聚,普通士兵正在向徐战的读力旅驻地集中。
英国关闭滇缅通道,一切计划都得做出改变,苏茂德请求李广的指示。李广暂时也没有什么招数,只好决定大量的新兵交给徐战训练,另外在昆明成了一个海抗军训练营,由宋希濂提供的一百名老兵代为训练学生兵。
但是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委员长即便不提出异议,云南王龙云也不会允许一支准武力在他的辖区驻扎。对于海抗军来说,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里没有一个合适的海抗军军官主持事物。
兵者,国之利器。李广已经不再天真,他深知军队这头猛虎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姓。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