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 - 第三百四十章 诬告、计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被曹化淳绑进东暖阁的高起潜仍是头戴嵌金三山帽,身穿簇锦袍服,腰上玲珑玉带的打扮。只不过,形容颇为憔悴。四十多岁的他身材本是很魁梧,走路虎虎生风,若不是面白无须,外人定会认为他是一员猛将。

    杨嗣昌偷眼看去,高起潜神情憔悴无比,早没了那日大声在自己面前吹嘘如何向卢象升索取爱马和要求宣大、关宁两部分兵时的风采,头上的嵌金三山帽破了一个大洞,有几处还凹陷了下去。身上的簇锦袍服更是满身泥土,斑痕累累,更有几个被烟火熏烧出的破洞。

    在他身后,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蓟镇总兵白广恩四位关宁军的大将,虽然没有上绑绳,但也是精神疲惫,身上甲胄污损破败不堪。

    刚一见到崇祯,未等崇祯发作,高起潜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崇祯膝前,大放悲声。

    “皇爷!奴婢没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再看到皇爷的!今天见到皇爷,奴婢就是死在刀剑炮火之下,也是死而无憾了!”

    见到高起潜的这番做作,杨嗣昌心中大慰。以他对崇祯性情的了解,凡是被他信任的人,大多不会有事。当然,像袁崇焕那样太让他丢了皇帝面子的人除外。高起潜初为司礼监太监,被大太监魏忠贤排挤调到直殿监洒扫。在魏忠贤被刚刚登基的崇祯除掉后,高起潜与曹化淳、王德化等人深得崇祯皇帝宠幸,出任掌印太监,崇祯五年开始登州监军,后又到宁、锦监军。高起潜自称知兵,通军事,其实却是怯丑不敢战,惟割死人首冒功。

    但是有一点好处,就是让崇祯认为他是忠心家奴。

    有这样一番哭诉。高起潜便死不了了。

    “你个奴才!如何将朕数万大军败得精光!?”

    “皇爷!奴婢之败,非是奴婢麾下将士作战不卖力,杀敌不英勇。而是,而是,奴婢不敢说!”

    高起潜的话。很有技巧的将崇祯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陛下。我军不过三万有余,且衣甲兵器不全之饥疲之师,如何面对二十万东奴铁骑昼夜不停以数百门火炮轰击?”

    杨嗣昌听到这儿。不由得漂亮的眼睛一跳,这头阉货果然是在信口雌黄!

    高起潜作为援军的总监军,负责战场军功记录,又负责各军粮饷装备的供给。他曾在关宁各地监军多年,京师给援军的粮草,他便优先供应关宁各军,宣大三镇官兵只得少量粮草,都是愤愤不平。

    这些事情,兼管兵部的杨嗣昌如何不知道?

    要说卢象升所部因为饥寒交迫而兵败倒也有情可原。他高起潜和关宁诸将丢失的粮草辎重还少吗?那日王承恩离京之前曾经铁青着脸告诉他,数万石粮草,百余门花了大钱从南中买来的大炮,都成了建奴的战利品。

    这些都不去管他,且看他高起潜如何收场。

    “皇爷!奴婢有罪,兵败丧师自然该死!但是。奴婢就是拼着一死,也要参一个奸臣,拆穿他的假面具!免得此人继续祸国殃民1”

    杨嗣昌的心突突的跳了起来,他本能的感觉到要出什么大事了!

    那边高起潜仍然叩头如捣蒜,口中叨念不止。

    “皇爷。奴婢领军马至鸡泊,本应速速援救卢大人,然而距离卢大人不过数十里,便遭遇到了将近十倍于我的建奴围攻。建奴全数身着铁甲,兵器亦都精良,更有数百门火炮昼夜不停向我军营垒内轰击。弹丸如雨落下,我兵血肉横飞!”

    “皇爷!您只知道那人每年用粮米银钱供奉,却不知道此人同样将大量军器火炮出售与建奴,通敌资敌啊!皇爷!”

    “完了,这个阉货死定了!”杨嗣昌心中哀叹,他决定要迅速抛弃这个议和派的同盟者。

    说什么不好,说李守汉与建奴有勾连?还资敌、通敌?你个阉货!莫非是割了你下面的小头的时候,把你上面的头也割掉了不成?动动脑子想一想,编瞎话也要编的象一些!

    崇祯脸上一阵青一阵红一阵白,出气的声音也是越发的粗重。跪在高起潜身后的唐通等人已经将肠子都悔青了,不该和高起潜一道来趟这趟浑水。

    “你们四个总兵,都是朕的爪牙鹰犬,血战归来,朕暂且不怪罪你们,先起来说话吧!”

    唐通、曹变蛟等人顿时一块石头落了地,知道皇帝不会将他们这些带兵官如何处置了。的是那些出身关宁军的包衣。他们被分别编成了五十七个牛录,多尔衮很大方的分给了弟弟二十个牛录的包衣兵马。

    “不错。算上了他们。”

    多铎越发的惊奇了,他打着哈哈,掩饰着自己的失态。

    “主子,酒席齐备了。”

    四个人围着一张紫檀木饭桌坐了下来。桌子上杯盘罗列。大小十几个菜肴将一张圆桌摆的满满。

    不过,虽然入关之后缴获丰厚,但是这些满洲贵族们却还是喜欢牛羊肉制成的菜肴。多尔衮手下的管家命人宰了几头肥羊,用来给主子们做菜。

    火苗欢快的舔舐着精钢制成的锅底,锅里的汤水翻滚着,鲜嫩肥美的羊肉在辣椒与花椒的映衬在载沉载浮。

    “别说,虽然关宁军打仗不行,可是这日常行军起居的器具确实不错!”多铎赞叹了一句。用手中的筷子敲打了锅沿儿。“这套家伙,不管是行军打仗,出外行猎还是在府里都用得上!下次再遇到了,可是要好好的给底下的奴才们抢几套回来!”

    “这次我们在巨鹿从卢象升和高起潜手中缴获的好东西确实不少。”镶白旗的巴牙喇纛章京给主子凑着趣。

    “二哥,昨日奴才们来给我说,镶蓝旗的济尔哈郎那个奴才回师北上的时候,可是夹带了不少缴获走。奴才们说,就连二哥你命他带回盛京向咱们那位皇帝八哥献礼的几十门大炮的炮膛里、炮车上,为了掩人耳目都塞进去了金银锭子!二哥,你为什么那么厚道,把咱们两白旗将士拼死拼活从宣大军、关宁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全数上缴了?!特别是那些大炮?!多好的大炮啊!我敢断言,那个黑胖子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好的大炮!”

    镶蓝旗的济尔哈郎带回去了从宣大军和关宁军营地中缴获大佛郎机八十门,小佛郎机一百五十门,都是一色的南中货色。另有大将军炮一百门,十二磅炮二十四门,二十四磅大炮四门,大多是在各地城池中缴获的。

    对此,身为豫亲王的多铎很是对二哥多尔衮的大公无私颇有不满。

    要知道,私藏战利品、私自带领家奴出征以获得更多的财物,在清军上下已经是一件公开的秘密。为此,黄太吉多次下旨申斥,甚至用撤职杀头来威胁清军官兵和满洲亲贵,但是在利益面前,他的这些措施显得苍白无力。

    连清军士卒都有私藏银两的习惯,他们在大明各地掳获后,每人身上至少都私藏十几、二十两银子,回到盛京之后用来享受。

    士卒私藏金银,而军官和将领贵族们则是将各自的家奴随行出征,命他们为自劫掠财物,以便回到盛京后可以大肆挥霍一番。

    而济尔哈郎本人,除了携带大批家奴出征之外,更是大肆贪污中饱从中截留镶蓝旗缴获劫掠来的财物。这也就有了为什么镶白旗的探子发现在炮膛里都塞进了金银锞子的缘由。

    相比之下,多尔衮这种公正无私的行为就显得有些傻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