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 -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争吵
崇祯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北京。`实在,他都感觉意外,天威难测,然首辅之位落入手中,也在意料之中。
国势艰危,几任首辅无所作为,执掌兵部的陈新甲虽然深得皇帝信任宠信,然资历名望不足,望眼海内,首辅之位,舍我其谁?
周延儒重新柄政,却是各方势力博弈之后妥协的结果,上有皇帝信任,下有东林与阉党等各派政治势力的支持。特别以张溥为代表的东林后劲,更把希望寄托在周延儒身上,忠告之:“公若再相,易前辙,可重得贤声。”
因为诸君支持,周延儒也很注意满足各方需求,己经在运作,将东林党人郑三俊、刘宗周、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等召回朝堂,一时间“众正盈朝”的局面又一次的出现了。
同时,因为阉党诸人在温体仁当政时始终没有抬头,把希望寄托在周延儒身上,在彼复出时。出了很大的力量,周延儒不负众望,同时运作以马士英为凤阳总督,一时中外翕然称贤。
交际花周延儒妙手回春,迅速缓和大明各派内部倾轧,让崇祯帝龙颜大悦,皇帝对他寄予很大希望,甚至贬损帝王之尊而揖拜周延儒,语称:朕以天下听先生。想到此处,便以周延儒的城府。也觉有些飘飘然。
周延儒担任首辅没多久。己是四海称誉,春风得意,加之连续有好消息传来,府库也算能够勉强支应过去。皇帝在崇祯十四年已经连续数次提出要祭告太庙了。
此时他规行矩步的在小太监的带领下向前行走。脑海之中却飞速的运转。皇帝急召阁臣,所为何事?
与温体仁一样,周延儒也是具备一个合格的内阁首辅大臣必备的素质。那就是善于揣摩与迎合皇帝意图。心思电转之间,己经大体猜到了皇帝召见的目的所在。
所议之事,无外乎锦州战事与河南、四川等处剿贼事宜!
如今的河南流贼,比起往年,这来势更为凶狠。
不但兵精器利,士卒强悍,最为可怕的是。他们还拥有了大量的民众基础,今年河南又是赤地千里,而朝廷却是又要在河南各府加派,导致本来在多家亲王、宗室的重压之下苟延残喘的河南各地民怨沸腾。整个河南便如同一座进入了喷发前的火山,虽然暂时不曾从地底迸发出岩浆,但是浓烟烈火已经是弥漫各地了,当它爆发时,势必将要摧毁一切。
而如今在河南的李自成所部流贼,“不但伪令严明,又能行假仁假义赈济灾民愚弄百姓,攻破城池以所掠获钱粮发给灾民,进而裹挟良民扩充军伍,声势益大,久之,必成大患,需急剿之!”
而在攻破襄阳,杀了襄王,逼得号称盐梅上将,就连所部亲兵都称为上将营的杨嗣昌自杀之后,张献忠和罗汝才渐渐由密切合作变得有分道扬镳之势,“闯、曹似有合流之势!”
这是河南巡抚李仙风写给他的书信之中对流贼的描述,不怕流贼烧杀,就怕流贼不烧杀,这是朝野上下的一致看法。如今流贼又有二次进攻开封的态势,李仙风所写这封书信的目的不外乎求援二字。
理智上告诉周延儒,若是今日皇帝要议流贼事宜,河南之事便大为不妙!自己应该立刻放弃李仙风,与之撇清干系。反正自己初任首辅,便是要追究陷藩失地的罪责,也书人,连夜紧急构思,演化出超过百计的说书版本,什么三国版本的,水浒版本的,本朝开国群英版本的,甚至有西游记系列和封神榜系列的神魔玄幻类的,据闻在一些小茶馆里还有金瓶梅类的艳情小说类在上演,每日里听众云集。
一阵便击杀了他数万奴贼,而且是以少胜多,只是两位吴将军出阵,便击破了奴贼四旗人马!大军主力尚未出动,如此一来,解了锦州之围,是件极为轻松的事情,莫要说解了锦州之围,便是一举收复辽东也是指日可待了!
形势一片大好下,众人重拾对辽东战局的信心,翰林院、国子监等处公知扎堆的所在已经有人发出收复辽东直捣黄龙的呐喊。
热闹过后,崇祯和内阁诸多大佬们,又陷入了原先的困境。
是继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还是立刻直取锦州,与奴贼会战于锦州城下?
同样的关于战略战术选择的争吵,不仅仅在内阁之中,也在各处官衙僚属之间,翰林院、国子监的人们为了究竟是直捣黄龙还是稳扎稳打还分成了不同的派系,彼此之间争论不休,各自引经据典大做文章指责对方的策略狗屁不通,纯属书生误国愚见。
茶楼酒肆之中,食客们也经常为了洪督师究竟应该在锦州破贼,还是在沈阳犁庭扫穴,而争论不休,最后大打出手。
然后,几乎所有人的目光还是投向了千里之外的松山堡。
殊不知,洪督师这里也是头疼不已,将领们之间为了如何进兵,如何破贼之事每日里争吵不休。
几天里,同孔有德、祖润泽、布颜代等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各部多有交战,各镇将士也是斩获颇丰,虽然比不上那一日二位吴将军的所获之大,但是也是每一战都是至少斩首百余颗。
更重要的是,通往锦州城道路上的几处要点,经过不算特别激烈残酷的战斗也被明军夺取。这是几次增援锦州以来情形最好的一次!
城内的明军与援军已经不是可以用炮火夹击城南建奴部队的距离了,双方甚至可以看得清对方的旗帜了。
眼看功成就在眼前,各镇将领们也开始动起来了小心思。
如何进兵,如何作战,分成了两派意见。
一派看上去人单势孤,但是说出来的话却是在军中颇为有力,这就是以吴三桂、吴标为首的缓进急战派,主张先不要急于推进到锦州城下,仍旧采取之前大帅得方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同时等候宁远伯的援军到了,届时以宁远伯的水师为前导,出奇兵直捣建奴老巢,洪督师这边挥动大军猛攻,两面夹击一举荡平建奴于辽西走廊,为大明朝廷建立不世之功!
两位吴将军因为一场大捷下来,斩获丰厚,立功至伟,甚至是上达天听,所部军队的战斗力更是令人侧目,所以说出这番话来,虽然二人在众多总兵副将之中不占大多数,但是这番意见却不得不令人重视。
不过,这番话却立刻引起了其余几位总兵的强烈反对。
此时,也不存在什么关宁军、密云军的派系山头了,大家暂且联合起来一致对付这两个新近大出风头的吴家小子,如果不把他们的风头态势打下去,以后这辽东便是他们二人的天下了!
于是乎,各镇总兵和副将们也顾不得这二位是刚刚立了大功的人物,各种各样冷热酸甜的话纷至沓来。
“我看你不是想东西对进,而是想独吞功劳,让我们牵制住奴贼主力,你享受攻克辽沈的荣耀!”
“当初李大帅因为两番破贼,收复济南而被封了伯爵,难道二位吴将军也想封个伯爵?”
“伯爵算什么?人家可是要封王的!”
这是部分人不分彼此,无差别的对吴三桂和吴标进行攻击的话语。也有一些人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打算在二位吴将军当中打下一个楔子。
“吴将军当年何等少年英雄,十三岁便扬名天下!可也没正面击破过建奴,不想吴标将军今日用一帮骑马都不稳的小卒,就击败了建奴,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挤兑吴三桂说他功名心重一心打算封爵封王的人万万也没有想到,这句话竟然是一语成谶,不过三四年的功夫,吴三桂便给自己挣来了一顶王冠,而且从伯爷到王爷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对于这些人打击拉拢,分化瓦解,吴三桂却也不以为然,这个年月大家是要靠实力说话的!这几天他几乎天天泡在练兵场上,除了操演几千新家丁之外,便是请吴标喝酒吃肉,一心想知道他那些骑兵师如何操练出来的。
不料想,说穿了一钱不值,不过就是纪律二字而已!可是就这两个字,让吴三桂犯了难。
原本打算将自己的狼骑队全数练成这样强悍骑兵的他,不得不改变了主意,让那些新家丁操演这样的战术。
他决定,不管别人怎么说,至少要在松锦战事期间也和吴标一道拉住了走。
面对着诸将的争吵,督师洪承畴也是心潮起伏。
平心而论,他也知道出奇兵间道去攻取此时空城一座的沈阳、辽阳等处,这一招狠毒之极。
但是,这一招,不可行!(未完待续。。)
ps:求月票。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