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 第一百九十八章 牛 上
择曰不如撞曰,开始下定礼,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褶,茶饼,这是最贵重的部分,必须用双羊车拉着,为什么不能用牛车马车,宋九也不懂,是规矩。然后是大花银方胜装着八樽金瓶酒,红绿销金酒衣盖上,酒担以彩缴之。还有五男二女抱着木盒子,里面是礼书,另外是礼物清单,与三份婚启。前两份是客套话,后一份是正文,通知女方订亲的婚书。三份婚启乃是燕博士主笔,礼书是张博士主笔,绝对的没有差错。
这些都是必备的物事,其他礼物就看男方出手如何了。宋家也不大懂,但有懂的人,两个媒婆,她们拿到很多钱不说,这门亲事成了,她们就是履历,以后请她们说亲的人会更多。
宋家出手还是将她们吓着,仅是一个订礼,就花了一万多缗钱。虽早就有准备,但看着这些礼物,两个媒婆感到头晕目眩。各种各样的礼物,以及琉璃作坊生产的一些琉璃,这些全部是高档琉璃,一个个比宋九去年拍卖时那二十件作品还要精美。也开始销售,量很少,尽管琉璃价格大跌,它们价还是很高,其中高者达到一百多贯。
那非是潘怜儿带回去的两把小镜子。
也有镜子,六把大衣镜,雕金镶银缀玉,就象一点将象牙往上堆砌。
一路吹吹打打,潘家所有尊贵的亲戚长者全部在场,但豪华的订礼还是将他们看傻了眼。特别是那六把大衣镜,让在场的所有女人一起眼睛闪起了绿光。
肯定不够分配的,如何分配那是潘家的事。
田氏吩咐大家吃茶。
事情才办完一半,潘家先备香烛果酒祝天地祖先,亲戚中夫妇全在最高寿者将订礼挑巾开启。当天必须回订礼,因为订礼中还有一些果物,包括茶饼与酒要回一半给男方,果物不能存时间长的。本来这个冬天果物不多,但今年不同,有西瓜,增色不少。潘家出手也不逊色,反正是玩过来玩过去,倒是忙坏了许多人。宋家的订礼过来,仅是机灵好看一点的乡亲就请了近两百人,潘家也有近两百人。但这才是开始,下聘铺嫁那天会更奢侈。
大人人马浩浩荡荡杀到宋家,这时候发生了一幕让潘家百感交集的事情。宋九不喜欢表功,然而所做的一切,乡亲们看在眼中,记在心上,无论是西上巴蜀替百姓说公道话,还是力是到了年关,各地有许多百姓不顾国家诏令,纷纷宰牛,冒充死牛,卖到各城镇,请赵匡胤下诏书,严令各地里地正审核牛是真死还是假死,若是人为屠杀,里正装作不知,一律严惩不怠。国家耕牛太少了。
赵匡胤不置与否。
楚昭辅用心不错,然而他疏忽了一点,如何让里正公正执法那是不给钱的差,想让他们不顾乡亲脸面,替国家办事,可能吗
大臣们陆续奏事,一直到吃“早饭”的时候,也就是巳时末,十一点钟,还在奏事。还好,宋九现在有了准备,天不亮就起来,在家中吃了早点过来的。
宋九站着听,有的听进去,有的未听进去,一半时间神游天外。曰头又偏西了一点,赵匡胤突然喝道:“宋九。”
宋九正在考虑问题呢,不算是乱想,他那么多事,一半要动手,一半要思考。听到赵匡胤喝叫,吓了一跳,举起牙笏说道:“陛下,是喊微臣吗”
前后左右大臣一起低下头乐。
赵匡胤气得不说话。
宋九走上前,说道:“陛下,微臣在。”
“朕问你,你上朝也有一段曰子,为何不奏”
“微臣奏了,那个科举糊名制度。”
“朝奏呢”
“朝奏,微臣不知从何奏起,对事务不熟。”
“快两月时间,还说不熟!”
宋九会意了,这是赵匡胤替他大舅子说公道话,未必会追究自己责任,若追究,那天在三司就追究了,这是说给诸臣听的,宋九说了俺大舅子,俺很不满意,现在要找宋九的麻烦。吓一吓,就不会有大臣再议论他大舅子。
田氏说得清楚,但宋九怀疑非是恩情,再大的恩也不及张琼救命之恩,主要还是亲情,那个王皇后有多好他想不懂,王皇后死了好几年,正当中年的赵匡胤一直未纳皇后,甚至未怎么碰后宫的宫娥,这一点也可以从赵匡胤的子女看出来。也许王皇后贤惠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特别是赵匡胤做点检那段时间,这个心情绝对比自己担心三司判官更不好受。这个女人在那个黎明前夕带给了赵匡胤温暖……
可惜自己还没有资格啊,不然与老赵聊一聊,掏一陶他的想法,这可是宋朝最大的八卦。
他心中在胡思乱想,大不敬地想,嘴上说道:“陛下,臣资质笨拙……”
“那也行。”赵匡胤冷冷道。
宋九一看不妙,弄不好赵匡胤真能来一个贬职外县做知县,这大过年的不能找抽,又仓皇地说道:“陛下要奏,微臣有奏,就是没有准备,未带奏本。”
说完了,用袖子抹额头上汗水。
“没奏本也能奏,朕让你奏,由起居官记录下来存档。”
“起居官”
“放肆,这是何等场所。”
“微臣奏,刚才楚司使说牛,微臣倒有些说法。微臣去巴蜀,看到的是乱象,没有细看,但在湖南看了许多地区,也看到大半耕地是人拉犁,太辛苦了,微臣都看不下去。”
赵匡义在下面暗中松了一口气,别以为大哥是开玩笑的,真下诏将宋九贬下去,呆上几个月未必不可以,权当给他下放巡察一回。但人一下去,后面就能发生种种不好的事,未必是大哥所能控制的。这一说,能暖一暖大哥的心,大约没事了。
宋九不知道两边各大臣的想法,继续说:“微臣也问了牛的事。官府有牛,但在收很重的牛租,我就说牛钱收得重,官吏便与微臣算了一笔账。官府来养牛,草料必须要买,每月仅是草料钱就需五百钱。养马更贵,马比牛金贵,每天要大麦八升,粟草十三斤,需钱近一贯。这只算是草料钱,还不算人工成本与马棚牛棚钱。微臣当时惊诧,于是问了几处,皆是如此。养牛一年花多少钱微臣不知道,但微臣家中养着三匹马,微臣养得更细一点,时常加几个鸡子。”
有的大臣笑,宋九认真道:“想马跑得快,中原又缺少优良牧草,鸡子必不可少。因此三匹马每月花费是四贯多钱。这个数字差距差不多的。微臣又在三司看过相关的账目,我朝有诸牧监,但是多在中原,甚至京城地区,虽有牧场,也要购些杂粮喂马,加上官吏薪酬等等,一匹马均摊下来,一年所需达到十几贯钱。因此官吏说养一头牛一年花费六贯钱是基本可信的。这样算,就是收牛租也不足成本。由是许多州县直接将牛租给百姓,一年上交国家钱帛,饲养由百姓负责,来减轻负担。但由于官吏不懂农时,该租的人不租,不租的人偏要强租,导致一些弊病产生。还有的原先是官府饲养,现在改成百姓饲养,仍征收很高的牛租。有的耕牛死了,还继续征租。这使我想到了周太祖时,有的地区还是唐朝的牛租,牛不知死了几十年或一百年,朝廷还继续在征租子。后周及时做了处理,但这一现象似乎在我朝一些地区有死灰复燃之势。”
赵匡胤问赵普:“赵卿,可有此事”
“陛下,老臣也不大清楚,不过牛租是有些弊病存在,但是无奈之举,若是交给百姓,百姓不是用来耕种,而是屠之,无农耕无益。”
“赵相公所说的正是微臣要说的,官府直接经营耕牛,得不偿失,直接租给百姓,弊端很多。或者下诏死牛不征牛租,有些胆大百姓直接将耕牛杀死谋利。就象微臣印的那些书,我售价五百文,两县再降两百文,好心交给贫困子弟,让他们有一个读书的机会,然而有的贫困百姓买来后直接转手卖给别人。”
“失望乎”
“微臣肯定失望,所以人心难测,但这就给官府经营耕牛带来困难。说不定史书以后用此来讥讽我朝,然而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岂知其中种种苦衷。但官府不营牛,而鼓励私人养牛呢私人养牛成本不高,一个半大牧童放养,不用购买任何草料?ahref=iei8target=_bnkiei8墒浅杀菊昭高昂,这就是我朝的弊政,那就是税p矶嗟厍以财产划分粂日魉埃将牛计入其中,一跃成为高等户,多征了两税,多服了徭役,甚至有的官府直接征舓啊o衷谝黄ヅ<廴缗钱,然而养一头舝荒甓钔庖多摊一两缗钱的税务,甚至更多u飧鑫侍獠谎现兀严重的是后者n页百姓不喜吃猪肉,猪肉价贱,一斤只有两十文钱,羊肉始贵,一斤达到四十文钱v砣庑入,羊肉膻,舎獠恍炔浑,又紧缺,由是舎饧勖拷锛负醮锏桨耸文钱r煌坊钆v恢等缗钱r煌放d苋u舛到三百斤,打算二百五十斤,宰杀卖肉能卖二十缗钱,是活5钠弑丁k窖沃皇且槐独益,有人不惜杀头罪名,贩卖私盐f弑独润,请问陛下,如何禁止百姓屠?ahref=iei8target=_bnkiei8”
古时士大夫从不下厨,宋九是一个另类,因此这个账从来就没有人算过。
算出来了,一起呆住,赵匡胤沉默了好一会儿,大声说道:“传后宫准备御宴,今天朕就与诸卿说牛。”
若真是如此,那将是大问题,严重问题,宋朝无论想什么办法,耕牛会一直缺乏,耕牛缺乏,产量就一直没办法提上去。赵匡胤又喝令身边太监:“你去市上问牛肉价,以及一头牛能取肉多少。”
然后又喝问宋九:“宋九,为何你不奏”(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