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小鱼 下
道宁不恨宋九,两人曾经有一段很有意思的交往,新寺造起来了,无论寺或观,或者挑筋教人的那个半教堂半寺性质的庙,都要请人过来。犹太宗教好办,他们影响力很小,即便修庙规模也不大,河洲的这座寺庙是目前他们最大的庙宇。入驻后欢天喜地。
道教问题也不大。
主要就是佛教,它影响力太大了,宋九修寺观可不是其他地方百姓修寺观,寺观修起来,进来的道士和尚必须不能太恶。恶不恶一是主持,二是方丈,但佛教有许多流派,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禅宗,讲经义宋九肯定不大懂,甚至连金刚经都没有钻研过。但大方向知道一点,禅宗放弃表象,追求本心,只要佛在心头坐,可以喝酒,可以吃肉,可以烧菩萨像,可以不颂佛念经,但这些都能做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于是宋九放弃了禅宗,选了其他宗派,最后才找来这个华严宗的大和尚道宁。两人第一次见面,宋九问了几句,然后道宁讲佛经,听得宋九云里雾里,最后说了一句,别讲什么经义,儒家里经义不要太多,可许多文臣一做官就昏了头,我只问一句,你行不行善。道宁淡淡说了一句,以我在佛释名气,何必屈就于你这个小寺做一个住持
不算小寺,并且是大寺,可它名气很小。
宋九语塞,你合格了,去吧。
道宁微微一笑,合什离开。
行善就是宋九唯一的标准,某些方面也与佛教吻合。
但悲伤的事终于发生。
第四天后,宋九等人都熬过了病发期,就是脸上长着一些可怖的小红疹还没有全部消退下去。还有一些低烧,人也显得没有力气。宋九说想故事,那上逗家人玩的,这段时间他除了配合两个大夫做观察记录,同时仔细地将前世还能记下的知识回想一遍。另外又将书院学子所做试验的结果细细思考。不可能所学的都记得,也不可能什么都学过,但是他的见识在,理论基础在。学子通过这些试验思考的结果,与他思考的结果完全两样。有的知识出现退化,但大部分学问相反的是在进步。甚至可以说他两世的知识,在渐渐与这时代合拍。这一点太重要了,即便前世学过多少知识,未必能用在这时代。只有合拍了,才能进行催动。
再将这些思考做下记录。
外面传得人声鼎沸,实际没有那么可怕。虽天花也传染,但还不能称为最可怕的传染病,甚至远远不及疟疾传播的速度。
然而卫小狗家的孩子终于熬不下去。
何亮小心地抹下手套,搭着小家伙的脉博,妇人就在边上,不敢说,走出来说道:“九郎,:。不行了。”
妇人不傻,看到几人脸色,抱着小家伙号淘大哭,小孩子替他母亲抹着泪花,说道:“娘娘,不用哭,我以后再也不淘气了,听娘娘的话。”
第二天卫小狗家的孩子死了。这是整个时代的浓缩。他七姐的一个孩子也因生病死了,潘惟固的一个孩子也因为生病不治而死?ahref=iei8target=_bnkiei8銮艺慈玖苏庵侄窦病5宋九仍然感到心情很低落?br/
他默默地站在边上,安慰妇人许久。
不过卫家孩子的死。却让两个大夫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还让宋九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牛痘不是万能的,只能起预防作用。麻烦还很多,第一个没有能力培养疫苗,只能寻找得牛痘疮的人。用疮浆接痘。这就会有局限性。
隔离的人没有危险,但不代表着这个疮浆是万能的,有没有副作用,现在不知,接痘会不会有失败的例子,现在仍然不知。
还有一件事宋九不知道。
实际宋朝往后开始,天花开始多了起来,但不是最道:“这次万民祈福,宋家一定会得一个小郎。”
潘怜儿怀疑。
若论祈福,自己在怀二女儿宋盼盼时得到的祈福岂不是更多。不过宋家只有一个男孩子未免是有点单薄了。在大家期盼中,担心中,玉苹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又是一个女儿。
玉苹还好一点,她有了一个儿子,几个姐姐多少有些失望,潘怜儿忽然说道:“不好,小鱼是男孩名字,不能用。”
于是一家又跑到东坊。
这时候许多隔离的百姓已经返回家了,宋九与两个大夫身体也好起来,不过他们一直与两个天花患者打交道,还要必须继续隔离。卫家孩子死了,但却留下了宝贵的记录。至少以前从没有人如今近的观察天花患者。同时还得到一个宝贵的经验,那就是牛痘是疫苗作用,却不能起治疗作用。
宋九听说是女儿,道:“女儿也好啊。”
“好什么啊,你又要准备十万缗钱嫁妆了,”潘惟德大声吼道。潘怜儿想捂他嘴巴都没有捂住,边上的人又是一阵哄笑。
正在踢足球的曹璨也赶了过来,同样大乐,说道:“九郎,你可得要好好挣钱啊,将来多生几个女儿,替俺家预订一个。”
潘怜儿直接挺着肚子追着他打,其他书友正在看:。
但宋九还是坚持用小鱼这个名字,多可爱的名字,女孩用也不错啊,最少比大猪二狗三牛的什么强。
隔离期终于结束。
玉苹身体还未恢复,暂时不能离开,宋九又投入于钢监研究当中。这次观察与接痘的经验,以及各人的反应,也要编成书的,但那是两个大夫的事。通过一些渠道,宋九隐隐听到史珪所说的那些话。本来就不想抢这个功,现在更不想抢了。
到了六月底,宋九这才交出中型高炉技术。
风力仍成问题,大型高炉就着水流湍急处制造水车带动大风箱,风力仍嫌不足,当然比以前的那些冶铁肯定要好得多,然而这还不是宋九所需要的。与第一次出现的高炉相比较,现在的高炉渐渐变成中小型化,似乎看上去落后,实际变得更进步,首先制造成本与难度下降,这是推广的必备条件,其次冶出的熟铁质量相反的还稍稍提高。想要进入钢铁时代,还不够,必须要大型化,但那需要一个更复杂的东西,那就是蒸汽机。
技术也许不难,可没有图纸,对于宋九来说还是太难。
但这个技术积累是慢慢来的,挂钟的研究,又或多或少反馈利用到将来更复杂的铸造技术上。
还有一门好处,那就是对耐火砖的研究,出现各种各样的耐火砖,又能对焦炉进行改造。
这是一个沉淀的过程。
宋九在研究过程中,顺手对焦炉进行了一次改良,然后将图纸一起交给朝廷,钢监的研究告一段落。还有,但那要等很久以后了。还有研究,但都在河洲南北,离家不是太远,玉苹这才离开京城,
上了船,大小苏眼中有些幽怨。
本来潘怜儿与玉苹说好的,房事不便,让宋九将她们纳下。宋九不同意,但两个主母若苦劝,也不是不能成功。比较来比较去,宁为凤尾不作鸡头,看上的只能过去做小妾,能做正妻的又看不上,还不如在宋家做小妾呢。
宋九拍了拍她们的小脑袋瓜子,说道:“你们啊,光想着我现在,不知道我几年前,普通人家的女子都不愿做我娘子呢。不要胡思乱想,回来后,我放出话,会拿出一笔厚厚的嫁妆,看看有没有好儿郎愿意娶你们。”
小苏也不怕,嘻嘻笑道:“多少”
“你想要多少”
“十万的十分之一。”
“你想找打啊,”潘怜儿拍她的背。
“好,我答应你。”
“九郎,别听妹妹的,”大苏道。
“也不多,在我心中,你们是我妹妹,一万缗还多吗”
小苏笑,大苏盈盈一拜。又叮嘱了许多话,几人才上了船,扬帆远去。
……
玉苹离开,在河洲引起小小的轰动。不过放在眼下的大背景下,玉苹同样是一个小小鱼,很不起眼。李煜也知道宋朝不安好心了,派使上书,愿听天子封策。
封策是指天子对王候的任命诏书,自此以后,李煜彻底做宋朝的臣子,不过保留管辖内的治理权,性质类似唐朝的各藩镇。赵匡胤不许,派梁迥出使南唐,只带一句话给李煜,朝廷今年冬天有柴燎之礼,也就是冬天时举行烧柴祭天礼,国主你来京城助祭吧!
动手了!(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