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上位 上
“张指使,为什么国家有如此大臣,却多灾多难,远不及盛唐”京城里一个官户家中,少妇坐在房中问道。
“契丹很强大的。”张耆勉强地回答。
“强大到打不败的地步”
“也不是,打到最后总有一个胜负,我朝地大物博,经济富庶,不过,想打败契丹,收回燕云很难很难。”张耆回答得越发困难。
“如果不收回燕云呢。”
“不行啊,大娘子,你想一想啊,这一战萧燕燕还没有举国出兵,似乎兵力还不足十万。然而前锋打到哪里了,若是举国出兵,十几万辽军下来,是否轻易就撕开了大名府最后的防线,一直打到京城来。所以这一战还要打下去啊。”
“百姓太苦。”
“谁说不是呢,陛下都亲自下了罪己诏。”
“但为什么一个文臣能打好仗,那些武将养着干嘛我不是说你。”
就是说我,我又能怎的。但这个问题让张耆更头痛,他想了半天,才答道:“也不是宋公能打,他每次出征,都询问武将的意见,比如杨业,打的时候又交给武将指挥,不粗暴干涉。”
“那为什么离开宋公,这些武将又不行了”
“宋公是两朝老臣,名震中外,听说那个辽国太后甚至开出王爵代价准备捉拿宋公。所以他在,就能将大家震住。”
“那为什么皇上又震不住”
“大娘子,不能乱说啊,皇上在京城。宋公在前线,皇上离得远。宋公就在他们身边。”
少妇当然不会傻到问赵匡义又为什么在高梁河失败了,那是能震住了?ahref=iei8target=_bnkiei8墒钦钥镆逵肿宰髦髡帕恕?br/
其实随着宋九回来,许多人也在反思。
然而宋九终是一个文官,不是武将,难道往死里用
不过赵匡义却有了答案,那就是去找代替的人选。李继隆,他能否合格,就等宋九回来对他的评估了、。
外界不知道。
百姓一边议论辽国的残暴,一边对宋九敬仰万分。
随着一得比较理智。
春天来了,正是播种时季,这时候将百姓抽为义卒,百姓心中会不会服气,会不会安心况且他们未经训练,能不能派上用场。就是训练能上战场了,所费甚广,国家经济能否吃得消况且敌人出塞,边境安定了。即便他们再入侵,也要到秋后了,不如于将相之内,先有材谋之人,付之兵权,给予一些权利,精择锐旅,分守边城,优恤其妻儿老小,激发其勇力。将有谋兵激励,还会害怕敌人吗。
然后说了一大堆,几乎每一条都言之有物,因为元僖也没有劝住赵匡义,李昉情急之下,将这些情况一起通知了宋九,希望宋九劝服赵匡义。
毕竟他人在前线,又击退了辽国人,说话更有说服力。
其他人所说的宋九未注意,但注意到了这个元僖的发言。
当时宋九第一个怀疑是元僖背后有高人指点。
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元僖是“天纵其才”。
第二个怀疑便是这个元僖想上位了。
赵匡义做开封府尹时也参与朝政,但他不同,他不是皇太子,不管怎么说,嫌疑不大,甚至赵匡胤要让他说。
然后在心中叹惜,小子,你太急了。
实际为了上位这两字,很多人苦逼。赵普在下面急啊,皇上,俺递了梯子给你下,你还不召俺进京啊
李昉心想,俺虽呆在上面,但呆的时间很短啊,后面有宋九,有赵普,个个如狼似虎啊,该怎么应付
还有,赵孚,田锡,胡旦他们同样也着急啊,俺不要首相,那怕混一个副相也好啊,该怎么办
实际最后真正上位的人,正陪着宋九的小姨子在家中享清福。
又最后上位的人,正在张耆家中翻看一本本书籍,或者对着纱窗幽叹,有了新人忘了旧人,怎么不来看奴家啊
赵匡义悲愤道:“宋卿,朕不是不知道,可一想到河北几十万百姓,朕痛心疾首啊。”
宋九终于知道了。
赵匡义这回想北伐,还真是假的。
不是北伐,河北这摊子事闹大了,就是赵匡义本人都有用人失误的地方。
若不表示表示,如何向天下人交待,最少不能向河北百姓交待。
可能元僖最好发话时赵匡义就好收了,但自己在往回赶,所以还继续装作坚持北伐,反正宋九回来了,也会继续给他台阶下。
敢情自己风风火火,不顾自己身上不舒服,匆匆赶回京城,是自作多情了。(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