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 第33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 十
“正是这个道理。”秦琬心如电转,表面上看起来却毫无芥蒂,笑着拍了拍手,欠身前问:“十六将军既然来此,想必府州的援军应该已经到了吧?”
这是秦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府州的援军到了,就是兵权都给了折克仁又如何?这一回的功劳也不算少了,一个官身少不了,曰后在边境上多用点心,迟早能升上去。眼下自然是越早解决入寇的辽贼越好,可不是争闲气的时候。
“早得很。”折克仁眯了眯眼睛,“之前麟府的主力全在胜州御寇,调回来可不容易。我之前也对这几位指使说了,折十六来此就带一个指挥先行一步。”
‘一个指挥?!’秦琬眼眉轻跳。
果然还是为了夺取兵权。不过想想也是,正常的将领在面对战事时,都不会放过扩大手中兵力的机会。只是折克仁明说身边仅有一个指挥三四百的兵马,又用这样的高压态度,难道是想打算就此逼反众人,然后趁机下手?
但更让秦琬感到后悔的是自己前面太大意了。之前直接进来,都没有注意到有这么多人在寨中。也是这段时间,来投的士兵和乡勇太多,反而就疏忽了。果然是大意不得,万一来的,而是有异心,占了营寨,自己可就是自投虎口,会冤枉得死不瞑目。
折克仁脸和心都冷着。这几个叛贼明明都已经犯了死罪,还不想着以功赎罪,竟然躲在山中,坐视忻州被围攻,只派了三五百去拖延辽军。
还有这个秦琬,连局面都控制不住,也是个废物。但凡有些能力,就当排开这些贼子,稳稳的抓住兵权。若是还有些公心,更不该离开大军,去护送一个家丁,而该去领军救援忻州——他可是忻州出来的。
至于那个韩信,折克仁更不放在心上,能说服叛军,那是仰仗韩冈的声威,与本人无关。
现在的当务之急究竟是什么?是忻州啊。是正被辽贼围攻的忻州!
若能救下忻州,整盘棋才都活了。
为了达成目的,折克仁甚至不介意解决这几个叛贼,纵然他手上只有一个指挥,而且是以急行军的速度经过了长途跋涉,才赶到了忻州的附近,也足以压服这里的五千乌合之众。
折家眼下能确实控制的编制——也就是私兵——在胜州之战后,就被一系列的人事调动和移防,降到了四个指挥。但由此也都变成超编的状态。折克仁的这个指挥,装备只比上四军稍逊,战斗经验则远胜,且是人数多达六百八十的有马步人,其实是等于两个指挥。
有了近七百精锐做核心,这样的一支军队,就不再是乌合之众了。折克仁可不信,凭自己的家室声望和地位,以及这支叛军叛而复降的惶恐内心,干掉几个叛将后,会控制不住这支叛军。
此外,虽然方才也听说了一点辽军受挫北撤的消息。但具体的情况不明,一群叛贼都没有说个明白,只是说刚刚得到消息不久,究竟是当真被韩冈击败,还是主动后撤,都没有定论。在折克仁的心中,这群人说的话,他是一点都无法去相信。
所以当他听到秦琬说起他这一次出去送人,也打探到了萧十三败退太谷的消息,而且是从辽人俘虏嘴里听说时,依然是疑心重重,眯着并不算大的眼睛:“你确定?”
秦琬遽然起身,就冲外面招呼了一下,片刻之后,两名随从便四只手拎着十几个人头进来了。都是道,“将辽贼为韩枢密所败的消息传出去。一旦亲眼看见了,忻州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代州人也必然会知道的!”
当越多的人听说了辽贼败阵的消息,反抗的力量就会越大,辽贼在代州也就越不安稳。腹背受敌的危险越来越重,纵使萧十三胆子再大,也不敢再留于忻州境内,继续围攻忻州。
“这两天韩兄弟差不多就能到太原了,韩枢密当在太原城中。”秦琬点着头,“韩枢密一来,便逼退了辽人,正是军心士气正旺,定然会赶来救援忻州。之前秦琬只因兵将不堪驱用,才不得不分散用兵。现在有了十六将军的兵马,也就有了主心骨。秦琬如何不敢奉陪?!”
……………………半个多月不见,韩信瘦了不少,但双眼神光湛然,看起来更加精明干练了。
韩冈上下一打量,不由得点点头,笑道:“有模有样了啊。奔波了这么些天,有什么感受?”
韩冈的话像是长辈对家中晚辈的话,韩信却是正正经经的跪下行礼,“韩信有负枢密所托。”
“你要真有负所托,辽贼就不会退到了百井寨。”
百井寨北控石岭关路,与石岭关二寨相应援,加上近处的赤塘关,三座关隘相互支撑,如果都有着足额的驻军,即是其中任意一处被攻破,仍可以维持防线,并有很大机会夺回失陷的关隘。
辽兵分兵驻守百井寨是意料中事。但整条石岭关路,却只守百井寨,就代表辽军的指挥已经放弃了峡谷中大半道路。而正当道路的百井寨既然被萧十三派驻大军,想必就是辽军预设的关键点。
百井寨当道而立,占据居高临下的位置,控扼石岭关路而修筑。地势极险要,但官道并不经过寨中,而是从主寨下经过。当然,百井寨还有几座附属的寨子。各自守住周边要道,守护百井寨主寨。
就像药有君臣佐使,大部分的边寨,或多或少都也有附属的小寨,或是堡垒什么的。由此方能让一座城寨,成为附近百里的中枢。控制田地、工坊和关卡。
“终究还是要打过去的。迟早要打,越靠南面就越安全。与其在平原上与辽军相抗,还不如就在这一条山路上与辽贼决一雌雄。”韩冈放声笑着,他只确定整件事该不该做,而他的幕僚们则就去讨论该怎么做。
“城墙不易夺。即便夺下来,也少不了要砸进去多少兵马的姓命、”
“我们可以把太原城的八牛弩运上来。”
“用破甲弩压制住城头,拿八牛弩的铁枪钉出上城的台阶。”
“终究是要厮杀一场。”
军议上的混乱,韩信视若无睹,留光宇看得眉头深皱,“要是给走马发回去,朝廷怕是要改弦更张了。”
开玩笑的口气说出来的话,却体现了留光宇心中真实的想法。
“不用担心。”韩冈却笑道,“辽军败退的奏报此时当已至京师。”
没加入争吵和议论的折可大和韩信没听出来,但留光宇却又觉得韩冈的遣词用字似乎有哪里不对,“奏报?”
“奏报。”韩冈点头,“我可没脸说是捷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