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 第19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 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李诫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坐在宽敞的车厢中,钢铁制成的车轮不断咔哒咔哒的响着。

    由于钢铁质地的轨道,会随着四季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长度,这使得一条条铁轨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长度,以防在夏日艳阳照射下,两条铁轨相互挤压,最后让轨道变形。

    重复而单调的声响,不停地敲打着双耳,但只要习惯之后,便会不知不觉的忘掉这样的响声。

    可铁轨却很容易在这样的撞击中损坏,在过去,经常是一段轨道的两端被碾压出裂痕甚至破损的缺口,使得方城山的铁路不停地换铁轨。幸好如今钢铁的质量越来越好了,铁轨的质地也越发的坚硬,铁路的维修费用这才降了下来。

    睁眼望着窗外,窗帘已经被拉起,穿过透明的玻璃窗,一座房屋便映入眼帘。但下一刻,又刷的一下,离开了视野,被远远的抛到脑后。

    车窗外的风景不停地变换,从房屋到田地,从田地到道路,一座座的房舍,一株株树木,从窗前接连不断的闪过。

    当看见一座如彩虹一般拱起的桥梁自车是天南地北的跑,可河北、河东、京畿等地的轨道工地,他也都跑了个遍。

    眼下的几条轨道,在同时兴修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速度和质量,至少有一半是沈括的功劳。

    沈括伸手扶住李诫:“说过多少次了,明仲你勿须多礼,坐下来说话。”

    “礼不可废。”李诫坚持行了礼,方才依言坐下。

    日以继夜的劳作,往来千里的奔波,李诫的外表,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纪还要大了不少。

    沈括打量着李诫,感叹道:“转眼就到京城了。”

    “最多一个时辰。”李诫道,“在车上也快三天了,再有一个时辰终于是结束了。”

    “还不到三天!”

    沈括比了一个手势,着重强调着花费的时间。

    从泗州到,只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这的确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普通人出行,能达到日行三百里、四百里的高速,这是十年之前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的,这本因是急脚递才能拥有的速度。

    “主要因为是空车。此外,拉车的都是健马,车夫也没有顾惜马力。”

    日后正常运营,有轨马车的速度可能会降到一半。不过四天走完八百里路,这也已经是过去难以想象的速度了。

    从金陵至开封,总共二十二程,按照朝廷制定的驿传速度,二十二天才能从长江南岸的金陵抵达京师。而在京泗铁路修成之后,二十二天的时间能减去一半还多。

    “这一回回去,当可以说一句幸不辱命了。”

    李诫拱了拱手,“恭喜端明。”

    “当是同喜才是。明仲你的功劳,可不是等闲可比。”

    李诫自从当年被韩冈征召入幕,工作和官职便一直围绕着轨道。如今作为沈括身边最为得力的助手,李诫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时间,一直站在第一线督造。功绩不必说,光是时间,就投入得不比任何人少。

    “非为此事。而是以端明之功,一张清凉伞不在话下。”

    沈括谦退的笑了两声,“就是进了政事堂,也还是主管工役营造,跟现在也没多少区别。何况还没有开始选,现在说也还太早。”

    “如今有两位相公在,哪里还会有什么意外?”

    沈括只是摇头。

    但韩冈已经明确说要支持沈括,而苏颂与韩冈也同进同退,

    之前两次廷推,韩冈对沈括的支持力度并不够,甚至没有去说服太后。

    沈括并不指望太后能对自己另眼相看,没有韩冈的关说,太后根本不会提起朱笔,在自己的名字上画圈。

    但现在韩冈已经明确说会在太后面前为之美言,而且进入两府的人选又多了一个。有两个名额,又有韩冈在太后那边说项,再加上这一回适时的京泗铁路通车,沈括相信自己这一次肯定能够得到梦寐已久的那一张清凉伞。

    恍惚间,沈括好像做了个美梦,清凉伞张挂在头顶,不论刮风下雨,都牢牢护在左右。

    但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正好看见李诫望着外面。

    “明仲……”

    沈括正想说话,就见李诫指着窗外。

    “已经到京师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