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 153章 再回本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一,二,三,用力!”几个健壮的劳力,用绳子吊着粗大的电线杆一头,将水泥电线杆放进挖好的泥坑内,远处每隔上一段距离,都有一根已经笔直竖立的电线杆。

    本溪街道上,以前到处都是低矮的小屋,此时三五层高的红砖楼房已经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即使在奉天城也不多见。

    “那里,要建一座高达十二层的赵氏大厦,由本市首富赵熙年先生出资,听说是要建成本溪最大的酒店。”陈延青给秦宇解释这两年来本溪发生的一些新变化。

    “怎么,建这么大一栋楼,你和老于没有插一脚?”秦宇笑问道。

    “本是酒桌上的一句笑谈,没想到老赵还较真了。我和老于拿他也没办法。”陈延青摇头失笑。“老赵这次可是下了血本,聘请的那个洋人工程师最近病了,一点小病嚷着要回上海去治病,回来的时间还没个定数,可把老赵给急坏了,亲自跑到上海去,不过他是不晓得师座要来,否则说什么也要留下来陪师座的。”

    “还有这种事,怎么,洋人受了聘,架子就这么大了,不要管他,洋人摆架子,给我打官司,真拿咱们奉天的商人当软柿子了。咱们奉商不欺人,别人也不要想骑到我们的头上来。”秦宇不在意地道,这只是件小事。

    “师座,聘请的那个英国工程师,在上海那边可是关系不浅。”陈延青试探着道。

    “你别跟我耍滑头,难道还想我站出来给你们冲锋陷阵?”秦宇反问一句。

    “这倒不敢,有师座一句话就足够了。”陈延青呵呵一笑。“不过跟洋人打官司旷曰持久,还不一定有个好结果,尤其是在上海那边打。”

    “打不赢就打到赢为止,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洋鬼子拿了钱还不想事,哪有这么好的事。我看奉商也要打出自己的名气,不欺人,但被人欺到头上,就是天王老子,也要有把他扯下马的气势,这场官司不是赢不赢的事,是要树立奉商的形象。守信,重诺,同时也不欺软怕硬。先把招牌打出去,名声大了,以后做生意的路子反而会更宽。”秦宇不在意地道。

    “师座这法子倒是不错。”陈延青是经验丰富的商人,只是略一细想,便能想到秦宇虽然有讨回公道的意思,更大的目的还是在于打响奉商的名声。想清楚了其中的关键,陈延青不由咂嘴道,“师座不行商实在是太可惜了。”

    “做个成功商人也是件不错的事。只是眼下时局纷乱,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秦宇打了个哈哈,跟在后面的蓝天蔚听得心生感触,看着两侧高高低低的楼层,以前本溪也就一个县城,后来升格为本溪府,眼下看本溪的发展势头,竟然有把奉天城比下去的趋势。那些随处可见的施工场地,街道上来往的货车,或是拉着洋灰,或是一些其他的商品。

    “呯,呯,呯!”大锤锤打在烧红的铁块上,依稀可以看到是一把剪刀的形状,此时依靠着钢铁厂,本溪兴起了一大批五金加工的作坊,制针,剪刀,菜刀,锄头,铁锹,铁耙,铁锅等器具。

    比起有些直接人工磨的剪刀,也有些有渠道,舍得投入的人,买了个电动的砂轮,磨起剪刀速度一个能不过去的。

    “雨辰兄,你去见老泰山,我就进去了,正好在本溪四处逛逛。”蓝天蔚道。

    “也好,立明派几个熟路的,随蓝先生,打打下手。”秦宇道。

    “是,师座。”

    “本溪架设了这么多电线杆,这电是从哪里过来的?”秦宇去见周家人的同时,蓝天蔚随着江昆闲逛,不时问上一两句。

    “当然是从钢铁厂那边过来的,那边的电力充足,还有富余,不用增加发电机组,就能满足以下本溪的需求。”江昆道。

    “那便去钢铁厂那边看看吧。”来了本溪,蓝天蔚哪能不去看一下秦宇嘴里能与汉阳钢铁厂相提并论的大型钢铁厂。

    “蓝先生请随我来。”

    为了运输的方便,从矿区到钢铁厂铺设了铁轨。

    看到厂区那成片的建筑,林立的烟囱,之前在秦宇面前还强作镇定的刘乾,方刚等人一脸惊容。在奉天省见多了低矮的小民房,就是奉城,也没几座像样的建筑。陡然见到这么集中的大片建筑,这些人都忍不住啧啧称奇,厂区员工的宿舍也全部是六层楼的红砖房。清一色的玻璃窗。虽然是集体宿舍,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贫民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住宿条件了。

    “这些是采买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350千瓦煤气发电机组,除了供给厂区供电,同时能满足本溪市电灯照明,电风扇所需电力。”此时国内一些小型的发电厂,大多是从上海那边向洋行采买的小型发电机,大的也只有几十千瓦,还多是列强那边淘汰下来的二手货。不过除了上海,像天津,徐州这些城市的用电量都不大,暂时来说,几十千瓦的发电机对用于电灯照明,还足够胜任。

    “现在本溪用上电灯的人家大概有多少?”蓝天蔚问道,他对这些奇形怪状的机械并不了解。不过却也知道这些东西能出现在本溪,在目前来说,算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列强的工业文明是强大的基础。自清末以来,之所以积贫积弱,便是由于绝大多数人从事传统而低效的农业。

    “731家,今年预计能超过一千家,各个学校,办公机构,还有现在新建的一些小洋楼,大饭店都会装上电灯。”江昆道,“当初把发电机组装起来的时候,整个本溪也没几家用得上的,除了供应钢铁厂之外,前面两三年一直是亏本运营,现在随着本溪条件的改善,电力输送系统的改良,还有一些工厂,家庭作坊用电量的增加,发电厂这边才开始盈利,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建一座大型的发电站,利润惊人,不过投资也大就是了。”

    “这样一座发电厂要花多少钱才能建得起来?”方刚忍不住问道。

    “前前后后累计投入不下于七十万元。”江昆道。

    方刚,刘乾等人听得瞠目结舌,革命党人北伐的时候,还在为几万,十多万的军费伤透脑筋。向南洋,向北美华侨募捐。各地筹集,没想到本溪这边一个发电厂就达到了七十万大洋的规模。看着那成片的厂区,高耸的烟囱,来来往往忙碌的工人,方刚,刘乾等人心里无言的升起一鼓震撼。带兵打仗,聚众革命,这是他们以前一直在做的,可是面对这原来一片荒芜的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片工业基地,心里有种无力感,这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就算是他们成功了,占据了奉天,他们能置办下偌大的局面吗?(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