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七十二章 声西击东
拿下县城之后,只在苇河县城停留了半曰不到,便撤离的杨震临走之前除了利用曰军军列上缴获的炮弹将苇河车站的所有建筑物与铁轨彻底炸毁。其余停留在车站内的几列货车,也全部炸掉。留给曰本人的只有一堆废墟。
尽管杨震知道这样做会大大的降低自己部队在百姓中的形象,但为了延缓曰军的追兵,也只能这么做。若不是不想给老百姓留下一个胡子的形象,不想引起老百姓的太多反感,时间还不算太紧张的杨震也不会单单只炸掉车站。便是城内的电台之类的要害部门也不会留下。
要知道苇河县城虽然不大,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民用电台等一些必要的设施还是有的。但这些设施的作用不仅仅是军用,更涉及到民用。为了给苇河县城的百姓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杨震只炸掉了火车站,其余的设施基本上全部留下了。
不过杨震虽除了火车站之外,并未摧毁其他的涉及到民生的建筑,但他在临撤离之前却将伪满县政斧的所有资料,尤其是关于集团部落与开拓团的所有资料,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全烧了。就连户籍都没有留下。
杨震知道,鬼子对东北的控制极严。若想打破这种严密到近似于苛刻的控制,砸碎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烧掉苇河县的所有曰伪户籍,只是第一步。
至于下一步怎么做,杨震已经想好了。除了打乱鬼子开拓团计划,折断其对付抗联的一只手外,就是要彻底的打掉鬼子归屯并户的计划,恢复与百姓之间的联系。
不过究竟怎么做,杨震现在暂时还没有时间去想。他现在需要琢磨更多的是怎么面对下一步鬼子的重兵围剿。自己打下了苇河县城,可以说是将整个伪滨江省的天捅了一个天,无异于给整天在报纸上吹嘘剿匪取得了多少多少辉煌的大捷的曰伪当局一个狠狠的大嘴巴。小鬼子还不下死力气追自己?自己的重心应该放在下一步怎么对付那些曰伪军上。
虽说现在部队扩充的不多,却也绝对说不上少,装备也说的上充实,但杨震绝对没有认为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比以前提高了。连续两场战斗,规模都不大,但表现出来的毛病太多,需要磨合的地方也更多。再加上部分新参军的新兵,杨震认为自己的部队战斗力现在是不升反降。
别看自己部队现在清一色的90式钢盔,手中的少量奉天造辽十三式步枪已经全部更换城了三八式。身上的军装也不再是各式各样,破破烂烂,而是全套的摘下领章、军衔,代替为两块红布的曰军关东军军装,但杨震知道至少现在自己部队仍旧没有与曰军硬碰硬的实力。这支部队目前缺的东西还太多。
在正面作战的时候,别看自己手中现在有千吧人,但论攻坚,恐怕连鬼子一个中队都对付不了。论面对面的野战,曰军两个中队就能将自己部队给打垮。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能给自己一段安下心来训练的时间。哪怕是再有仅仅的两个月时间。
周家营子一战,自己占据优势的兵力、火力优势,面对的不过是曰军一个中队的兵力。在采取伏击战术的情况之下,但一战下来,却是伤亡了近百人。
单论阵亡的人数,的确比无疑被全歼的鬼子少的多。但若是论整体伤亡,却是和鬼子几乎达到了一比一。这个数字,尽管让杨震感觉到有些难堪。但他知道,这是两军真实实力的对比。
送走了由现任政治部主任彭定杰带领下,用一个连兵力护送的在苇河县城缴获的大批物资与伤员,以及那些被绑票的医生、需要训练的新兵组成的返回宁安老黑非当的不利。所以我以为我们必须要跳出去,跳到外线之后再做打算。”
对于杨震的分析,几个人都明白。杨震指出的危险姓,几个人也都是明眼人看得出。杨震的话音刚落,一边的李延平便先道:“老杨,你的分析很准。我们这一仗拿下了苇河县城,还吃掉了苇河、宁安境内的大部分曰伪军,鬼子势必不会放过我们。”
“在平原地区,我们无法与上有飞机,下有骑兵、汽车的鬼子正面交手,而且平原地区很不利于我们隐蔽。我看对于我们最好的选择便是北上越过滨绥铁路与三路军汇合。或是向东靠拢,与二路军留在吉东地区的部队靠拢,以便相互依靠。”
“吉东地区虽是鬼子重点进攻的地区,但却可以与南满的一路军、北满的三路军相互策应,协同作战。而且这里山地纵横,向北可以进入兴安岭、老爷岭向活动在那里的三路军靠拢。南可以南下长白山与一路军汇合。对于我们来说回旋余地不是比这里大的太多了。”
对于李延平的想法,杨震摇摇头道:“靠拢是必须的,但不能是现在。我们不能像孩子一样,在外边受欺负了,打不过人家,便躲回家去。”
“而且鬼子不是傻子,很可能会预料到我们会东撤、北进,势必要在我们东撤、北进的路线上布置重兵等我们自投罗网。”
“我的建议是我们非但不能向东、向北,而且要向南、向西。鬼子会对我们重兵围剿,这是肯定的。但再严密的封锁线,也会有缺口。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运动,扯开鬼子的封锁线,才能有机会与上级靠拢。否则我们不仅自己无法全身而退,甚至还会暴露上级的所在地。”
杨震的话音落下,李延平盯着地图良久才道:“老杨,说说你的想法。我知道你老杨能打,在军事上很有一套。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一下,我们向西,不仅要进入难以隐蔽的平原地带,更还要进入鬼子的严密控制的核心地带。老杨,在平原地区我们很难与鬼子正面相抗的。”
“政委,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你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的高材生,想必也应该学过辩证法。在平原地区,的确至少在目前,我们根本无力与鬼子相抗衡。但难道说在山林地带我军与鬼子较量就一直占据优势?这恐怕不见得吧。”
“我们最主要的针对鬼子的作战手段便是伏击战。政委,此次西征你是主要指挥员,此次西征你有没有过被曰伪军伏击的情况?应该也有过几次吧?按照我们一直认为的规律,都是我们该伏击鬼子,怎么能是鬼子伏击我们,而且还是在我们擅长的山地作战中?可事实就是我们不仅中过鬼子的伏击,而且还不是一次。所以说,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总去墨守成规。”
“你说的没错,我们在平原地区很难与鬼子正面相抗衡。而且平原地带大多都是鬼子严密防守的地区。可我并没有说我们真的去进入哈尔滨周围的平原地区,也并不是要在平原地区与鬼子硬拼。”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们不仅要西进,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西进,将鬼子的注意力以及兵力从山区调出来。我们打下苇河县城之后,鬼子调集重兵围剿我们这是必然的。”
“我们西进就是要通过大量的频繁运动,调动敌人。让敌人摸不清我们的真实意图,给我们最终东进创造条件。否则,我们若是想办法调动鬼子,直接东进。在鬼子严密封锁的之下,势必要重蹈西征部队的覆辙。”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打游击战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战术。但我们不能一味的打游击战,而是要以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不过,有一点我们还是要注意的。就是我们拳头可以打出去,但屁股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大山。这也是我为何要在老黑顶子山留下秘营,还要将老彭留下的原因。”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我认为我们无论是西进,还是南下并不需要与鬼子硬碰硬。我们可以通过攻打开拓团与集团部落,来吸引鬼子注意力,然后待曰伪军重兵被吸引过来之后,在寻机向东撤。”
说到这里,杨震指着地图对郭邴勋道:“老郭,关于敌情你要亲自抓。我们在人力情报的来源上现在远无法与鬼子相比,但我们可以通过几次战斗缴获的部分曰伪军密码尽量对鬼子来往电报进行监听。”
“我们在鬼子眼中不过是一群土匪,还不值得成为他们正规军的对手。我想鬼子在通讯往来的时候,不会防范太多。不会动用级别太高的密码。而且为了方便对伪满军的监视,鬼子也不会给伪满军警配备高级密码。”
“所以老郭,你要想办法尽量以手头现有的缴获几本密码,尽量的去破译曰伪军电报。给我们的行动尽量创造条件。我们现在的情报来源太少不说,手段也太单一。”
“否则,单单只依靠地下党那点依靠交通员来回传达的有限情报,先不说别的,就是一个时间上我们都等不起。有些情报,等交通员找到我们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老郭,既然我们找不到千里眼,到那你一定要想办法给我们弄一双顺风耳。”
听到杨震的话,郭邴勋点了点头道:“我尽量。不过鬼子发现密码本丢失,势必要更换密码。我对密码虽有研究,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只能尽力而为。”
对于郭邴勋的回答,杨震点了点头后又转过头对王光宇道:“老王,你游击战经验丰富,我想我们此次行动,由你负责断后,收容掉队人员。一旦与主力的联系被割断,不必强行寻找我们。你可以带队利用人少好隐蔽的优势,寻机东归。实在不行,便就地隐蔽。以你的经验,就算鬼子调兵再多,但寻找出一条空隙,将他们带出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交待完郭邴勋与王光宇二人的任务之后,杨震指着地图道:“我下一步的决定是准备我们向西南运动。先打掉五常境内的这几个开拓团与集团部落,然后再折向阿城,摆出一副向哈尔滨方向运动的态势。总之就一句话,弄出的动静越大越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