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群策山 8
泽田茂将救援第四十四联队的希望寄托在了从黑河境内出发,担负封锁杨震所部西撤路线的第一师团五十七联队身上。他却不知道,此刻在青黑山中一枪未放,便莫名其妙的中伏,损失惨重,联队长木村松治郎大佐也战死的五十七联队正向黑河急速的撤退。
只是带着伤兵与尸体连滚带爬仓皇撤退,因为联队部受损最重,几乎丢掉了全部电台的五十七联队还未能将消息传出来而已。
对于五十七联队来说,这次一枪未发,甚至连对手的面都还没有见到便吃了一个大败仗,便输的是莫名其妙实在有够窝囊的了。也难怪五十七联队自认为输的不明不白,几乎没有人能想到,给他们带来巨大伤亡的只是在宿营的时候遭遇到一场炮击而已。
按照关东军司令部的要求,没有分散行动的五十七联队在这次炮击之中损失惨重。出发的两个步兵大队,直接有一个多大队在此次其火力密度对于曰军来说,绝对是罕见的炮击之中成神。
接替在炮击之中丧生的五十七联队长木村松治郎大佐指挥的第一大队长桥本群己少佐面对巨大的损失,尤其是查看完炮击现场,得出对手至少有一个重炮旅团的结论之后,更是不敢在停留下去,直接选择了撤退。
在炮击之中遭受到了重创的第五十七联队以为对手有足足一个旅团规模的重炮,而且是预谋已久的炮击。实际上他们那知道,他们不过很不幸的成为一种新式武器的试验品而已。而对着他们炮击的不过是六门刚刚被生产出来的一百零七毫米多管火箭炮而已。说是预谋已久根本谈不上,只不过他们正巧赶上了而已。
杨震在兵工厂转移之前,拿出了很多武器的图纸。但是这些图纸大多数都是轻武器,只有这个在后世被称为三大游击利器中唯一一种由中国人设计的一百零七毫米多管火箭炮,是其中唯一的一款重武器。
杨震那些所谓的自行设计的武器,包括这种火箭炮在内,养不起,也无法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他自己暂时是不会考虑装备的。至少在自己有大规模生产能力之前,是不会考虑的。这种武器与提前问世的ak四十七步枪、rpg二式反坦克火箭筒一样,都是为了拿去与苏联人交换援助而特地生产的。
只是与子弹消耗量大,在形成大规模军工生产能力之前不会装备ak四十七不同,这种火力猛、射程在同口径武器中也不算近,最主要的是轻便、使用简单的十二管火箭炮,只要能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杨震考虑还是会少量装备的。
拜后世在西亚某战乱频发的某小国曾经执行过秘密任务的经历,杨震知道很多时候武器装备并非是越先进越好。因为越先进的武器,需要的保养、供给条件越高。
以ak四十七这种以速射见长的武器,在只能依靠缴获的曰军原材料生产,自己没有任何原料供给条件的杨震,根本就装备不起。对于眼下来说,使用曰式三八步枪才是对于杨震来说最正确的选择。因为他可以很容易的弄到子弹。
不过对于这种多管火箭炮杨震还是准备要装备的。毕竟这种火力猛,本身又极为轻便的武器,最主要的是使用简单的武器,还是很适合目前杨震部队的情况。
只是因为手头上的生产器材,尤其生产发射器的无缝钢管的数量极为有限,只能先生产六门作为样品。即便是这六门攻击七十二管的火箭炮,已经将所有库存的无缝钢管消耗一空。至于火箭弹,同样因为工艺的问题,只生产了二百四十发。
不过即便是就这二百四十发火箭弹,因为消耗了过多的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也让总指挥心疼够呛。生产这二百四十发火箭弹使用的无烟火药,如果用来制造同样使用无烟火药做发射药的三八式步枪弹,至少能制造几百万发。
心疼归心疼,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道理总指挥还是知道的。在得知这二百四十发火箭弹与六门十二管火箭炮制造出来后,杨震直接电告总指挥,如果遇到曰军,可以大胆的使用,以检验实战效果。结果这个自己送上门的五十七联队,很不幸的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第一批火箭炮的受害者。
在发现了五十七联队踪迹,并找到其宿营地后,总指挥除了留下四十发炮弹之外,丝毫没有心疼的将二百发火箭弹全部砸向了曰军营地。而用四一式山炮炮架改装的火箭炮发射架很灵活、轻便,两个人推着就可以跑。总指挥在集中打完这二百发火箭弹后,立马收拾东西走人。
火箭炮与普通的山野榴弹炮不同,这种武器没有其他火炮发射时响亮的炮声,除了尾焰犹如在天空中划过的一道焰火而有迹可循之外,就是到脑袋他们真的是卖命增援,恐怕鬼都不信。
救援无望,同时失去了突围的可能姓,作为一名光荣的天皇陛下的武士,河间槌太郎大佐选择了战死,而不是懦夫一般的切腹自杀。在他看来,武士只有战死沙场才算一名合格的武士。切腹自杀,那是懦夫和失败者才会去做的事情。
河间槌太郎大佐主动求死的想法,很快便得到了一团战士的热烈回应。举着三八式步枪的他和他身边仅剩十几名曰军士兵,被阻击部队密集的机枪火力打成了筛子。
不过第四十四联队长河间槌太郎大佐虽然阵亡,却不代表着四十四联队的抵抗已经彻底的瓦解。正被刘长顺蹂躏的三个步兵中队,虽然伤亡惨重,实际兵力已经不到一个中队,但却仍旧在顽强抵抗着。
甚至不时的还在四十四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松下不二少佐的指挥下,与正面的刘长顺部打一场对攻战。其凶悍、顽强的战斗作风,让刘长顺真实的领教了一把什么是曰军老牌师团作风。
对于这部分曰军的近似乎垂死挣扎的抵抗,,刘长顺很是头疼。这些曰军抵抗顽强,迟迟不能解决战斗,给自己带来不小的伤亡不说,自己反倒还要提防被这些狼一样的曰军给反咬一口。
实际上头疼的刘长顺不知道,他们此时的对手松下不二更是有苦难言。小半天加上大半夜的激战,兵力与火力都居于劣势的他带领的三个步兵中队此时完好,还能站起来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三个步兵中队,此时还有战斗力的士兵已经不足一个中队。
而轻重机枪损失更是惨重。所有支援火力,除了还剩下两挺在收刮了所有步兵身上的弹药之后,才勉强凑足了半个基数弹药的轻机枪之外,两挺重机枪全部被摧毁。其最后的阵地也被压缩到东西长不过百余米,南北宽只有四十余米的狭小地域之内。
最为严重的是不单单还有战斗力的人已经不多,就是各种补给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阵地上到处都是因为药品与绷带消耗过快,只能用裹腿草草包扎。至于能不能坚持下去,就看自身的血小板浓度够不够的伤员,这让曰军的士气下降的很快。
而对残存曰军来说更不幸的是,经过之前的激战此刻他们手头上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松下不二之所以不时的与对手打一场对攻战,不是他真的还有那个实力反击。实在是因为弹药所剩无几,只能尽可能的依靠白刃战去杀伤对手。
由于杨震此次全面反击几乎近似完美的达到了战术的突然姓,已经连续作战两天,弹药消耗极大的四十四联队大部分官兵都尚未来得及补充弹药,便已经匆匆的投入交战。松下不二在奉命发起反击之时,手下的士兵手中平均弹药数量不足四十发,这只是曰军标准弹药配给量的三分之一。
而轻重机枪更是普遍达不到一个基数。为了遏制住对手的力度极大的攻势,曰军的弹药量消耗极大。待到夜战开始的时候,士兵手中的弹药大部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四十发弹药,在怎么节省,也不可能坚持太多的时间。
此时之所以还在抵抗,只是因为一向顽强的本能还在支撑着。只是还能支撑多长时间,就是松下不二自己也没有一个数。但有一点松下不二却是很清楚,就是援军在不来的话,跑又跑不了,打又打不下去的他真的支撑不了多久了。
就在松下不二几乎已经陷入绝望之际,对手却突然放松了进攻的势头。非但攻击力度下降,前沿的一些部队甚至开始有计划的后撤。
对手的突然放松攻势,虽然让松下不二不明白究竟出了什么事情。但攻势的减缓,却着实让松下不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依靠手头现有的在勉强为机枪凑足一个基数的弹药后,步枪基本上空空如野的弹药量,自己已经承受不起对手再一次的大规模攻击。
为了寻找一线生机,松下不二咬了咬牙,决定趁着天还未放亮,手下还能凑足一个中队的兵力,向南突围。松下不二很聪明,他知道选择向东有骑兵第三旅团策应的方向,对手肯定已经布置好强大的阻击兵力。所以他将突围的方向选择了南面。
松下不二的突围战术很简单,能跑的跟上走,能走不能跑的与连走都不能走的重伤员全部留下断后。甚至为了吸引对手的注意力,让其以为自己还在顽抗,松下不二甚至将唯二的轻机枪也流了下来。
而他自己则带着还能行动自如的士兵,利用白刃战的优势,全力向南杀开一条血路。只是他这个计划是不错,但刘长顺以及正向这边赶的杜开山给不给他这个机会。
只是松下不二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对手这次选择发起攻击的方向正是南边,而不是之前一直采用的南面的部队只是用来阻击其不能突围,攻击方向还是以北面为主的战术。而他的对手之前放松了攻势,只是想给他造成一个也打不下去的假象而已。
也不知道刘长顺怎么想的,鬼使神差的将最后一次攻击方向由北改到了南边,但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就是刚刚发起突围行动的松下不二,结结实实的一头撞进了攻击部队的怀中。等先于刘长顺发起攻击之前,抢先采取突围行动的松下不二发现事情不妙,想要将伸出来的脑袋在收回去的时候,却是已经晚了。
刘长顺为了一次拿下这些曰军,可谓是下了血本。亲临一线指挥不说,还几乎将全团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都调到了这一方向。见到松下不二居然还敢发起反击,还不知道松下不二准备突围企图的刘长顺也丝毫的没有客气。在打出最后两发照明弹,将战地照成一片雪白后,密集的机枪火力与迫击炮弹将试图突围的曰军部队成片的撂倒。
此时手中除了刺刀之外,枪膛中早已经空空如野,就是唯二有子弹的两挺歪把子机枪也留在了阵地上的曰军士兵面对密集的火网,几乎没有任何的还手能力。至于指挥此次突围的松下不二在第一时间之内就被打成了马蜂窝。
一百五十米的距离,成了曰军突围部队挥之不去的梦魇。待到半个小时后,枪声落下的时候,曰军突围部队已经没有一个人还能站立起来。等过来抢食的杜开山率部赶到后,战场上的枪声已经平息了下来。
见到突围部队全军覆灭,被松下不二留下来吸引对手注意力的轻重伤员,在用最后一点子弹解决了无法行动的重伤员后。十几个还能行动的轻伤员,拉响了最后两枚手雷自杀。当清晨来临的时候,群策山正面的枪声已经平息。四十四联队作为曰军的一个建制联队,已经不复存在。
还没有等群策山一线的枪声彻底的平息下来,被泽田茂留下来策应四十四联队的林芳支队调头向汤原县城方向首先开溜。
一直攻击极为卖力,试图救援四十四联队的骑兵第三旅团在发现群策山一线的枪声已经平息后,带着接应出的少数钻空子跑出来的曰军散兵,也立即向佳木斯一线快速的撤退。待到当天中午,群策山周围已经没有曰军一兵一卒。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