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六十一章 恼火的曹辉
攻击部队手中的自动步枪、冲锋枪,利用数倍与当面之敌手中三八式步枪的射速,将被逼出碉堡群的这些警护军上下打的鸡飞狗跳,在他们后边的两挺通用机枪,利用自身远高于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射速,将这些身上虽然穿着伪满军装,实际上都是地道外国人的伪满军警打的抬不起头來,使得发起攻击的两个排,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突入曰军阵地。
突入曰军阵地的两个排,丝毫沒有客气,碰到有想要凑到一起去抵抗的家伙,或是直接上去就是一手榴弹,或是跟在身后的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发射的榴弹直接解决掉,反正一句话,就是怎么能尽快解决战斗,就怎么去打。
而那些关东军一手训练出來的朝鲜人,试图想要与冲进自己阵地的抗联打白刃战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手中的三八式步枪实在太长了,在战壕之中,根本无法与对方手中的短小精悍的步枪相比,而且对方也根本就不给他们拼刺刀的机会。
而更让这些人惊恐的是,面对着对方手中那种射速极快的步枪,自己手中的三八式步枪就犹如烧火棍一样,人家不给他们拼刺刀的机会,对射又不是抗联的对手,这些伪满军警的防御,渐渐的开始崩溃。
谁也沒有想到,首先自新安出发后,除了新源之外,一路上并未遭遇到曰军的阻击,而且二十公里的距离,也实在算不上太远,坐上汽车也就是几十分钟,甚至都不超过半个小时的事情,但就算身体再强健的也不可能扛着满身的武器和弹药,徒步一口气跑到目的地。
四个小时的时间,二十公里的行军路程,看起來上级指定的时间还是很宽裕的,但是要知道,在战时一个抗联战士身上随身携带的步枪连同弹药、手榴弹,外加干粮袋和背包,负重足足有近二十公斤。
身上带着这些负重,即便是强行军的速度,每小时能走上六公里也就相当的不错了,路上还要应付极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再加上拿下陶赖昭一线所需的时间也计算在内,所以四个小时的时间就显得不是那么宽裕了,甚至可以说有些紧张。
先头连在新源这个不大的小村子里面,面对不过一个中队的伪满军警,居然浪费了足足半个小时的时间,也难怪曹辉有些生气,虽说新源是卡在南下陶赖昭的必经之地,但在这里耽搁了这么长的时间,曹辉很难接受。
曹辉之所以让一营长亲自指挥先头连,就是担心先头部队被小股敌军给拖住,虽说接手这个团的时间不长,但是战役发起至今,做为团政委他对部队目前的情绪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部队从贺方仁这个团长到下面的普通战士,因为沒有捞到什么仗打,从上到下都憋着一口气。
他就是担心部队一见到敌人,眼睛都红了不管不顾,被曰伪军小股部队给黏住了,耽误南下的进程,才专门让一营长亲自带领这个先头连,以免出现部队与敌军遭遇,头脑一热不管不顾而影响整个部队的行动。
一营长是抗联老兵出身,实战经验丰富,而且为人稳重又失灵活,让他带先头连,就是想要利用的他实战经验,控制住部队的节奏,他就是担心部队一见到敌人,眼睛都红了不管不顾,被曰伪军小股部队给黏住了,耽误南下的进程,让一个稳重一些的人带队指挥,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结果却沒有想到,恰恰就是一营长这个老兵出了问題,首先红了眼的,却偏偏是这个家伙,半个小时的时间,弄不好要影响整个战斗进程的,作为一名经历过长征的老兵,曹辉知道很多的时候,在战场上半个小时的时间甚至会影响整个战役命运。
见到面前的一营长多少有些汗颜,曹辉摇了摇头,这件事情,也不能都怪他,但作为一名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兵,他本不应该在这里耽搁这么长的时间,他的任务是为后续部队打开一条南下的通道,而不是对中长铁路进行破袭。
他完全可以先打掉新源西面的曰伪军几个以火力封锁公路的碉堡之后,以一部兵力看着新源村内的敌人,等待后续部队收拾这股敌人,自己则带部队强行通过新源继续南下,这样可以争取到大量的时间,更不会出现全军被堵在这里半个小时的情况。
而且新源这一战虽说伤亡不大,但弹药消耗量却是不小,携带的通用机枪弹药,几乎打掉了三分之一,无后坐力炮弹消耗了一半,部队到陶赖昭一线之后,面临的局面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现在弹药却消耗了如此之大。
自己部队是九师建制,却被加强给了七师,现在更是归纵队直接指挥,成了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而现在扶余和榆树境内打成一团,各方面的弹药需求量都很大,鬼才知道后续弹药的补充,究竟什么时候能到。
现在部队上下清一色的自动武器,这弹药消耗量可是极大的,单就那几挺通用机枪,就是一个弹药消耗大户,说实在的,这种轻重两用机枪还是自己见过的射速最快的机枪,关内部队装备的无论是捷克式轻机枪、勃朗宁轻机枪,还是缴获的曰军机枪,沒有一个能够比的上的。
即便是二四式重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这两种关内战场上最常见的重机枪也无法相比,但射速快,也就意味着弹药消耗量也大,短短半个小时的战斗,就打出去两千发子弹,这在关内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一旦补充弹药不能及时送到,那后面的战斗还怎么打,抗联现役轻武器使用的弹药,与曰军的弹药根本就不通用,即便是缴获了曰军的弹药,也使用不上,沒有了弹药,这些武器只比烧火棍强一些,尤其是那种自动步枪,沒有了弹药的供应,短小的枪身拼刺刀那里是三八式的对手。
到底是关内过來的,从來就沒有在补给充足条件下打过仗的老红军、老八路,考虑问題明显要比现在显得有些大手大脚的抗联干部,要周密的多,他考虑的不单单是能不能在指定时间之内,赶到上级要求的地点,还有后续作战的问題。
而自抗联重新组建之后,就在沒有受过弹药不足,而影响战斗部署,甚至很多的情况,在战场上都显得有些大手大脚的老抗联出身的干部,考虑的就沒有这么详细了,在他们看來只要上了战场,弹药和补给的问題总部会考虑的,自己只要打好仗就行了,反正对于他们來说,就算陆上沒有办法补充,总部还是会给他们空投弹药的,自己有什么好担心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