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 第五章 锋芒之锐
在恭王心目中,关卓凡变得愈来愈不可捉摸——不是说关某人喜怒无常,而是不晓得他还有多大的潜力没有发作,不晓得他下一步棋会摆在哪里。,ybdu,
这种感觉愈强烈,恭王和关卓凡正面对垒的意欲就愈弱。
从关卓凡弃二品总兵之位、赴上海七品知县之任开始,恭王对他,就开始有这种感觉了。只是那个时候,恭王高高在上,这种感觉可以转化为居高临下的赞赏,以及对自己“识人之明”的得意。
随着两人地位的迅速接近,这种感觉很快就变成了威胁和压迫。恭王起衅于关卓凡,几乎出于本能——他并不是要打倒关卓凡,只是不希望关卓凡再靠近自己了。
既不能将关卓凡打下去,在他面前,恭王便本能地想往后退——只为保持“安全距离”。
恭王的抗压力非常有限,事实上,上次被黜出军机、革去一切差使,恭王就起了隐退的心思,最后是在文祥和宝鋆的鼓励下才挺了过来。
但相似的“体验”,他是真的不想再来一次了。
因此,对关卓凡,恭王既无心“对撼”,便只能合作,甚至你进一步,我退一步。
但宝鋆的心思和恭王不一样。
恭王是宣宗亲子,是地位最高的宗室,纵使“失权”,也不会“失势”,更不会损他天生的富贵。就是说,恭王有足够宽阔的退路——这也是他斗志不坚的重要原因之一。
宝鋆的情况不同。他出身不高,能够位居一品,固然是因为本人精明强干。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恭王与其意气相投。相互引为知己。恭王竭力为宝鋆奥援。而宝鋆亦为恭王强辅,两个人同进同退,才有今日共直中枢的局面。
如果关卓凡继续上升,那么很快恭王就会立不住脚——政坛的最什么;台底下,既得利益被损害的人群,怨声载道。
因为阎敬铭的荐主是关卓凡,也因为阎敬铭革除的司官、书办、差役里边,亦有不少汉人,所以,倒没人在“满汉之别”上面做文章。但是——唉,哪有这样做官的?!这不是给关贝子添乱吗?!
许多人跑到宝鋆那里诉苦。
比如被参掉的那个银库郎中景和,和宝鋆两个,都是镶白旗下的,也姓索绰络,算是远房亲戚。这个景和,对宝鋆特别巴结,三天两头,上宝府走动。当初,他也是借了宝鋆之力,才谋得了这个肥缺。
景和哭兮兮地对宝鋆说:“二叔你说我冤不冤?库银‘重进轻出’,又不是在我手上生发出来的规矩,怎么单拿我来作伐子?再者说了,库银偷盗难免,多少年下来,不靠重进轻出弥补,难道要我自个儿掏银子出来赔补不成?二叔,你得给我做主!”
宝鋆是“管部”的大军机,名义上确实是阎敬铭的上司。可是,宝鋆苦笑:阎丹初的脾气,他一发动起来,我哪里还插得进手去?
景和继续“哭诉”:“阎敬铭一到,咱们那位满尚书,立刻就变成了锯嘴葫芦,啥话也不说了,由得阎老西儿瞎折腾!”
阎敬铭其实是陕西人,不是山西人,但景和还是叫他“老西儿”。
宝鋆的脸沉下来了:“阎丹初是你的堂官,你嘴上得有个把门的!”
景和话里真的带出了哭音,说道:“堂什么官啊,我都被革职了!明儿一大家子还不晓得在哪儿喝西北风呢!”
宝鋆长长叹了口气。
景和来了劲,说道:“大伙儿都说,以前二叔‘管部’的时候,户部上上下下,何等和睦?阎某人一来,砸门撬锁,翻箱倒柜,好好一个局面,弄得乱七八糟,成个什么样子?长将以往,怎么得了?哼,再由得他乱来,二叔,这个户部,你还管得来吗?——大伙儿都说,这个阎丹初,张牙舞爪,就是冲着你来的!”
宝鋆冷冷地看着景和,一言不发。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