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锦衣 - 第八十六章 因地制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张清泽坐在胡床之上,边擦剑边想着两个月前的这些事情,一幕幕都重现于眼前,说实话,张清泽也的确因此得了些好处。

    悟须及时的昭告天下,说张清泽为武林副总盟主,而现在自己手下这帮五湖四海的汉子们叫自己的时候,可没有那个副字,总盟主一叫张清泽那是从内而外浑身说不出来的爽。

    随着奔走天下号集群雄,张清泽的声望也与日俱增。按说凭他的威望和本事,不会有如此之多的武林人士心甘情愿的陪他来大漠卖命,可挡不住少林悟须发出的命令,少林武当乃是武林的天,这两大头同时发话了谁敢不从。再说了,陆炳写的手札和交给张清泽的圣旨可不是开玩笑的,若是不去,只怕要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受灭门之灾了。

    人本就是群居的动物,只要聚在一起就要有领袖,作为领袖就会有权威性,辨别是非做出赏罚,久而久之旁人就会对他产生依赖性。不说武林中人懂些拳脚功夫,所以大多性格刚烈眼高于了,换弹填充火药都太慢,所以根本不适合于对抗骑兵的实战。故此,才会以骑兵和大规模步兵阵法敌对,这也就是为什么汉人对敌马上民族多是以人数取胜的原因。

    不过这也就是对待普通士兵,对待武林中人,骑兵这点招数就不太管用了。射来的箭矢大多被挥舞的兵刃扫开了,有些暗器高手和武林高手,还当即接下箭矢扔了回去,那准头岂是胡人能比的,当即不少人就被射翻下马。以为到了跟前就能利用骑兵的高度优势,结果武林中人各显神通,有的力大者硬抗当头一击,直接把对手掀翻下马,更有甚者直接练马都掀翻了。

    还有的则是一个铁板桥,让过来的刀锋,起身再给对方背后一招,把敌人毙命于马上。还有的则是高高跃起,比那马上骑士还要高,直接取敌人的项上人头。

    本来这群武林中人杀出来,就打了个鄂尔多斯战士们个措手不及,再看这群人装扮各异,古里古怪的,有的穿着道服,有的是袈裟戒疤大光头,还有的戴着斗笠,有的一身其他民族服饰,总之完全不似平时看到的汉人。再加上这群人喊打喊杀的冲过来,气势如虹,一动手更是高招频现,鄂尔多斯部的战士心中便打了退堂鼓。打仗打仗,有一半打的是气势和军心,气势上输了,军心也散了,岂有不败之理。

    加之后面还跟着李祥手下那些视死如归,做好以身殉国准备的大明战士。在打的鄂尔多斯溃败之后,李祥下令出兵追击,及时补刀,所以鄂尔多斯那叫一个伤亡惨重尸横遍野。

    武林中人的确厉害,不过也得分对手是谁,此次的胜利一来是前些时日李祥偷袭的时候,让鄂尔多斯也受到了创伤,更对汉人的部队有了重新的认识,心生了一丝胆怯。同时也是因为大明与鄂尔多斯两军的人数差别不大,加上李祥的部下,两边只有两千余人的差别。

    换做对方若是两万人,再来一千武林中人也是白给,成建制的军队配合作战威力无穷。假想一下,若是鄂尔多斯的战士换成陆炳的百炼精兵。那武林中人也得败退,装备精良是一个原因,主要是纪律严谨听命行事。只需几个步骤就能切断武林人士的队伍,让他们彼此之间无法依靠失去相互支援互成犄角的能力,从而分而杀之,再合力围攻一名高手,其余可在外围设防以防救援。

    不管怎么说,总之这场仗算是胜了,李祥高兴万分。张清泽也十分高兴。此时又有补给部队送来了粮食,解了无粮的燃眉之急,所以李祥决定修建营盘。重整旗鼓待恢复一些元气,就与张清泽联手,直捣黄龙彻底一次性的打败鄂尔多斯,拿着他们的降书顺表凯旋而归。

    —————————————————————————————————————

    此时的古田叛军。正在收缩防线。先前的大举进攻攻城拔寨的攻势一去不复返,反而变得处处小心丝丝谨慎。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知道,陆炳来了。

    这并不代表古田叛军胆小怕事,这正说明了他们领导者的聪明睿智和不骄傲自满的优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古田叛军对陆炳做了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包括已经快淡出人们视野的琉球海战。

    收复常州土匪,琉球海战,与鬼虎的登岛战役。以及山东与大匪首蔡龙羽的小规模战争,都说明了陆炳是个全方位的军事才能。虽然他没有拜得名师指点。更不是从军的人才,但是这几场不同规模不同打法的战争的确说明了他是个全才。

    陆炳乃至陆炳的父亲陆松,虽然是武将,但多是从事文职亦或是锦衣卫的情报审讯工作,所以这和陆炳的军事才能没有关系,但却说明了陆炳还是个情报高手。一旦情报准确的话,就可以对敌军的动态进行合理的预判,这样可比什么大计策都要管用。

    陆炳考取了武举,策论比武都很厉害,而且听说科举也有功名在身,虽然古兰叛军不明白为什么陆炳到了殿试的时候就在科举名单上消失了,也不知道陆炳武举的第二名是怎么让给别人第一得来的,这些都不影响陆炳是个文武全才的概念。

    当然陆炳在山东登州府的事迹也是逃不过叛军的侦查的,虽不是白手起家,但毕竟这么大的家业也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陆炳注定不是个凡人,他与皇帝的关系,和现在他是龙影大将军的身份说明不管怎么挑拨离间都不会有效果,即便陆炳打了败仗也不会担心有上级责罚,能够责罚他的只有皇帝一人。

    作为全境战事的总指挥,陆炳也不用担心将领的不尽心协调作战,生杀大权全在陆炳之手,谁若是没事儿掣肘对手,让战局懈怠,那可是要人头落地的,所以此次战争不同于以往古田叛军所遇到的情况。大明一方可谓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比之御驾亲征也不逞相让。

    同时之前的情报让陆炳越来越加神秘,山东基业,文武双全,和相邻不远可以只手遮天的大势力沈家那不清不楚的关系,都让古田叛军一方大为头疼,遇到这种对手只能感叹时不我与,竟然出了陆炳这样类似于怪物的对手。

    不过,古田叛军并不后悔这次再次扩张引发大战的时机,在这一点上他们比叶尔钦汗国的可汗赛义德要强得多。密十三的白羽找古田叛军的谈判也最为顺畅,古田的叛军很明白,自己与大明朝廷斗了这么多年,战火从未彻底平息过,而己方也被剿了复燃,复燃再剿,几经起落了多次,所以不管什么时候起事都会引来朝廷大军平叛。故此,此时起事和再选他日毫无差别。

    但不同的就在于其他地方的动态,白羽带来消息,大明四面楚歌,周边不少敌对势力同时发难,这让这次的起事时间成了绝佳良机。大明不可能倾国之力只对付自己,而不对付旁的敌人,那么己方的压力就减轻了不少,所以叛军的首领经过商议后同意大规模起义。

    战火燃起,叛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到大明大批军队来之前他们都是连连胜利。但是这次来的军队,并没有因为四面都有战事而减少,反倒是有增多的趋势,不光当地的驻军增多,就连京城三大营也来了,有彻底平息叛乱斩草除根的感觉。叛军紧张了,白羽的消息是准确的,倒是没有骗自己,大明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有了战事,沿海西北都不安宁。

    但恐怖的是,看来明军准备分别击溃对手,集结力量击溃一方,再攻打下一方,而首站就是古田的叛军,古田叛军没有后悔,因为他们知道后悔是没有用的,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