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四十三章 沮授很激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韩馥亲自出面将刘和接进自己府中居住,这个态度毫无疑问是诚恳的,但他的居心未必就那么良好了。

    虽然韩馥在辛评、荀谌和郭图等人的劝说之下,已经动了将冀州让给袁绍的心思,但他心里何曾真的情愿?

    如今天下纷乱,只有手中握着兵马和底盘的人才真得安全,若是将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当都送给袁绍,到时候袁绍反客为主,自己未必就能得善终。

    正如刘和信中说的那样,别的人都可以毫无顾虑地投奔袁绍,可他作为冀州主人,无论如何向袁绍示好,都不可能获得对方的真正信任和接纳。原因很简单,只要他韩馥投在袁绍帐下,那么其余投靠了袁绍的冀州将领和士兵就会一直受到袁绍的猜忌。

    然而,韩馥也实在是有着难以明说的苦衷。

    整个冀州原本分为三个派系或者是三股势力,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以韩馥和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形成的颍川系,他们从豫州颍川跑到冀州地界上搞风搞雨,属于猛龙过江的姓质。

    位列第二的是以沮授和张郃为首的冀州本地系。沮授是冀州广平人,张郃是冀州河间人。沮授现为冀州别驾,而张郃原本位在麴义之下,如今则成了冀州军中第一人。这二人以往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因为他们知道袁绍手下人才济济,就算投了过去,也绝对没有现在这样得到重用。

    最后一股势力则是以麴义为首的西平外来系。麴义是凉州西平人,在凉州的时候便经常与当地羌人作战,后来黄巾乱起之后自带一千多家族私兵追随皇甫嵩杀到冀州,然后在冀州扎下根来,再后来便成了韩馥帐下头号将领。

    或者许多人都不知道,西平麴氏的祖上鞠谭,出自青州平原郡,曾担任过哀帝时期的尚书令,可谓显赫一时。若非鞠谭受到东平王刘云“瓠山立石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削职为民,麴氏是不会向西逃那么远去避祸的。

    也就是说,麴义从严格意义上而言,也是出自河北之地,算得上半个“坐地户”。

    如今麴义带着麾下兵马倒向袁绍,这让韩馥对沮授和张郃的忠诚产生了怀疑,进而觉得还是作为同乡的辛评、荀谌、郭图等人更加可靠。

    虽然明知辛评等人最近与袁绍派来的外甥高干眉来眼去,可韩馥却只能装作没看见,因为他已经没什么信心在冀州坚守下去,若是万一投靠了袁绍,今后跟辛评等人的身份也就由主从变成了同僚,甚至还有可能他的待遇地位不如其余三人。

    就在韩馥过这样的话,只有天知道,反正刘和将王允抬出来的时候,纯粹就是为了拍沮授的马匹。

    在刘和心中隐藏着的那个不可告人的“人才大箩筐”中,这沮授便是他第一个想要挖走的人才!这可是一个可以与荀彧相媲美的霸业谋臣啊,历史上若是袁绍能听他一半的劝,哪里还有曹黑子什么事情!

    沮授见刘和对自己如此客气,心里也是十分高兴,急忙向刘和回礼,口中说道:“刘公子如此夸赞,实在是令老夫汗颜!”

    尽管此时已是深夜,韩馥为了对刘和表示欢迎,还是紧急筹备下了几座颇为丰盛的酒菜,不仅他们几人在正厅内饮酒叙话,就连跟随刘和来到高邑的众人也难得地享受了一顿美食。

    酒足饭饱之后,韩馥回后堂歇息,而刘和也在王越的搀扶下回到韩馥临时给他安排的府中一处住所。

    沮授作为冀州别驾,在高邑城内也有自己的府邸,他将刘和送出大厅之后,便在自家私兵的护卫下坐上马车离开了韩府。

    坐在马车里的沮授不由得想起了刘公子在临别时低声说的一番话语:“无论高邑曰后是否守得住,还请公与先生记得小子真心仰慕先生的高才。若是事不可为时,还请先生北上幽州,小子愿执弟子之礼相待,刘家的大门始终为先生打开!”

    堂堂天子近侍、皇亲贵胄能对自己说出“愿执弟子之礼”这样情真意切的话语,这让沮授觉得非常激动和高兴。

    ps:冀州的大幕已经拉开,大公子来到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他在上面泪流满面、满地打滚地说:“亲,别忘了收藏啊!还有推荐票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