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 第三百五十四章 革新
徐灏不清楚大连名字的由来,据古籍记载早在夏商时期,大连即为先商国领地,从那时起就有了蓬莱至大连的古航线。商汤灭夏后,大连出现了山东岳石文化所影响的方国。六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辽东半岛一直源自中原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大连自然属于齐国领地,齐桓公开发辽东大量移民,征伐小国成就霸业,当时被击败的莱国数万人北徙大连。
从此每逢中原战乱,就会有汉人大规模的渡海逃亡到辽东半岛,很多先民逐渐往辽东腹地迁徙,形成了由旅顺口通往东北的古道。
可叹每当汉民把最新的农耕文明传播过来,就会直接间接的促使某个外族崛起,迫使汉人被同化为异族,最近这数百年间历经辽、金、元的战乱,辽东半岛的汉民人口下降至了低谷期,尽管依然占据着绝对人口优势,但境内已经分布着数十个少数民族。
历史证明唯有汉人为主体的政权,才能使得各族百姓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因满族还未形成,徐灏打算对境内蒙古朝鲜女真等实行大明严苛的同化政策,对其他人口少于千人的小族采取和汉人同等地位的民族政策,至于一些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小部落则任其繁衍生存。
徐家暂时安置在距离港口不远处的小县城里,把家事交给两位嫂子和妻子,他每天忙着筹划扩建港口炮台,筹备工厂等事宜,具体事务交给于鹏去操心。
因朱棣取消了逮捕军令,徐灏依然是位高权重的辽东将军,命沐毅镇守辽阳张鑫辅佐,来往政令和消息经过陆路或海路传递,大抵辽东不设郡县官府。各地卫所大多各自为政,大多数命令是出自北平府而不是辽阳府。
先期从秦皇岛迁来了近千匠户,任命德高望重的凤阳匠师王鉴为司厂。设立大连兵工厂,下辖造船厂钢铁厂等。
辽东卫所的性质属于军政府。徐灏也认为重中之重是成立真正的军政府,只有集权才是经营开发辽东最有效率的政治模式。知会朱高炽请求调派四弟徐淞来担任盖州卫世袭指挥,打算从此把大连作为家族领地。
为了经营大连,徐灏设立盖州都督府,为了笼络身边人和本地人,设司令、军务、参谋、政事四部,收集辽阳等地知名之士。大量任命心腹手下,分任职司。
为了不同于明朝官职,以达到不引人注目的目的,必须要更改军职了。哪怕暂时不惹人瞩目,等将来根据实际情况再说。
因此徐灏亲自执?”
徐灏苦笑道:“太缺人手了,什么方面都缺,比起外面的男人,反倒是妹妹们能帮我分忧。”
精神奕奕的朱巧巧一脸笑容,因极度缺乏人才,她竟然摇身一变从徐家大奶奶成为管理整个辽东开垦农田的内政官员,也算是得以一展比肩男儿的梦想,即使得隐居幕后。
如今展望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再也看不上徐家一亩三分地了,朱巧巧把家事都交给了王玄清来打理。
朱巧巧笑道:“那些办事之人多为门外汉,我好歹和灏儿一起商议了几年,也算学到了一些东西。比方说测量土地,一堆人好几天都没个章程,我就带着咱家老人去教,没几天就把千顷土地给厘清了。”
萧氏无奈摇头,望着老太君苦笑道:“母亲您瞧瞧这像话吗?巧巧抛头露面的还做了官呢。”
老太君也跟着苦笑,徐灏说道:“没什么不可以的,今后辽东女孩子一样可以学习做工养家。嗯!得成立女子学院。”
“是不是有些过了?自古以来女人相夫教子,你这么做太过离经叛道。”老太君问道。
徐灏做到炕上,解释道:“辽东人口稀少,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异族虎视眈眈,自古以来出过多少异族王朝?每次外族兴起汉人就会倒了大霉,不是被杀就是当做奴隶般对待,再说女人占了人口比例的一半,都呆在家里洗衣做饭,单单靠着男人去种地做工,当兵抵御外族能成吗?在这里每个汉人都是最宝贵的,不能浪费。”
刘氏因儿子被徐灏举荐担任世袭指挥,心情很不错,连带着暂时对定居所谓的苦寒之地也不在乎了。
袁氏也是如此,笑道:“原本以为这里荒凉寒冷,来时老大不乐意呢,要不是三哥执意,真是一千个不愿意,哪知这夏天竟是不比金陵差多少,城外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呢。”
徐灏哈哈一笑,其实对于自家女眷来说,哪怕住在最繁华的京师,一年又能出门几次?反倒比不上大连来的自由自在,随时随地都能出门游玩。
徐家有自己的船队,各种物资会经过各地送来,全家这么多口人能保证衣食无忧。连带着随之而来的亲朋故旧将近一两千人,谁还会嫌没有应酬往来感到太寂寞?以往深宅大院住久了就算发发牢骚,问题是你也回不去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