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 - 第四十五章 茂盛源
于孝天告诉李大嘴和孟飞这俩货,眼下这种炮暂时还轮不到他们,他们也不需要这东西,而他们想要大炮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是只能给他们配发虎蹲炮这样的轻炮。
这俩货一听大为泄气,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令行事,于孝天之所以不给他们战兵队配发这样的火炮,是因为他们眼下确实用不着这玩意儿。
战兵队目前为止,还只是隶属海兵(他已经将自己作战用的船队称之为海兵,下一步如果他实力继续扩张的话,他就准备改称为海军)下面的辅助力量。
战兵队只有在海兵的支援下,才会上岸跟人动手,尚没有单独完成作战的能力,所以给他们配发这样的火炮,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用不说,还要为他们配备拖拽这些炮的牲口,眼下实在是没有大用,如果真的需要的时候,临时可以从船上给他们吊下几门炮使用足矣。
倒是虎蹲炮这种轻型火炮,对于战兵队还是比较实用的,毕竟虎蹲炮只有三四十斤重,两个人抬着就能跑,算是这个时代的一种迫击炮,不需要给他们配备牲口,复杂地形上运动方便。
而且这玩意儿装填散子的话,近距离威力巨大,跟个大扫帚一般,一打一大片,是目前为止非常适合他们使用的一种火器,故此两个家伙的请求便被于孝天断然拒绝。
不过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于孝天答应他们,今后当他们用得上的时候,一定给他们配发这种大炮,而且现如今也会让炮作专门给他们开模,单独铸造一些漂亮的虎蹲炮,给他们使用。
于是这才安抚住了这两个战兵队的头头,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回去带他们的兵去了。
于孝天在试炮结束之后,立即给炮作下令,令他们马上开始不停的铸造新炮,在铸造新炮的同时,开始开模试制更大的红夷大炮,再重新开模的时候,新炮口径放大到四寸左右,炮弹重量达到十二斤左右,形制上接近于西方的十二磅炮,但是炮管不要求继续放长,炮管长度保持五尺,算是一种舰船上专用的短炮。
这样的十二磅短炮重量可以控制在千斤以下,同时在船上也方便操作,射程不要求提高多少,保持和六磅炮差不多的有效射程就可以了,反正在海上跟人炮战的话,射程再远也没有什么大用。
这个时代的技术限制了火炮在海上射击的精度,即便是英国这个未来海上的霸主,在海军条例之中,也规定海上交战距离不得超过四百米,四百米之外是不许开炮的,实际上历史上风帆舰船的时代,海上交战的距离往往接近到百米左右,甚至于差不多炮口于孝天,搬出之前他们的情谊,试图打动于孝天和他重新合作。
于孝天看到李宜真的急了,这才放低了姿态,将双方合作的事情,交给了刘老六和赵麻子出面和李宜商量。
于孝天则提出合作的方式,双方合作成立一个股份制的商号,名义上还以李宜出面,于孝天作为背后商号的大股东入股,李宜以他目前的商铺作为股份,占这个商号的四成股份,于孝天则以货物和部分现银投入,加上他全权负责海上运输事宜,占六成股份,双方一同派管账来负责账务的管理,年终的时候所获利润按照各自占有的股份分成。
李宜计算了一阵之后,最终答应了于孝天提出的这个条件,这和他最初的预料基本上差不多,甚至于于孝天分给他的股份比他预想的还要多一些,最初他以为他能占三成到三成五就算不错了,现在于孝天让给他四成股份,已经让他很是满意了。
如此一来,双方敲定了合作的事宜之后,李家的商号也就易名为了茂盛源,对外还是他李家的独家生意,但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现如今这个茂盛源其实已经是海狼和李家合作的生意了。
于孝天也按照他们的约定,将以前手头上留下的大批货物,折合成银子,一股脑的投到了茂盛源之中,另外又从海狼的库银之中提出了三千两现银,充入茂盛源商号之中,以后一年之中,陆续再投入五千两银子作为他的股份。
明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其实早已开始萌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加上人口的增长,使得闲置劳动力增多,这也就为商人们开设工场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证,加之沿海地带的海上贸易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暗中蓬勃发展,使得沿海一带很早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所以李宜这样的商人,在经商方面是非常精明豁达的,很容易想明白这种股份制合作对他的益处,故此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通过这次和李家的合作,于孝天等于是在陆上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除了获得了生意的出口之外,同时也在陆地上获得了一个真正的合作者和立足点,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直接可以将自己的眼睛,放在福州这个南方的重镇里面,随时可以观察官方的动态,获取情报就更加容易了许多。
而这次于孝天派船南下广东采办生铁,明里就是以茂盛源的名义进行的,有李宜这个老海商坐镇,他更不用发愁这趟去的时候拉什么货,到什么地方销售了。
(铁手有情兄弟今儿个又给我打赏了!呵呵,多谢多谢!寒风继续带病工作,保证每日两更!这一章基本上四千字了,是昨晚硬撑着码出来的!呵呵)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