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大明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山东苦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双屿港北港区,随着南洋镇的兴建,越来越多的北港区居民把家搬到了镇子上,虽然在这里居住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不能随地扔垃圾、随口吐痰、乱搭乱建等,但南洋镇却是双屿港治安最好的地方,有锦衣卫在这里坐镇,平时连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都很少发生,因为被抓到一次就会被当众抽鞭子,那种滋味可不好受。

    随了治安之外,随着南洋镇规模的扩大,镇子上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之中,比如书塾、医馆等比较重要的设施,都能在南洋镇很容易找到,所以这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南洋镇定居,现在镇子上的人口已经接近三万人,若是放在大明的话,都可以划成一座县城了。

    不过南洋镇虽好,但这里的居住成本却是不低,特别是镇子上不允许乱搭乱建,想要在这里居住的话,要么是自己建房子,要么就是租别人的房子,这些都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金钱,其中南洋商会的人收入比较高,再加上镇子对本商会的人有优惠,所以倒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其它商会那些低收入者来说,就是个大问题了,至少在短时间内,他恐怕无法凑够搬到镇子上居住的钱。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南洋镇虽然发展的很快,但却也快到一个瓶颈了,有能力有资格的人几乎已经全都住到镇子里了,剩下少数没有能力的人就只能呆在原来比较混乱的居住区,幸好原来的居住区人少了许多,使得那里的居住条件也有所改善,而且双屿港发展的越来越快,所有商会都能挣到比以前更多的钱。下面的人也多多少少的有了些积蓄,相信用不了几年,这些人能攒够在镇子上建造房屋的钱了。

    南洋镇南边距离港口很近的一片空地上,这里搭建着不少奇形怪状的房屋,因为这里有两条小河交汇成一条河。并最终流入大海,所以这里被称为三岔口。

    三岔口占地面积极大,据说在南洋镇兴建之前,这里曾是双屿港北港区最大的居住区,不过随着南洋镇的兴盛,三岔口的居民大都选择搬到镇子上居住。剩下的都是暂时没有能力搬走的穷人,换句话说,这里已经成为双屿港的贫民区。

    以前住在三岔口的并不都是贫民,有相当一部分是各个商会的中上层,他们在这里建造了比较像样的宅院,只不过在搬到镇子上后。除了少数人保留了宅院外,其它人都把宅院整个给搬空了,甚至连青砖和屋到这里只见朱九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大口酒接着又道:“我家里又没有老人,只有老婆带着两个孩子在老家租别人的地种,每年收的那点粮食还不够他们糊口,再加上一家人老是长年累月见不着也不是个事,所以还不如把一家人都接到这边来,听说现在南洋商会那边招女人洗衣服做饭,我有个兄弟在商会做事,到时托他找一下熟人,把我婆娘也送到商会里干活,挣的工钱可比在老家种地强多了。”

    听到朱九的话,其它山东汉子都是纷纷给他道喜,同时心中也是十分羡慕,毕竟没有人愿意和家里的老婆孩子分开,但他们一来没有朱九的力气,挣的钱养活全家有点困难,二来也没有朱九的门路,能够把自家的婆娘安排到南洋商会里干活,虽然只是做饭洗衣服,但一个月的工钱也不比他们干苦力的少,甚至说不定日后朱九还能第一个搬到南洋镇上居住。

    虽然知道自己暂时无法像朱九那样把家人接过来,不过朱九的事却也给他们做了一个榜样,甚至不少人都已经开始盘算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把家里人接过来?对于他们这些苦力来说,最希望的事就是能够加入到某个商会里,特别是南洋商会这样的大商会,更是他们心中向往的地方,因为只要加入商会,他们的收入立刻就能翻上几翻,可惜商会的招人十分严格,若是没有特别的才能,恐怕很难被商会看中。

    就在朱九这伙人在大厅里热火朝天的吃着年夜饭时,外面冷清的大街上忽然有一个踉踉跄跄的身影向他们这边的院子走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