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 - 四百四十五 A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准备工作也做得愈加完善,这几天里,每到了夜里面,孟雨都会带着保安司的成员给图书馆周围设置陷阱,还都是调控类的陷阱,相当难对付,基本上属于一旦触发就逃不了的,这些陷阱还都不是具有杀伤力的,孟雨对于那个烧书贼相当不爽,一定要活捉,然后好好的发泄心头之恨。

    军校的保安力量全面动员,楚威带领玄甲军日夜巡逻,安全条例严格,不允许有任何的触动,整个军校也带上了一丝紧张的氛围,这对于军校而言是一件好事,对于苏宁的计划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书籍的挑选工作和运输工作也安排好了,书籍不能直接从印刷工坊运出来,那样太危险了,所以按照计划,图书馆所需要的书籍在短时间内被秘密转移到了皇宫,而后再从皇宫大摇大摆的出去,直奔军事大学图书馆,有五百多精锐骑兵护卫,护卫大将为苏定方。

    现在苏定方越来越得到重用了,在军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贞观六年以来连续被皇帝召见了三次,大概是因为军事大学建立之后大量大将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全泡在军事大学里面逍遥快活,顺带着对朝政不太感兴趣了,除了必须要抵达的朝会之外基本上很少出现,所以武官里面如今常常上朝的是以苏定方为首的各卫将军,或者副职实权人物,真正的大将很少出现了。

    李二陛下倒也乐见其成,军方集团首次集体对朝政不感兴趣,而把朝堂空了下来,听不到军方大将和文官大臣互相争吵,李二陛下倒也觉得清闲,而且趁机开始培养军方中生代的优秀将领,这些直接统帅军队的将领才是大唐军方的中坚力量。

    要写史书?史书是什么人都能写的吗?且不说当朝史书这种很犯忌讳的东西,自从太史公司马迁之后就没什么人敢写当朝的史书了,就算是前朝的史书也有很多人是要遵循皇帝的意思写的,而且修史乃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参与者都是海内大儒。学识极高名望极高者,陛下也有打算修纂前隋史书,但是也轮不到苏宁啊?

    苏宁想要向李二陛下请求参与修纂史书?这样也太那个了吧?

    “三明莫不是想向陛下请求加入修纂前隋史书的工作?”李靖试探着问道。

    苏宁摇摇头,说道:“弟子可不想做这种事情,弟子,其实很想学习一下太史公。写一本属于弟子一个人的史书,所以才需要五年的时间。”

    李靖心中更加惊骇,这弟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学习司马迁?写史书?写自己一个人的史书,而不是正史?得不到皇帝和官方的认同,这种史书登不上大雅之堂。只能作为野史流传,再说了写史书可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需要多少时间?五年?这可能吗?反正李靖觉得这样太不可思议了。

    可是,苏宁做的事情有哪一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呢?但是无一例外,他都成功了。

    算了,他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自己这个老师能够给他的,只有无条件的支持了,除了这个,还真的没什么其他的给他了。

    书籍全部安放完毕之后,军事大学校方管理人员参观了一边,对于桌椅的排放,还有饮水区的设立,以及纸和笔的提供,加上书籍的摆放方位,包括里头的安保和巡逻工作,这些都给检查了一遍,表示满意,对保安司十日以来的工作表示赞赏,接着苏宁又让他们立刻将这些书籍以最快的速度搬运到地下储藏密室里面,然后再搬出来,考验一下突发状况下他们对于书籍的保护能力。

    孟雨一声令下,保安司五十壮汉大发神威,三下两下就将书籍全部搬运到地下储藏室里面,接着又搬了回来,苏宁也点点头,他们没有少下功夫,地下储藏室是向凛的手臂,运用了墨家机关术的手笔,非常隐秘,知道开启方法的只有四个人,除了孟雨,也就李靖牛进达和苏宁三人。

    话说自从墨家投靠苏宁之后,向凛终于找到了组织,被重新吸纳入墨家,不过向凛感念苏宁的照料之恩,所以不愿离开苏家,仍然决定要在苏家里面留下来,并且打算成为苏宁的家臣,对此,苏宁还要考虑一下,也需要向凛考虑一下,成为家臣绝对没有那么简单的,双方都要考虑。

    图书馆整顿完毕,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孟雨关闭了图书馆大门,然后一声令下,值夜班的队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没有任务的成员就进入了保安司总部休息,也可以随时提供支援,在焚烧事件之后,保安司五十猛汉就自动要求合并成十个宿舍,组成一个小团体单独行动,以免因为没有时间和舍友交流而导致了心中的不愉快。

    这一点李靖同意了,如今看来也是很好的决定,保安司的凝聚力前所未有的上升了,这对于苏宁的a计划是很有好处的,所谓的a计划,就是要引蛇出洞,以图书馆书籍为诱饵引诱贼人现身,除了保安司的五十猛汉之外,还有苏宁秘密安排的人员在图书馆周围秘密保护,只要贼人出现,一定要保证活捉之,不能伤其性命。

    然后,就是恶俗的审讯环节了,楚威的地下审讯室也做好了准备,各种酷刑严阵以待,只要贼人一落网,就有一顿丰盛的大餐等着他!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