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红星传奇 - 第五八一章 错乱
关龟治的绞刑执行的很快。这毕竟是战争年代,一切从简,能省的都省了。执法的战士们在指挥员的口令下,直接把关龟治吊到了绞刑架上。关龟治也只是在空中挣扎了几下就完了。
谷寿夫被一刀一刀凌迟了。
凌迟这种刑罚起源于五代时期,到清末的1905年就已经废止了。之所以现在还要判谷寿夫凌迟处死,不用说,那是谷寿夫作的恶已经到了绞死他都太便宜他的地步。
据说,明朝大太监刘瑾被判凌迟,挨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整整割了三天。
考虑到执行凌迟难度太大,也太过血腥,刘一民交待蔡中他们,不能让战士们执行,要从济南监狱老刽子手们中间寻找执行人。结果还真找到了一个,据他说,明代时凌迟的刀法精细,一般都在千刀以上,到清代以后,凌迟大致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他是祖传手艺,可以用薄薄的刀片慢慢地炮制谷寿夫,最起码可以割一千刀以上。最后还是刘一民一锤定音,选择了一百二十刀的割法。
这一夜对于受到日寇侵略的中国人来说,是个盛大的节日。当宣判结束的时候。从陕西到大后方到所有中队控制的县城,只要有收音机的地方全部成了欢乐的海洋。鞭炮放起来,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苦难的中国人脸上写着笑意、嘴里唱着小曲,用各式各样方法表达着他们的兴奋、激动。
谷寿夫的一声声哀嚎敲打着收音机前所有的日军官兵的心灵。
日军将领们谁都想不到,八路军对被俘的谷寿夫、关龟治没有实行他们宣传的优待俘虏的政策,而是以战犯名义起诉他们、公审他们,判的刑罚还如此之重、如此之严、如此之狠、如此之惨烈。
反应最强烈的自然是日军第六师团各部队的军官了。
第六师团师团长稻叶四郎中将下达了禁止普通官兵听收音机的命令后,只有大队长以上的军官可以听实况转播。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大队长以上的军官在屋子里听,大队长以下的军官和士兵就在个部队大队部门外、窗台外偷偷听。到后来,那些中队长、小队长们受不了拥挤,干脆违犯命令,再自己的中队部听开了。
最容易产生崇拜心理的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日军第六师团也是这样,说起谷寿夫,那些旅团长、联队长未必对他怎么佩服,说不定有些人还对他有看法,巴着他倒霉呢!倒是那些下级军官和士兵,提起谷寿夫的大名就无比崇敬,时时刻刻以他为榜样,梦想着向他一样,在中国战场上疯狂杀戮、建功立业。
等到收音机里传来谷寿夫被凌迟时的哀嚎的时候,这些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彻底崩溃了,哀号声四起,好像受刑的不是谷寿夫,而是他们的亲爹娘。
哀嚎过后,先是个别年轻军官作出了不理智举动,开始互相指责、谩骂,后来就发展成了厮打。再到后来,有的年轻军官和士兵开始自杀。这些都没有什么,命是他们的,想死就死,谁也管不着。但是杀别人就不对了,而那些不理智的年轻军官恰恰就干了不对的事情。其中一个小队长,竟然端起了拐把子轻机枪,对着自己的小队扫射开了,一梭子下去,就倒下了十几个小鬼子。就这还是有不想死的鬼子果断击毙了他,否则的话,等他再换上弹夹,恐怕全小队都会死光光的。
据事后统计,这天晚上,日军最精锐的第六师团,发生自杀、误杀事故120起,减员1200名,相当于一个精锐的步兵大队。这也暗合了谷寿夫被剐一百二十刀的数字。
事后,稻叶四郎紧急向大本营报告,请求国内立即再赶制一批精美的护身符,让第六师团的士兵们每人佩戴一个,给他们一点安全感和信心。同时请求大本营立即选调高僧到第六师团宣讲神道和佛法精义,帮助第六师团官兵恢复士气。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里,死气沉沉。
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山下奉文、副参谋长在听到收音机里传来八路军要公审谷寿夫的消息时,全都暴跳如雷,大声咒骂,等到八路军真的公审谷寿夫、一字一句宣读起诉书的时候,这两个家伙全都不吭声了,随着寺内寿一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听开了。
山下奉文之所以能当上华北方面军参谋长,是因为他的岳父和寺内寿一是好朋友。本来,他担任华北驻屯军独立旅团旅团长后,就一直驻扎北平,担负着保卫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任务。华北驻屯军独立旅团改编成二十七师团后,本间雅晴中将当了师团长。他当时由于是少将,不能担任师团长,就一直留在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协助岗部直三郎中将工作。
华北住屯军独立旅团干了很多坏事,最有名的就是挑起卢沟桥事变。谷寿夫和第六师团干过的坏事,山下奉文和他原来的华北住屯军独立旅团全部都干过,只不过没有谷寿夫和第六师团名声那么大而已。
听完公诉人宣读的起诉书后,山下奉文愤愤不平地说道:“刘一民小题大做,这类事情用得着起诉么?世界上哪一支占领军不是这样干的啊?谷寿夫君不过是做了历史上许多人曾经做过的事情么,刘一民有本事就去把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将军都抓来审审,为什么只审判谷寿夫君呢?这绝对的不公平!”
武藤章是日军中扩到侵华战争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东京审判时绞死的七个甲级战犯中就有他,而且他军衔最低,仅仅是个中将。
这武藤章和日军绝大多数将领一样,也是沿着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这样一条路线升上来的。和其他日军将领不同的是,武藤章青年时期喜欢舞文弄墨,装的象一个文学青年一样。这也为他以后长期从事谋僚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第二名成绩从陆军大学三十二期毕业后,武藤章又被选送到德国学习军事,德国举国上下整军经武的热潮深深刺激了他,回国后就开始大力鼓吹发动侵华战争。
这个武藤章,官不大,干的事情却都是惊天动地的。
任参谋本部第二部第四班班长时,武藤章就奉命深入到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收集情报、查勘地理,得出了中国地大物博、日本地狭贫瘠的结论,认为日本的出路在于占领中国。任关东军参谋部作战科长时,武藤章又具体领导了对东北地区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为日军侵占东北奠定了基础。德王占领绥远、组建军队,武藤章就象闻到了臭味的苍蝇,马上就粘了上去,鼓动关东军全力支持德王,企图成立“蒙古帝国”。结果傅作义率部发动反击,百灵庙大捷一役,差一点活捉了和德王军队一起行动的武藤章。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武藤章已经是日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了。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军参谋本部里有两种意见,武藤章的明什么问题呢?寺内寿一不敢细想。
寺内寿一知道,无论刘一民再骄狂,他的教导师再强横、再能打,短时间内也改变不了日军强于中队的基本态势。一旦日军主力完成集结、重新扑向山东的话,刘一民教导师仍然不是日军对手。除非发生奇迹。在这种情况下,刘一民还敢无视日军大规模报复,毅然决然凌迟谷寿夫、绞死关龟治,最起码说明一点,那就是他们抱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死之心,坚决要与皇军作战到底了。
公审谷寿夫,很可能会让所有的中队更加坚决地与日军作战到底。
寺内寿一和闲院宫载仁亲王、杉杉元一样,都是速胜论的支持者。在他们想来,中队武器落后、训练差、思想不统一,只要日军大规模侵华,短期内就可以彻底消灭中队主力,灭亡蒋介石政府或迫使其投降。也正因为这一点,他们才不顾一切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仗打到这个时候,日本已经倾尽全力了,也攻占了中国的首都和所有最大的城市,结果中国政府、中队的抵抗意志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愈加强烈。最可怕的是,战前中国有300万军队,打到现在,武汉攻略战已经结束,中国仍然有300万军队,说不定还要更多。特别是异军突起的八路军,越打占的地盘越大,越打控制人口越多,越打部队规模越大。这也太吓人了。
照这样下去的话,日军就必须调整战略了。
和谷寿夫不同,寺内寿一可是百分之百的日军侵华战争的策划者之一。他对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侵华战争到底要打到什么程度心里非常有数。现在谷寿夫的被凌迟,一下子就提醒了他,中日战争不是原来想的那么简单,日军的陆海空优势也不是那么绝对,国民政府也不是原来想的那样会被迅速消灭或投降。看来,想在短期内迅速灭亡中国,是不可能的了。
惊醒了的寺内寿一,认真回顾了卢沟桥事变以来日军的作战历程,发现战前对中国形势的研判大错特错。当时,各方面的情报包括分析报告都显示,中国是一个从上到下全部腐烂的国家,军阀割据没有消除,国民政府各级官员自上而下,老百姓心中只有家没有国,对中国民国没有认同感,容易接受外来统治。日军只要消灭国民政府军队主力,把蒋介石政府变成一个地方政府,中国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四分五裂、军阀蜂拥而起的局面,到时候皇军只要施展纵横捭阖手,再加上武力打击,就能很快整合中国各种势力,彻底控制中国。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中国人竟然在战争面前形成了新的统一,举国抗日了。
为什么当时攻占满洲那么顺利而现在作战如此艰难呢?
寺内寿一想来想去,觉得东北地区当时属于张学良统治,在中国政府心里,那是军阀割据的地方,他们想收回也力有未逮。再说,张学良已经归顺中央,蒋介石也没有借口去和他开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独霸东北。日军一占领东北,蒋介石就有收回东北的借口了,将来万一日军退出东北,那东北就再也不属于张学良的东北军了,而是真正属于中国政府了。说不定这是中国战略家设下的一个圈套,就象他们在淞沪战场发动先发制人攻击一样。现在与中队作战如此艰难,主要原因是日军攻入了中国腹心地带,危机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他们不得不奋起反抗了。
寺内寿一这老鬼子,想来想去想偏了。蒋介石哪里是那种思想,他要是那种思想的话,早就发动收复东北的作战了,哪里能让小日本至今还霸占着东北么!
寺内寿一高估了蒋介石的智慧和能力。
虽然错误认识日军顺利攻占东北的原因,但寺内寿一对目前的战局是很清醒的,他知道,再想向上一次那样动员70万兵力进攻山东已经不可能了,日军已经占了那么多的地方,光是地方守备一项,兵力就不够用了。总不能为了消灭刘一民的教导师,就把驻守武汉、南京、杭州、上海的兵力全部抽出来吧?如果真要那样做,恐怕各地的中队就会趁势反攻,开战一年来牺牲了那么多精锐士兵取得的战果就全不付诸东流了。再想攻占那些地方,恐怕就不可能了。
寺内寿一想来想去,觉得现在的中日战局实在是非常微妙,日军刚刚攻下武汉、广州,八路军就攻占了济南,公审了谷寿夫。要是不集中力量打击刘一民教导师,等刘一民在山东从容发展一段时间,恐怕就更难对付了。但要集中力量消灭刘一民,那力量从哪里来呢?
寺内寿一算来算去,关东军抽出三个师团后,已经不可能抽出更多的兵力了,不要说对苏联备战,光是守备东北,那也需要庞大的兵力。否则的话,东北的抗联、八路军就会迅速膨胀。这个结果是绝对不能让出现的。华中派遣军那里,占领的地盘那么大,又面对着几乎全部的蒋介石政府军主力,顶多能抽出三到四个精锐师团,而且还不能时间长,不能让中队发觉。否则的话,蒋介石一定会组织部队反扑的。
算来算去,寺内寿一喟然长叹,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单凭现有的兵力,寺内寿一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别人怎么看,哪怕骂他缩头乌龟,他也绝对不轻举妄动。因为他知道刘一民的主力正瞪着狼一样的眼睛盯着德县、兖州、青岛三个方向,随时准备扑上来撕咬一口,再办他个大大的丢人。
寺内寿一静下心来,开始起草给裕仁天皇、闲院宫载仁亲王的密报。
在密报里,寺内寿一提出中日战争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单纯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了,必须强化政治手段。应该迅速加强对蒋介石政府的诱降工作,即令是诱降不成功,也要全力以赴挑动蒋介石与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自己打自己。同时,督促加快“桐计划”步伐,策反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组建有权威的中国中央政权,建立统一的、强大的皇协军,用他们来对付八路军。这样,效果要比对中国人生地不熟的皇军好的多。
至于山东作战,寺内寿一客观地说,再没有聚集起强大的力量前,对刘一民部以小部队袭扰作战为主,避免更大损失。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