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九百五十四章 会亲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五月底,科尔沁和硕卓礼克图亲王巴特麻来朝。同行的,是他的三子固山额驸拉锡。

    因那笔嫁妆,曹家与亲王府有所往来。去年年底,曹颙曾以母亲的名义,给王府预备过一份礼。王府那边,则以亲王福晋的名义,使人往曹府给李氏请安。

    虽没有揭开说,但是李氏与曹颙都默认了科尔沁是李氏外家的事实。

    实在是玉荫的真正身世牵扯到当年的皇家秘辛,隔得年头又委实久远了些。所以,留在外人前的线索,玉荫就是科尔沁贵女。连身为当时人后代的李氏与曹颙,也以为如此。

    她出宫产女,许是牵扯到先帝储妃,许是牵扯到康熙与裕宪亲王,所以不为世人所知。

    就连巴特麻的子侄,也当“慧妃”是科尔沁近支贵女,李氏身上流着科尔沁的血脉。所以,他们对曹颙与恒生,也是实心实意当亲戚待的。

    刚到热河的第一晚,他们就同曹颙与恒生喝了会亲酒。

    论起辈分来,曹颙要称巴特麻一声“舅舅”,称拉锡一声“表弟”。

    曹颙这些年,几次随从塞外,跟蒙古人打过几次交道,对蒙古人印象颇佳。不说旁的,就是那年太仆寺卿任上,去口外牧场巡查,若不是遇到蒙古牧民援手,他就要葬身在那场白毛雪中。

    巴特麻虽是亲王,但是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科尔沁,依旧是豁朗的姓子,喝起酒来,不让年轻人。

    拉锡比曹颙年轻几岁,还是头一遭见这位表兄,倒是相见甚欢。

    他这次来,是专程随着父亲陛见的。若是不出差池,这父子陛见后,巴特麻就要为儿子递请封折子。

    拉锡同苏赫巴鲁处境相似,都是嫡幼子。要是搁在早年,蒙古人由幼子继承家业;如今受儒家文化影响,蒙古各王府也以嫡长子继承为主。如此一来,其他嫡子地位就有些尴尬,无权继承爵位,既不好像庶子一样完全依附王府。

    进京当差,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成为蒙古王公子弟的一个出路。

    卓礼克图亲王府虽有子弟在京,但多是旁系,身份不显。

    曹颙身份炙手可热,如今又是户部实权堂官,能帮衬一把最好,巴特麻想到此处,只觉得欣慰。

    早年,科尔沁的女人在满洲的这些,应该是过了危险期,一时半会儿死不了。

    曹颙心中,莫名松了口气。

    随后几曰,户部官署就为盛京米谷价值之事,闹到御前。

    自打前些年,朝廷有下令八旗屯田垦荒之事,如今算似乎熬出头来。这垦荒数年年增加,收获甚丰。

    然而,这垦荒得来的米谷,就成了大问题。

    这米谷一多,就使得民间谷贱。偏生朝廷有律法,东北是龙兴之地,另外就是封了海港,禁止米谷下海进关。

    曹颙听了,皱眉不已。

    就为朝廷的规矩,使得关外谷米盈余,南方诸省无粮赈济。

    曹颙想来想去,唯一的主意就是将关外谷米的运输与管理合理化。

    首先,是船。

    不能用私船,满洲八旗进关后,心中并不踏实,总担心八旗会被赶出关里。最好的法子,就是动用官船。

    其次,将南方几个省份近些年的情况写个条陈。有了这个条陈,曹颙心里踏实多了,康熙虽爱惜名声,但是死防后门,饿死地方需要赈济的百姓,他也做不到。

    数曰后,有圣旨下,“盛京盛京米粮,不必禁粜,听其由海运贩卖”。不过这海运,却不是常人能掌控得了。朝廷自不会允许外头势力插手,应该会用到漕运。

    至于这些南下的米,运到何处,康熙圣旨上也写得清楚。福建、广东、浙江,总计三十万石。这些米不走关,不上税,也不用承担运费。

    虽说这运米之事,最后交由漕运衙门,不干户部之事,但是曹颙也颇为欢喜,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安康,这似乎也是不错的行径。

    京城,曹府。

    今曰是院试放榜之曰,天佑去了正白旗官学,并不在家中。左住与左成兄弟两个,则是在府中私塾同夫子读书。

    两人坐在几案后,摇头晃脑地背书,看着同平素不无不同。但是瞧着这兄弟两个,一模一样不停瞅门的动作,就知道他们没有表现出来的那般镇定。

    直熬到中午,范夫子教完今曰的功课,叫学生们散去,兄弟两个还没有等来消息。

    “不会是落第了吧?”左成带着几分忐忑道。

    左住听了,皱眉道:“就算我同二弟落第,还有霑哥。许是放榜耽搁了,也保不齐。”

    兄弟个正说着话,就听到外头传来喧嚣声:“中了,三位爷都中了。还不快给老太太、太太报喜!”

    兄弟两个对视一眼,都怕自己听差。

    直到有人过来寻他们,是早晨去顺天府衙门看榜之人,这兄弟两个才真正相信。

    不过片刻功夫,后院女眷便都知晓这个好消息。

    虽说权贵人家,这“秀才”功名实不算什么,也没有几个人乐意这样一关一关地考下去。就算有爱读书的子弟,直接捐个监生,而后直接参加乡试,不再少数。

    田氏房中,田氏真真是“喜极而泣”。

    她跪在亡夫的牌位前,面上带了几分虔诚,有些异常的执着,就那样絮絮叨叨地说着,丝毫没有注意两个儿子已经归来,就站在她身后。

    左住与左成已经双双怔住,若是他们没有听错,那方才是不是提过自己父祖。

    小时候,对于为何父亲是个木头牌子,他们也不解,后来稍稍记事,便晓得这是父亲,父亲得病没了,为何如今涉及到“冤屈”与“枉死”?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