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 第五十五章 借风夜袭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正文)正文,敬请欣赏!
。
唐军大营在北城外,李沙陀率领百余斥候在风沙中艰难行走,一直绕到唐军大营的西北面,这里是顺风,风力强劲,令人立足不稳,如果不蹲下的话,仿佛要会被大风吹走。
斥候们找到了几堵石墙,在墙后蹲下,这里原来是一座废弃的大宅,长年被风沙侵蚀,只剩下几段残垣断壁,十几名辎重兵分别从三头骆驼身上卸下了几捆重物,这是一架小型投石器,被拆成几部分由骆驼托运,可以将十几斤的重石投出百余步远。
辎重兵迅速捆绑安装,很快便组装成一座高一丈的投石器,这时一名斥候从黑暗中奔来,指着西南方向道:“唐军军营就在百步外,从外面矛刺到里面大帐大约有五十步远,地上还撒有不少铁蒺藜。”
李沙陀冷笑一声,唐军的扎营方式还是和中原一样,并没有考虑到敦煌的实际情况,今晚就让他们尝一尝敦煌夜风的厉害,他立刻令道:“准备火球!”
斥候们从骆驼箱子里取出了十几只黑色的火球,是用火油布缠绕而成,大小如巴斗,球芯是铸铁丸,这样便使它的重量达到十斤,在无风状态下可以投射出百步左右,但在风力强劲的夜晚,借着风势,可以投射出一百五十步远,足以投进唐军的营帐中。
一只火球放进了铁兜子,数十名士兵拉开了投石机,两丈五尺长的投杆被拉弯到极限,一名士兵点燃了火球,火球迅猛燃烧,在强风中扯出了长长的火舌。
“放!”李沙陀一声令下,火球腾空而去,在灰蒙蒙的夜空形成一个明亮的圆点,向唐军大营飞腾而去。
火球越过哨塔、越过密集的矛刺,飞进了唐军大营,‘轰!’的一声。火球砸中了一明他们是有条不紊地撤退,他们的五千骑兵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昨晚都出营了,以李孝恭带兵的谨慎,他绝不会大意,绝不会给自己留下追击的机会,说不定这是他诱兵之计。
“不可追击!传我的命令。今天不准开城!”
数十里外的一片沙丘后,五千骑兵列队整齐,李孝恭头戴金盔,身披银甲,手执一杆马槊,目光冷厉地望着远方。在他们身后,唐军步兵已经远去,但李孝恭并不急于撤退,他在等待隋军的追击,或许他还能抓到最后的机会,真正的隋军只有三千人,其余军队都是李兆锦的凉军,他们整编的时间太短,还不足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唐军还有一线机会。
李孝恭耐心地等待着,一直等到中午时分,远远地,一名唐军斥候飞奔而至,“启禀殿下,隋军没有任何动静,敦煌城的大门到现在依然没有开启。”
李孝恭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伏兵之计已经被对方看破了,对方不肯和自己硬拼,他只得回头令道:“撤军!”
五千骑兵调转马头,浩浩荡荡向常乐县方向而去,唐军满怀希望而来,却无比失望地撤退了。
长安城,唐隋之间的谈判陷入僵局,双方主要就敦煌郡的地位和归属,两方争执不下,隋朝认为敦煌郡一直是大隋的领土,被李轨所窃,现在隋朝出兵驱赶凉队,夺回敦煌郡,是天经地义,敦煌郡理当属于隋朝的一部分。
而唐朝却坚持说李轨的凉国已经向唐朝投降,那么凉国所有的土地都应该属于唐朝,其中也应该包括敦煌郡,所以敦煌郡应该属于唐朝疆域,虽然被隋朝所占,但唐朝并不承认,唐朝认为敦煌郡应该是一块争议地域,达成的和解协议中并不包括它,也不包括伊吾郡。
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无法达成和解协议,算起来,杜如晦在长安已经呆了整整半个月,双方依然没有妥协的迹象,再过两天,就要进入十二月了。
这天一早,杜如晦刚刚起床,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只听魏征在外面焦急地喊道:“杜相国,太原紧急消息!”
杜如晦穿上鞋上前开了门,见魏征满脸兴奋,便笑问道:“魏侍郎这么高兴,可是有什么好消息?”
“正是!”
魏征取出一封信,急不可耐道:“听送信人说,唐军已经被迫撤离了敦煌郡,现在敦煌郡和伊吾郡已完全被我们控制。”
杜如晦眼睛一亮,呵呵笑了起来,“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回家的日子就快到了。”
天气寒冷,老高也不幸感恙了,大家要注意保重身体,多添衣服,莫耍小伙,身体好才是幸福的保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