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 第五十七章 高调姿态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正文)正文,敬请欣赏!
。
苏威从政数十载,对官场浸淫已深,加上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忠直之人,精于盘算个人利益,对种种官场利益看得非常透彻,这也是杨元庆向他请教的缘故。
杨元庆的请教令苏威心中十分得意,使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更重要是,打击河北系也符合他的利益,他当然愿意为杨元庆出谋划策。
苏威捋须笑道:“其实对付河北系官员说难也不难,殿下不妨分两步走。”
杨元庆精神一振,问道:“苏阁老请说,分哪两步?”
“第一步叫内部分而化之,殿下不妨下一道楚王旨意,给大隋各地官府一个期限,限各地方官两个月或者三个月之内将义仓账目清理完毕,有了这道旨意打底,然后殿下开始调动河北各地官员,不用出河北,就把他们在河北各郡县互相调换”
不等苏威说完,杨元庆便忍不住赞了一声,“果然高明!”
苏威这招分化之计十分毒辣,他洞察人心,没有哪个官员愿为前任擦屁股,一定会把自己和前任的责任撇清,这样就很容易在各地官员之间制造出矛盾,从而分化他们的利益同盟。
杨元庆也兴奋起来,又接着问道:“那第二步呢?”
苏威不慌不忙道:“我大隋有一个很不好官场习惯,也是九品中正制度的遗留,那就是官员在一地任职太久,少则五六年,多则八九年,甚至还有十年以上,这样就容易使官员和当地名望豪门勾结,形成利益一体。其实卢、崔等世家之所以能控制河地方官场。也就是这个原因,我建议大隋应该实行官员回避制和轮换制,不准在本乡当官。而且一任地方官三年一换,卑职意思就是等义仓粮食之事结束后,便把河北官员再调到河东。河东官员调去河北,这样就能打破卢、崔等世家对河北地方的控制。”
这个方案给杨元庆一种醍醐灌道:“韩御史,有两件事情需要你做。”
“请殿下吩咐!”
杨元庆沉吟一下,转过身注视着桌上的两份奏疏,缓缓道:“第一件事,你可向紫微阁弹劾我,滥用私刑,擅杀朝官。”
韩寿重一下子愣住了,竟然是弹劾楚王本人,这怎么可以?他一时反应不过来。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韩御史没听懂我的话吗?”
韩寿重毕竟是御史,他的吃惊只是在一瞬间,但他立刻明白了,是因为杀房子县县令徐守信一事,他心中既感慨,又敬佩。
感慨是楚王竟然要弹劾自己,先帝杨广只有在临死时,才承认自己过错,其余时候都绝不认错,而敬佩是楚王敢于承认错误的心胸,一般上位者是极难办到。
他想了想便躬身道:“按照程序,应该是殿下直接向太后请罪,卑职无须弹劾殿下。”
杨元庆心里明白,如果自己是皇帝,那没有任何人能弹劾他,他只能下罪己诏,但楚王毕竟只是摄政王,上面还皇帝和太后,他只要向太后请罪便可。
向紫微阁弹劾他对目前而言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只是杨元庆想建立一个先例,等百年后,他的子孙也同样越权杀官,那么就有谏臣把自己拿出来说事,‘当年先祖可是被御史向紫微阁弹劾。’
有这么一个先例,对他的子孙就是一种警示,想到这,杨元庆便摇了摇头,“该怎么做,我心里很清楚,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
“是!卑职会尽快。。。弹劾,请殿下吩咐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是关于赵郡太守张冀北受贿及渎职之罪,此人已经押到太原,他涉及到房子县县令和县丞贪污义仓粮一案,我考虑这件案子事关重大,由一个部寺来审此案都不太妥,我决定由部、寺、台三堂会审,由御史中丞为主审,也就是你,另外由大理寺李少卿和刑部周侍郎为副审,我给你们十天时间,把此案审理清楚。”
韩寿重暗暗心惊,竟然是大三堂会审,此案果真是非同寻常了。
。。。。。。
次日,御史中丞韩寿重正式向紫微阁提出了弹劾案,弹劾摄政楚王杨元庆擅自越权杀死房子县县令和县丞一案,并弹劾他滥用私刑,以大隋律法中所未有的酷刑剥皮填草,并扩大罪名,动用军队将县令和县丞家眷满门抄斩,有以军干政之嫌。
韩寿重的弹劾顿时震惊朝野,竟然敢弹劾大隋的最高掌权者,简直闻所未闻,无数人为韩寿重叫好的同时,更为他捏一把冷汗,这个韩寿重闯下大祸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紫微阁竟然接受了弹劾,并以四票通过弹劾,向太后递交了弹劾令,而杨元庆至始至终保持沉默。
直到这个时候,很多大臣才终于反应过来,恐怕这件弹劾案并非韩寿重勇敢,而是杨元庆本人的意思,没有杨元庆的点头,紫微阁怎么可能通过弹劾令。
这时,朝野上下都生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个弹劾令最后会是一个什么结果?难道杨元庆真会被免去楚王之职不成?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