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莫斯科 -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向国境线挺进(六)
朱可夫盯着我看了一阵,然后摇摇头,慢吞吞地说道:“丽达,假如德军动用15个师对我军实施反突击之前,你说的这种可能,的确是存在的。不过此刻实施反突击的敌人暂时占据了上风,巴尔克再指挥部队突围,似乎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可是,元帅同志。”将朱可夫对我的提议丝毫不在意,我不禁有些急了,连忙提高嗓门说道:“您应该知道,就算敌人在进攻,这种攻势是持续不了多久的,早晚被我们所粉碎。我恳求您,派出侦察机对德军第48装甲师的活动区域进行侦察,以便能及时掌握敌人的最新动向……”
“行了,你不必说了。”朱可夫抬手打断了我后面的话,有些武断地说:“现在不是讨论德军第48装甲军是否突围的问题,而是要研究如何粉碎德军所实施的反突击。参谋长,”他简短地对我说了两句后,便将正在房间另外一侧忙碌的博戈柳博夫叫了过来,吩咐说,“通知各集团军司令员在天黑以后,到方面军司令部开会。”
朱可夫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绝世帅才,这固然和军队中传说的,朱可夫在哪里,哪里就会转入进攻的说法有关;更重要的是,他所指挥的大小战役,都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因此种种,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异常高大的。但通过最近几天的相处,我却发现他有时是刚愎自用、过于自信而听不进不同的意见。
当所有参战集团军的司令员,都来到指挥部时。我从他们阴沉的脸上,就知道他们在今天的战斗有多憋屈。昨天还压着德国人打,结果今天就由进攻一方转入了防御。
首先发言的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他在介绍完集团军的防御情况以后,对朱可夫说道:“元帅同志,敌人调集了预备队,在坦克和飞机的掩护下,向我们的进攻部队发起了进攻。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后,虽然敌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由于我集团军是临时转入的防御,阵地上的工事简陋,部队的弹药在这几天的战斗中消耗较大,所以在下午的时候,不得不放弃部分阵地。总而言之一句话,德军今天所发起的攻势,让我们在这几天所取得的战果,差不多化为了乌有。”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发言结束后,格列奇科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他最后请求说:“元帅同志,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建议部队暂时停止进攻,依托现有的防御工事,来大量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有了这两位集团军司令员的带头,其余的司令员也不再有所顾忌,纷纷谈了自己对当前战局的看法,然后向朱可夫提出请求,希望能让部队在原地设防,以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
朱可夫等所有的集团军司令员发表完意见后,才站起身,向大家分析起形势来:“各位指挥员同志们,我们在这次战役的初期,成功地达成了战术突然性,尽管敌人已知道我们准备向他们发起攻击,甚至还可能猜到我军将在哪里实施突击,因为我们方面军的部署已表明了这一点。德国人天天在预想的突破地段上,加修越来越多的防御工事,甚至调精锐部队来加强这些地段,但在我们的强大攻势下,他们的防御很快就被我们摧毁了,……”
他的话刚说到这里,一名参谋便急匆匆地走过来。朱可夫面色铁青地问参谋:“有什么事情?”显然对自己被打扰感到很不高兴。
听到朱可夫如此严厉的语气,参谋有些慌乱地将手里的电报递了过来,同时说道:“元帅同志,最高统帅部的急电。”
本来满脸怒色的朱可夫,听说是来自最高统帅部的急电,脸上的表情立即变得柔和了许多。他从参谋的手里接过了电报,快速地浏览了一遍,接着随手递给了我,自己继续向在座的指挥员进行分析。
我将朱可夫递给我的电报拿到眼前一看,发现上级的想法居然和我们不谋而合。命令我方面军暂停在主要方向的进攻行动,就地转入防御,以便抗击德军的反突击,调集兵力,准备实施更强大的突击作战。
我看完电报上的内容,朱可夫也刚好向在座的指挥员分析完战场的形势,他从我的手里拿走那份电报,高高地举过头道:“我会吩咐侦察处,一旦有德军第48装甲军的消息,就在第一时间向你汇报。”
朱可夫能这么说,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自然也不会再和他对着干。反正他已经说了,只要有第48装甲军的消息,我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那样只要发现敌人有突围的蛛丝马迹,我就能名正言顺地通知朱可夫,并请他进行相应的部署。
我离开指挥部,沿着走廊走了没多远,赫鲁晓夫便快步地跟了出来。他脸上挂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用教训的口吻对我说:“丽达,你怎么能顶撞朱可夫同志呢?要知道,他在军队里的时间比你长,指挥作战的经验也是你望尘莫及的。既然他说德军的装甲军不可能从我军防区的中间穿过,那么肯定就不会错的。”
望着面前这位站在我面前的领导,我的心里不禁感慨万千,早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他对我还是横竖看不上眼,如今却在为我可能得罪了朱可夫而担心。面对他的关爱,我冲他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军事委员同志,事实胜于雄辩,至于德军究竟会不会从我军防御的空档地带突围,我想最多再过一个星期,差不多就能见分晓了。”
“一个星期?”赫鲁晓夫听我说得如此有自信,不禁纳闷地问:“丽达,你为什么确定一周之内就能见分晓呢?”
“这很简单,”对于赫鲁晓夫所表现出的疑惑,我耐心地向他解释说:“从目前德军所实施的反突击规模来看,最多就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等到他们被大大地削弱和疲惫以后,就轮到我们展开新一轮的进攻了。为了避免被我军消灭的命运,巴尔克只能选择突围,而对他来说,最佳的突围方向,就是第60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之间的空档。”
赫鲁晓夫见我一再坚持德军会从正面突围,也就没有再批评我,相反还虚心地向我请教:“丽达,如果,我说的是如果。如果德军真的从你所说的位置突围,你觉得我们的两个集团军能全歼他们吗?”
说心里话,我对巴尔克的这种冒险精神还是挺佩服的,居然敢让部队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从我军的防区中间实施突围。虽然我也想全歼这个装甲军,但经过我这两天的反复观察,别说目前我们主攻方向的部队损失过大,就算是建制完整,要想将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德军部队留下,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想到这里,我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军事委员同志,虽然我也想这支德军部队全军覆灭,不过他们的士兵作战英勇战斗力强,又有巴尔克这样优秀的统帅,就算付出重大的代价,依旧能突出我们的重围。”
“真的是这样吗?”赫鲁晓夫听完我所说的话以后,颇为遗憾地说:“想不到以我们两个集团军和三个坦克集团军的实力,居然无法全歼德军的一个装甲军!”(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