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总统 - 第十二章 中国海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ps:感谢“wrs阁下”的宝贵月票支持,二更送到,求月票、点赞、打赏支持

    确定了中国“联英抗俄”的外交总战略后,宋骁飞还有刘步蟾、邓世昌、黎元洪等人讨论了中国海权问题。宋骁飞说:“我们中国之所以有今日稳定发展的大环境,全靠我们原来的北洋水师打造了一支亚洲一流的舰队,控制了东亚的海权,才牢牢掐住了日本人的脖子。如果我预料得不错的话,今后十年,德皇威廉二世会以巨舰大炮来挑战英国的海权,最终会导致英德巨炮战列舰竞赛,到时候两万吨的巨炮舰就会很多,我们中国海军也不能太落后。”

    冯国璋一直在陆军,对海权不太了解,道:“中国是个内陆国家,自古以来重视的就是陆军,我们现在也应该大力发展陆军,现在争亚洲海权,我不太理解。”

    邓世昌说:“冯总长这话我不同意,我们中国海洋贸易的兴盛,自唐朝就开始了。初唐就设立了专门机构,管理船舶、商人并征税。海外诸国,日以通商,船队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远达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岸,途经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宋代的经济中心南移,东南沿海地区成为经济命脉所在,沿海居民纷纷弃农下海,内地的许多商人也加入其中。元朝每岁招集舶商,于番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听其货卖。中国指南针的发明,更推动了远洋航行。”

    宋骁飞点点头。说:“确实,我们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是很发达的。不知道在座的诸位有没有看过一个叫马可波罗的欧洲人的游记,在他的描述中。13世纪的泉州,宏伟秀丽,船舶往来如梭,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他惊叹泉州为世界最大良港之一,当时,一个活跃的海上贸易网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印度西海岸乃至波斯湾的各个港口。欧洲人甚至将这个贸易兴盛阶段命名为‘泉州时代’。”

    刘步蟾说:“这个我也有所了解,到了明朝,郑和还率领一支两百多艘船、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云帆蔽日,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印度洋上。”

    冯国璋不服气,说:“我说的是海军,不是海上贸易。中国海军什么时候强盛过?”

    邓世昌说:“其实明朝海军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无法与明海军匹敌。明末中国曾与当时海上势力最强的荷兰进行了一场海战,这场海战在规模上不亚于鸦片战争,结局却迥然不同。我没记错的话,那是在1633年7月,荷兰台湾总督普特曼斯率领十三艘荷兰战舰,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明朝沿海发起了进攻。荷兰人提出中国方面立即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贸易,只能与荷兰人单独贸易,否则将继续开战。此无理要求遭到明朝拒绝。福建巡抚邹维琏接到崇祯皇帝‘严令惩荷’的圣旨,以大将郑芝龙为先锋。高应岳为左翼,张永产为右翼,迎战荷兰。当年10月,得到可靠情报的明军主力一百五十艘战船悄悄开到了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口,在那里,正停泊着荷兰和海盗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明军主力部队全部直奔荷兰舰队,只以辅助部队对付海盗船。同时,他们采用了在欧洲战场从未见过的火海战术。明军150艘战船中,只有50艘是炮舰,其余100条小船全是火船,随着一声令下,在大船火炮掩护下,百条火船蜂拥而上搭钩点火。一阵喧嚣过后,参战的全部荷兰大型战舰中,两艘刚一开战即被火船搭住焚毁,另外两艘则在炮战中被击沉,此外又被俘一艘,其余几艘全部在受重创后逃走。参战的海盗战船五十艘,全军覆没。从此荷兰每年进贡12万法郎给明朝。这样,明朝舰队最终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当时凡航行在东亚地区的船只,都必须花钱购买明朝的令旗,否则将被拦截。”

    宋骁飞说:“邓总长真是个人才,这么熟悉中国海军的历史。你说明末中国海军打得荷兰人赔款,这对当时欧洲的海上霸主荷兰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呀。看来中国海军是到了清末闭关锁国时才落后的。我看也不要你们陆军和海军也不要争了,现在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保障。”宋骁飞抬手示意结束了邓世昌和冯国璋的争论,然后望了一眼海军总长刘步蟾,说:“子香,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海军现在的家底。”

    刘步蟾点点头,站起来说:“中国海军现在有一万五千万吨的大汉级巨炮舰3艘,另外有3艘两万吨级的巨炮舰今年年底可以到天津港。万吨级的战列舰有4艘,七千吨级别的巡洋舰6艘,五千吨级的穹:“邓总长倒是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中国海军在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看起来很低调,英德造大军舰,我们不去搞竞赛。但我们中国海军也要大发展,要有自己的底线。整个亚洲地区,是我们中国的地盘,谁敢侵入中国这个既有势力范围的话,中国海军要毫不犹豫的发起战争,向世界展示出了我们的利益是谁也不能动的。我们对法国、德国、荷兰的战争,正是出于这样的意图。”

    梁启超说,“大总统的意思,中国维护海权战略就是坚决保护中国在亚洲固有的利益,不去跟世界最大的霸主英国公然决斗,而是扮演成这个霸主的帮手,不断向英国传达‘中国海军的存在不是你的威胁,而是对你的帮助’这么一种信号?”

    宋骁飞说:“梁总长说的正是。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把军舰升级,未来再添置三到五艘二万吨级以上的重炮战舰。另外,我们要大力发展潜艇部队,在未来十年,我希望中国潜艇能达到一百艘以上。而且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中国的造船业要有质的飞跃,能自己造出两万吨级的军舰。”

    已升为国防工业化和机械化部部长的谭嗣同说:“我看这个十年计划实现起来没有问题。”

    宋骁飞点点头,说:“那好,海军那边牵头拿出一个十年的发展规划,这个月我提交国会。”

    看到海军的发展得到这时,身为陆军总长的段祺瑞也坐不住了,站起来问宋骁飞:“我们陆军的装备,是不是也要升级了?”

    宋骁飞大笑说:“我们当然不会忘了陆军。”他问谭嗣同,“‘飞龙’二代机枪研发生产情况怎么样了?要是成功了,尽快给陆军装备。”

    中国“飞龙”二代机枪的前身是1882年面世的马克沁机枪,经过略为改动后在天津的兵工厂进行生产,主要是反转了闭锁机构,使得重量减轻并便于大量生产,最终在1902年定型生产。

    谭嗣同说:“到现在已经生产了300挺机枪。除了样式略显陈旧,‘飞龙’二代机枪的可靠性是所有士兵梦寐以求的,在一次试验中,10挺维克斯机枪在12小时内发射了100万发子弹,平均每小时10000发。尽管这期间更换了100根枪管,使用了不尽其数的冷却水,但是没有出现一次卡壳,而这恐怕让马克沁机枪望尘莫及的。”

    宋骁飞说:“好,争取在1905年之前,生产‘飞龙’二代机枪2000挺,让每个集团军都有一个300挺机枪左右的机枪营。”(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