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总统 - 第十三章 工商立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ps:

    三更送到,求月票、点赞、打赏支持正版

    1903年那年春天的会议之所以对中国来说很重要,除了确定中国外交“联英抗俄”和争取中国海权的的总战略,还由于在国内大政方针上,国会议员们就“农业立国”和“工商立国”之争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

    当时国会议员的八百罗汉中,有一半是儒家的士坤,有一半已经是商人,商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是儒商。主张“农业立国”代表是北京大学的大儒辜鸿铭教授,他是近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一生推崇中国文明,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辜鸿铭喜欢他老婆淑姑的小脚,每当无聊时,就让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小脚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辉。康有为为此送过辜鸿铭一张“知足常乐”的横幅,辜鸿铭说:“康有为深知我心。”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好比茶杯,一把茶壶可以配几个茶杯,所以男人纳妾天经地义;每个茶杯却只能配一把茶壶,所以女人应该从一而终!他甚至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所以,辜鸿铭极力主张保持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农业乃中国立国之本。”

    而主张“工商立国”的,乃是以农工总长张謇,以及席家为首的“洞庭山帮”,此时的洞庭山帮,已经在发展成为江浙财团。在席慕嫣的带领下。席家整合了江浙商帮并且一步步带到全国之:“生丝厂的工人们的要求绝对是合理的,他们无外乎希望得到每周一天的休息日,得到稍微洁净一点的饮食,不再和老鼠、蜈蚣们生活在同样潮湿、阴暗、拥挤的房间里。于是出现罢工,但这些奸商们,小部分略微让步,大部分工厂因为利润不够而关闭。”

    宋骁飞想了想,说:“关闭生丝厂,绝对是一种“双输”的结果!我并不了解生丝厂厂主所能获取的真实利润,但是我读过一点经济学方面的书,在商品社会下,任何资产价格都不会长期扭曲。如果开生丝厂的利润远高于其他行业,那么或许一年之间就有许多新的生丝厂,有了生丝厂,工人们就不怕没有加薪的机会。我会将这个报告交给盛宣怀总理的内阁政府,责成生丝行业协会尽快拿出一个在保障工厂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员工福利的方案。”

    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江浙财团的议员们也感到十分欣慰,他们真担心大总统迁怒于他们,全盘答应工人的暴动,将他们的利益置于不顾。

    宋骁飞最后表态,“辜议员提的贫苦劳工的问题,我十分同情。但是,在工人、商人和社会利益之间找到一个三方均可接受切合点是最为重要的,可以通过工会和行业协会去解决这个问题。我绝对不会允许工人去打砸抢所谓工厂主的财产。我们是法治社会,没有钱就去抢,这时绝对不允许的!我们依法保障每个公民的私产!”

    会场上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宋骁飞说:“我们每个人,今后都不要看不起商人,商人逐利,是他们的本性,这也是正常的人性,商人们不偷不抢,只要不是强买强卖,就没有剥削谁。你不喜欢,可以不购买他们的服务。我们要相信市场,只要能自由交换,对每个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公平!我们中华民族,今后要工商立国,恢复商人应有的名誉!不能看不起商人,否则老百姓,就只能都受穷!”

    最后,国会高票通过了“工商立国”的决议。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