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 - 第1165章 传家宝
第1165章传家宝
不过那纸上是又涂又改的,倒真的像是他在推敲自己的作品造成的,这让两位夫人很是佩服,自己的老公是个全才啊,什么知识他都是知道的,像这诗词歌赋,非专业的人士可是不好作的,可是老公他竟然也行。
李振华的肚子里有多少墨水,这二人是知道的,在有些地方,他根本就不行,像是写字,他一开始就连汉字都写不全,可后来的梁启超却是根据他的字在全国进行汉字的简化工作,梁启超说他这是最合理的简化汉字了,再有写的那毛笔字,就连小孩子也比他写的好。
可在有的地方,他却是要高于所有的人的,一些军事方面的事情,科技方面的事情,就是再专业的人员也是不如他的。
听到这几个人在议论诗词,那一位老板又凑了过来,他看了一下这一首词马上喝彩:“大气,一般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佳作来的,请先生把此一首词送于老朽如何?”
李振华一看那纸上已经是乱七八糟的了,于是王欣就对老板说道:“那就请先生借纸笔一用,我给您抄写一下好了。”
老板自然是有的,他马上就拿来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王欣很快就在纸上把那一首词抄写了一遍,王欣的字也是得到了名人指点的,而且她是从小就在练习,那字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在一旁的老人心中暗暗喝彩,就是这几个字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品啊。
很快就把那一首词誊抄完毕,最后她犹豫了一下,又把李振华的名字也写了上去。
那一边的老板,人虽然是年纪大了。可是他并不不糊涂。对于这几个人的来历。他一直在心里琢磨着,非工非农亦不像是商人,那就只有可能是官员了,可也看着不像。再一看李振华的那一首词,这才确定下来此人决非是一般的官员,他应该是一名高官,有多高就不知道了。用算卦之人的说法就是“贵不可言”了。
现在一看那女子把皇上的名讳写了出来,他马上就作出了判断,这绝对就是皇上了,于是他急忙把长袍一掀,就要给李振华下跪,李振华上前一步扶住了老人的胳膊,对他说道:“不要跪,也不要磕头,我们国家是不兴这个的,你知道我是谁就可以了。还请老人家不要声张。”
一看两位夫人已经吃好了,李振华马上就要走。这让老百姓们认出来,传出去,人们马上就会来跪拜,那就不好了,于是他马上就要走,随行的人员自然是有人要给付款的,那老板是说什么也不要,老板说道:“此一副字已经价值万金了,我可不敢再要您的钱了。”
李振华只好是对他说道:“钱是应该给的,那一副字就算是我送给你的,我们也算是交了一个朋友吧。”
随行的人员把几张二十元的纸币放到了桌子上,几个人一起出来了,老人那里送了出来,但是只见那汽车已经发动着了,老人摇摇头走了回来,他的大儿子正好也回来了,看到老人亲自送了几个人出来,他马上就问道:“父亲您送的是何人哪?”儿子知道老人的脾气,这可是一个眼高于道:“那我就再加上五万,这二十五万总可以了吧。”
于是这位张先生就说道:“这钱吗,倒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我父亲不知是他从哪里得来的,我需要和父亲去说一下,才好决定的。”
这副行长虽然没有得到准确的答复,但是也算是有了几成的希望,于是他就又和张先生在一起拉起一些商业上的事情来,而那位张老先生却是已经把那幅字,像是捧着宝贝yiyang把它送到了内屋里去了,谁说不是宝贝,皇上赐予的东西难道不是宝贝吗?
张老先生马上派出一个得力的人去买到北京去的火车票,上北京的荣宝斋珠宝店去,在那里请一位裱糊的高手,来为自己的这一幅字裱一下,然后作为传家宝保存起来,他可不知道儿子,已经有心要把这一幅字给出让了。
席间几位商人和银行界的人在一起高兴地喝着,由于副行长高兴大家也都多喝了几杯,那副行长临走时,还一再地“拜托,拜托!”而那位张先生也是一再说着“好说!好说!”其它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自然了都是“好说,好说,张先生一定会为行长您把事情办妥的。”
第二天小张还在梦中,那老张却是高兴地对儿子说道:“今天我已经让人到北京去请荣宝斋的裱糊高手去了,回来我们会把这一副字好好地收藏起来,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了。”
明明是刚刚写的一幅字,父亲会把它当成古玩yiyang的看待?难道这其中有什么事情吗?小张马上清醒了许多,他马上起床洗脸漱口,然后对父亲问道:“父亲昨天的那一幅字,难道是古人所书吗?您怎么会如此地重视啊?”
“儿子,你是不知道啊,我以前让你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可你就是不听,就是这一幅字,就是把全武汉所有的钱都给了咱,这也是不能出手的,咱也不敢出手啊。”
“爹爹,您慢慢地说,您别着急。”这小张也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
“这一幅字仍是‘龙凤呈祥’啊,词是皇上在我们这里席上的新作,由王娘娘亲手誊抄,皇上亲手交给我的,你说这是小事吗?这不是我们的传家宝又是什么?”
这小张一听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昨天对人家副行长所说的“好说”,这今天可就变成了“难说”了,依父亲的说法,那是皇上亲手交给父亲的,那就纵然是百万、千万也是不能出手的。(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