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 第五十八章 谢恩还是谢罪
即便恭王上的那个折子可以视做“谢罪”的折子,也是过不了关的。那个折子只是含含糊糊地说自个“荒唐”,可到底怎么个荒唐法?是像上谕中指责的那样;还是你君臣对唔的时候,不小心放了个屁?
你不“谢罪”、“悔过”,我就把你放出来,岂非说,是我处分你处分错了?
在恭王没有任何正式“谢罪”表示的情况下,两宫就恢复了他的“内廷行走”和“仍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务”两项差使,其实已经算宽宏大量了。
文祥想到恭王这边居然一直念不及此,不由浑身直冒冷汗。
从毅勇忠诚贝子府出来,文祥叫人先去给宝鋆送信,约了晚一点在鉴园会合,自己则赶到了曹毓瑛家里。
在曹家,和曹毓瑛两个一起,替恭王拟好了一个折子,然后结伴往鉴园而来。
到了鉴园,恭王和宝鋆都在等着了。
文祥复述了关卓凡的话,宝鋆听了,瞪大了眼睛,用手一拍大腿,说了声,“嗐!”是颇为失悔的语气。
恭王轻轻叹了口气。
事实上,上不上这个“谢罪”折子,他不是没有想过的。
上了这个折子,就是认了蔡寿祺的种种攻讦,就是“立存此照”,就再也翻不得案,就只能从此做小伏低了!
天潢贵胄的一股傲气始终道:“恭亲王感念天恩,想当面跟两位皇太后谢恩,现正在南书房候旨。”
两宫对视一眼,慈禧微微一笑,说道:“那就传吧。”
于是喊了太监进来,把当值的御前大臣找过来。
军机奏对的时候,不比其他,关防森严,连御前大臣都得远远避开。
今天当值的御前大臣是醇王。醇王进得东暖阁,领了旨,兴冲冲往南书房去了,为他的六哥“带班”觐见。
军机大臣正待跪安退出,慈禧突然叹了口气,说道:“唉,皇帝的功课,真是叫人不省心!”
这句话说的没头没脑,大家伙儿都是一愣。
慈禧继续抱怨:“下了书房,问起功课,瞎三话四,差不多就是‘一问三不知’了,你们说说,这么下去,可怎么好?”
皇帝在弘德殿“上学”,“总司弘德殿稽查”的是醇王,承认“圣学”有问题,就是指责醇王的差使办得有问题。
一时间大家都有点不大好接这个嘴。
关卓凡却知道,慈禧确实是对小皇帝的功课头疼,倒不是借此对醇王表示什么不满。只是御姐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提这个事,他一时间还没想明白。
小皇帝的功课为什么不好,关卓凡比慈禧这个当妈的更清楚一些。
这个其实真怪不到醇王头上。
醇王这个“总司弘德殿稽查”,能够“稽查”的,不过是一些小皇帝的饮食、笔砚、书包这种琐碎的事情。
小皇帝的功课不好,说到底是师傅“不好”;而皇帝的师傅的选择,还轮不到年轻的醇王说话。
小皇帝的师傅,主要是两位,一位倭仁,一位徐桐。
在关卓凡看来,这两位师傅,都选得莫名其妙。
倭仁理学大家,“学问”自然是好的。可倭仁为人,极其古板,他那张脸,没人知道笑起来是什么模样。同僚们不晓得,可怜小皇帝也不晓得。
倭仁授课,学生虽然是皇帝,但他从来不假辞色。皇帝学不好,他的脸色愈加难看;学得好,从不褒扬。
小皇帝见到他,就怕,就烦,这个学,怎么上得好?
偏偏倭仁讲得是《尚书》,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叫他在这诘屈聱牙的文字和典故中打转,怎能不晕?
关卓凡想,别说小皇帝了,换了老子,一样学不好啊。
至于徐桐,前文说过了,依附倭仁,以理学装点道貌,不好说他是伪君子,但真实的学问是很有限的。肚子里的货色,不过一部《太上感应篇》,一部《了凡四训》。整天捧着一部《袁了凡功过格》,填填写写,叫人好笑好气。
正途的儒宗翰林一向是瞧徐桐不起的,可他居然因为倭仁的关系,当上了皇帝的师傅,真正是欺负两个御姐没文化!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